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媒体纷纷报道了一起“黑客入侵事件”,声称中国黑客侵入了美国财政部的计算机系统,窃取了部分非机密文件。这一消息再次将所谓“中国网络威胁”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事件的实际情况和美方的指控是否经得起推敲?



01 事件经过:安全漏洞引发的网络入侵

根据《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的报道,这次事件最初由一家第三方软件供应商BeyondTrust通报给美国财政部。据称,黑客通过获取一个安全密钥,成功绕过了部分安全协议,访问了一些工作站和存储在其上的非机密文件。事件发生后,美国财政部立即联系了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和联邦调查局(FBI),并暂停了涉事软件的使用。



虽然美国财政部将这次事件定性为“重大事件”,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黑客仍然对系统具有访问权限。同时,BeyondTrust也未直接证实事件与其软件漏洞有关,只表示正在调查一起涉及少数客户的“安全事件”。

02 美方反应:借题发挥的炒作?

在此次事件中,美国财政部没有详细说明哪些具体信息被泄露,也没有公开更多技术细节。然而,一些美国官员和网络安全专家却急于将责任归咎于中国。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声称,这次入侵是“中国长期间谍活动的一部分”,旨在了解美国财政部的动态。而一家美国网络安全公司SentinelOne的研究员更是配合炒作,推测此次事件与中国有关。

事实上,这并非美国首次将网络攻击的矛头指向中国。近年来,美方频繁渲染“中国黑客威胁”,从电子邮件泄露到基础设施入侵,几乎每一起重大网络事件都少不了“中国黑客”的身影。去年,美方宣称“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黑客”入侵了多个政府部门,还点名所谓“伏特台风”组织实施了长达数年的攻击。然而,这些指控大多缺乏具体证据,仅仅依赖模糊的推测和单方面声明。

03 中方立场:谴责美方的不实指控

面对美方的指责,中国外交部多次公开表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针对美国近期一系列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美方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抹黑,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不仅如此,中方还揭露了美国自身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双重标准和霸权行径。中国网络安全机构发布的多份报告显示,美国长期利用网络技术对他国进行窃密和攻击,甚至公开将他国关键基础设施列为合法攻击目标。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他国利益,也对全球网络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04 背后深意:网络安全的博弈与地缘政治

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网络安全问题早已超越技术范畴,成为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斗争的工具。美国一方面高举“网络安全”旗帜,指责他国从事恶意活动;另一方面却频频被曝光其自身实施的网络攻击行动。这种“贼喊捉贼”的做法,反映了美方在全球网络治理中的霸权心态。

此外,炒作“中国网络威胁”也是美方转移国内矛盾的一种手段。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国内政治分裂加剧的背景下,将外部“威胁”作为靶子,有助于凝聚国内共识,掩盖自身问题。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的不信任。

05 结语:合作才是解决之道

网络安全事关全球利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炒作威胁、抹黑他国,只会导致对抗升级,给全球网络空间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面对网络安全问题,各国应以对话和合作为基础,共同制定公平、公正的国际规则,共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

此次“黑客事件”引发的争议提醒我们,网络安全不仅需要技术防护,更需要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唯有摒弃偏见、加强协作,才能真正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安全挑战。

信息来源:

1、凤凰网.《美财政部声称中国黑客入侵工作站并窃取文件,中方批美抹黑》2024.12.31

2、澎湃新闻.《美财政部称办公室遭中国黑客入侵,外交部:反对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2024.12.31

3、中国新闻网.《美财政部称遭到“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攻击 中方回应》2024.12.3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