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察楼盘

2024年度沈阳十大新闻

1 沈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

2024年7月19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全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会精神。沈阳市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召开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改革。

2024年2月19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召开,总结盘点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的成果成效,动员全市上下以归零心态、奋进姿态、决战状态,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战,在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

2024年以来,沈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强化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三大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聚焦“12+1”赛道攻坚突破,发展态势平稳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10个季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 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沈阳获“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全新定位

2024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这是沈阳历史上首个“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沈阳市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首个获国务院批复总体规划的省会城市。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是沈阳历版总体规划中首次获批具有国际化定位的城市性质,是国家赋予沈阳的新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3 沈阳成为“一年双晚”之城,“2024爱沈阳”等文旅活动助力沈阳出圈出彩

2024年2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沈阳分会场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2024年9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正式播出,晚会主会场设在沈阳市丁香湖公园。沈阳成为首个“一年双晚”之城。

2024年以来,沈阳打造“2024爱沈阳”文体旅品牌,持续开展“春天花正开、夏日享清凉、秋韵情意浓、冬日雪暖阳”四季文旅活动及“跟着赛事游沈阳”等特色活动1500余项,举办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春节戏曲晚会、旗袍文化周、玫瑰音乐节等品牌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创新推出中医药文化夜市、雪花国际啤酒节、东北亚云端草原等一批文旅新场景,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四季都出彩”的热烈氛围。全年接待游客首破2亿人次,先后荣获“中国城市文旅竞争力十强”“全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城市”“全国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进一步叫响“沈水之阳我心向往”的城市品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现场。

4 沈阳再次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4年12月20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论坛”在上海市举行。论坛发布了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沈阳连续三次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

2024年,沈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面推开“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深入推进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荣膺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健康沈阳进社区入选健康中国实践优秀案例,成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5 沈阳打造东北示范“城市更新”城市

2024年5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沈阳市召开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会。

2024年,沈阳市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267个老旧小区、132条背街小巷、880公里老旧管网、21条街路完成更新改造,地铁保持每年“投运1条、在建5条”的建设速度,沈阳方城、沈阳站、中山广场等焕然一新,“一河两岸”尽显靓丽颜值。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7条,建设五星和美庭院5000户、和美村屯110个、和美田园20个。获评全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一网统管”模式成为全国样板。


新能源产品金杯吉运下线。

6 沈阳金杯与远程合作首款吉运新能源商用车正式下线

2024年12月5日,在金杯(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金杯与吉利远程合作的首款新能源产品金杯吉运下线。

2024年,沈阳市实施“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新落地重点项目1009个,开复工重点项目2947个,总投资800多亿元的25个新能源项目投入建设,沈飞局部搬迁等“航空三大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工业母机、航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歼-35A、“太行15”燃气轮机、150万吨/年乙烯三机等大国重器彰显硬核担当。

7“沈阳制造”歼-35A战机惊艳亮相珠海航展

2024年11月8日,歼-35A空军型飞机亮相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这款举世瞩目的飞机,是在沈阳诞生的又一大国重器,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公司生产。

2024年,沈阳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连续4年入选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城市,连续3年共跃升29个位次,跻身全国15个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市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710个,同比增长13%,增量和总量持续保持全省首位;东软睿驰成为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02家,科技型企业达到2.5万家、新增和总量保持东北第一;11项科技成果摘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79%。


2024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吸引大批人才。

8 沈阳持续实施“兴沈英才计划”

2024年10月24日,2024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大会吸引104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4.8万名人才参加,开通东北亚(沈阳)人才港,以15种语言面向全球推介沈阳引才政策。

2024年,沈阳市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优化升级2024版“兴沈英才计划”,实施更加精准的14个人才项目,配套78个细则,释放沈阳尊重人才、渴求人才的强烈信号。举办第二届“博士沈阳行”活动,吸引6860名博士参加,855名博士签约,创造全国同类活动最高纪录。全年引育高层次人才590人,总量达3304人,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17万名,其中博士生1523名,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从“人才净流出”到“孔雀东北飞”的转变。

9 沈阳迎接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

2024年11月28日-29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43名志愿军烈士英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回到祖国怀抱。

