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前往东北的路一波三折,抗战胜利初期中共中央军令一再更改,最后终于确定了林彪主事东北。当时上将这么多,为何毛泽东偏偏器重他一人呢?这得从东北的局势说起。

1945年末,党中央基本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当时局势已经非常明朗,共产党军队最大的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牢牢扼住去往东北的咽喉,如果再往北控制热河和冀东,进一步扩展根据地范围,则是直接控制了通往东北的要道。到时,国民党东北军队就如同瓮中之鳖,探囊可取。



那究竟派谁去主持东北战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945年9月17日,在刘少奇的电报中可以看到,刘少奇已经推举陈毅、林彪或徐向前去主持东北战略区军事工作。彼时毛、周尚在重庆准备谈判,国内形势异常危急。稍一不留意,就极有可能擦枪走火,引发内战,而国民党方面军队也是如临大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即便是在这时,共产党中央仍旧没有确定出挺进冀热辽是山东军队,还是新四军主力,一部分原因在于这时国民党方面军队并没有显示出北上的势头。8月份,刘少奇在延安召开会议,最后敲定的方案是,彭真、陈云等人去东北,而林彪则是被派去冀热辽。对此,毛泽东在重庆也回电:"同意铙(濑石)、陈(毅)去山东,罗(荣桓)及肖(华)去东北,林彪去热河,亦以快为好"。



当时东北已经成了国共必争之地,蒋介石一边和苏联签订《停战协定》,攫取东北主权;一边继续奉行亲美政策,借助美国力量占据中国地盘。同时,国民党还派出大量土匪、日伪组成的"接收大员"来接收东北各地政权,并加紧对东北地区的规划,妄图在东北建立政权。

当时,林彪还在山东主持军事,收到电报之后马不停蹄赶往冀热辽根据地。就在去冀热辽中央局上任的路上,事情又发生了变故。一封来自中共中央的急电再次到来:"林彪及到冀东的部队决定速开东北"。刚到冀中的林彪,还没坐热椅子,又火速前往东北。



为什么短短的几天军令改了又改呢?

彼时,东北局势突变,国民党军突然进军东北地区,战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时就更需要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坐阵了。就在这时,徐向前当时正在进行休养,陈毅本已经被派遣到华中战略区,这样来看,能够主持东北大局的只有林彪一个人了。而且,林彪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加上备受苏方的重视,派他去主持大局的确是最好的人选。

1945年8月31日,毛泽东组建起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为总司令,政委由彭真、罗荣恒、程子华组成,东北统一的军事机构由此组成。至于军事力量,则是由8万新四军、3万山东军队和3万晋冀鲁豫军队组成。



虽然林彪在抗日战场上屡立奇功,但进入东北之后又面临无组织、无群众、甚至没有政权、粮食、经费、医药、衣物的困境。虽然共产党军队在东北有一些群众基础,但真要是拿来与国民党军队正面抗衡远远不够。

当时毛泽东正在住院疗养,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主张暂时放弃大城市,转而控制次要城市。林彪则是更赞成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先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准备打持久战。这样的争端一直持续到当年12月底,毛泽东看到林彪的来电后,起草了一份名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电报,明确指出当前主要目标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



很快,东北的紧张局势开始慢慢缓解。至1948年,东北军队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兼任司令员和政委。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辽沈战役之后,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就被消灭殆尽,共产党东北军队也从十多万人发展到数百万之多,中共在东北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为解放全国打下坚实基础。东北成为战略大后方,再次印证中共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