144小时免签政策的实行,让韩国友人可以领略中国的风采,尤其是如今的上海,“韩流”涌动,大街上随处可见韩国人。
他们的到来,为上海带来了经济活力,但他们在海底捞“蹭吃蹭喝”,在烧烤店一坐就是半夜,给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严重影响。
那么,韩国人扎堆来到中国究竟算不算好事?免签政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免签政策热潮
2024年11月8日,中国正式发布免签政策,即日起对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者试行免签政策,时间截止到2025年12月31日。
虽然国外友人自即日起可以随意进出中国,但停留时间不能超过15天,相当于他们只能来中国最长游玩15天。
或许是因为时间短,所以在开放第一日,一早就有外国人坐最早的航班前来中国了,像北京、南京这些旅游胜地全都“长”满了外国人。
而上海这个被称为“东方明珠”的国家,却是被韩国人占领了。
11月8日,早晨6点,就有一架载有韩国旅客的航班缓缓降落在浦东机场。
韩国人一下飞机就忍不住感叹:“没想到我真的来中国了,我要尝遍中国美食”“我要去迪士尼,听说是拍照打卡的圣地...”
听着这此起彼伏的声音,大多数韩国人都是奔着游玩来的,随着更多航班的陆续抵达,入境大厅里人头攒动。
此时社交媒体上“中韩免签”的话题也是迅速升温,不少网友将在机场拍到的人山人海照片上传到网络上。
但此时也有网友发出疑问,为什么韩国人会选择上海而不是像北京这样更具中国文化的城市呢?
文化间的碰撞
其实,上海和韩国之间有很深的渊源,1919年,韩国的临时政府就设立在上海的马当路上,这里曾是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所以上海这座城市对韩国人来说,不只是一座游玩圣地,这里还承载了他们的精神信仰。
上海为了迎接韩国游客的到来,也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豫园商城广场,中韩友人可以同台表演,领略各国的文化魅力。
在上海图书馆,韩国人还可以参观中国书法表演,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上海还设立了免费的中文学习班,让韩国人体验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除了这些文化活动外,当地人发现韩国人钟爱去海底捞。
人们以为他们也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是去享受被服务的待遇了,没想到他们的目的竟然是那里的西瓜...
一进海底捞店,就可以看到大部分韩国人餐桌上摆着一盘又一盘的西瓜,火锅没怎么吃,感觉他们光吃西瓜了,这不由得引起国人的调侃。
但当我们了解到韩国当地西瓜的物价后,又觉得他们的行为情有可原,毕竟在韩国,西瓜只有有钱人才可以畅快的吃。
如今,他们来到中国有免费的吃,可不得吃个够嘛。
上海本地居民的生活变化
其实,自免签政策开始后,上海是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韩国人,就算夜幕降临仍有摊位还在为韩国游客准备吃食。
以前路边的小店可能九点就关门了,可自从韩国人来了后,他们经常要营业到深夜,大商场里就更不用说了,韩国人好像逛不腻似的。
有员工表示,她如今每天接待的顾客十分之七都是韩国顾客,而且他们也不是纯逛,是真的会买东西,店里每天的盈利都翻倍的涨。
然而,虽然韩国人的到来给上海带来了经济活力,但却给上海人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只要是开店的,就没有将顾客拒之门外的,所以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韩国顾客,许多店都开始急招员工,营业时间的增长,也让员工的轮班制从“两班倒”变成了“三班倒”。
老板虽然给员工提供了加班费,而且卖出的东西越多,员工的提成也越高,赚的也越来越多,但员工确实越来越累了。
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大概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个顾客,可能下了班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除了打工人有烦恼外,本地的其他市民也感到十分烦恼,因为韩国人来了之后,就跟什么都没见过似的,各种买买买,化妆品一箱一箱的搬,都给买断货了。
因为供不应求,所以很多商品都涨价了,这让本地居民有些不满,最重要的是,平常节假日,本地人都能去四周的景区转转,放松放松心情。
但如今各个景区都“长”满了韩国人,走到哪都人山人海的,导致本地居民都不想出门了。
还有部分商家有些过度迎合韩国游客了,为了适应韩国人的口味,很多菜品都失去了原本的特色味,令本地居民颇有微词。
所以虽然韩国游客来中国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少经济活力,也增进了中外友人的感情,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但当地政府要知道,抓住这些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本地居民的需求,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市,相信上海人民都是欢迎来自各地的游客的。
所以,只有让双方都舒适开心,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上海这座大城市才能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齐鲁壹点-2024.12.30《免签效应持续显现,上海成韩国游客“中国游”热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