遗骸回归当日,1.5万余名市民冒着严寒向英雄致敬,全城室外大屏、楼体亮化设施及公共交通电子屏滚动播放“致敬英雄”等宣传标语,点亮英雄回家路。主流媒体刊发报道6.1万余篇,中央级媒体刊发报道1.3万余篇,81.9万家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相关信息682万余条,打造全网热搜70余个、总传播量超52亿次。11年来,沈阳共迎回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英雄之城沈阳激荡起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热潮。


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10 沈阳市荣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

2024年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主办的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昆明召开,大会向沈阳市颁发了“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

“国际沈”不断壮大国际合作共赢“朋友圈”。目前,沈阳已与世界五大洲47个国家102个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在巴黎、东京、悉尼等国际知名城市举办“你好,沈阳”全球推介活动30余次。沈阳开放合作质效不断提升。桃仙机场客货运量稳居东北第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海铁联运集装箱到发量突破4.1万箱,中德、中日、中韩、中俄等国际合作园区新签约项目100个。(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地铁3号线空中飞驰 惊艳亮相

2024年12月30日9时20分,沈阳3号线李达站~南李官站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沈阳地铁家族再添一抹粉色。截至目前,沈阳地铁线网运营里程增至188公里,运营车站达136座,换乘站增至12座。

实惠:以前打车去中街50元 现在坐地铁只需7元钱

12月30日上午9时许,张阿姨满脸期待,快步走进地铁3号线中德大街站。

“买一张到中街的地铁票,要多少元?”车站人工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到中街的地铁票是7元,需要到大通湖街站换乘9号线,再到铁西广场站换乘1号线。”

“只要7元钱,真的不贵,之前从这里打车到中街要50多元。”张阿姨补充,自己家到3号线中德大街地铁站走路只需10分钟,一直盼望着3号线早日开通,今天迫不及待来体验,这个周末就要再和家人一起坐地铁去一趟中街。

贴心:空调候车室温暖无风 显示列车进站倒计时

高架站台上等车会冷吗?很多乘客都关心乘坐高架地铁时,是否和站在冬季户外等公交时一样会被冻得瑟瑟发抖。其实,高架站台上特意开辟出“空调候车室”区域。该区域是一个封闭空间,暖风常开,隔绝冷风。以中德大街站高架站台上的“空调候车室”为例,一侧悬挂着一块显示列车进站倒计时的大屏幕,另一侧还有一个自助饮品机,候车室内温度堪比车厢内部,不会使人感觉寒冷。“虽然等地铁只需要几分钟,但有了这个候车室就暖和多了,很暖心。”乘客宋先生说。

此外,地铁3号线将延续“爱心雨衣”“冷暖车厢”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同时优化站内空间设计,将乘客服务中心移至车站中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突破:沈阳地铁年线网总客运量达6亿人次

新开通的3号线串联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中关村科技创新基地和于洪新城等重点功能区,助力打造沈阳首条立体交通走廊,与铁西宝马东公共交通枢纽实现“零换乘”,城市通勤更加便捷,有效助力沿线产业园区加速升级,为沈阳产业提升与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今日,沈阳地铁累计运送乘客45亿人次,年线网总客运量突破6亿人次,客流强度长期稳居全国前列。从无到有、从点成线、由线织网,沈阳地铁实现了“空铁联运”、紧密串联起“三站一场”。如今,“空中地铁”全新出发,高架车站也将成为市民打卡沈阳的“网红”新场景。

揭秘:3号线隐藏的高科技装置

不只是沈阳首条“空中地铁”,3号线地铁还有多项隐藏的高科技装置。据介绍,地铁3号线供电系统首次设置中压再生能量回收装置,将列车制动能量高效回收转化,全年可节约电能约510万kW·h。同时,首次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利用细河悠谷站至翟家站高架区间声屏障安装900㎡光伏板,每年可稳定发电约24万kW·h,为地铁运行持续注入“绿色动力”。

在通信技术领域, 3号线首次运用新一代Wi-Fi 6技术来承载车地无线和视频监视系统,车地间数据传输将更加快速稳定,控制中心能够实时掌握列车动态,提前准备并高效处理各类运营情况。

安全:24小时实时监测大风、暴雪等

因高架线路地铁运营可能受天气影响,沈阳地铁与沈阳市气象局携手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对高架线路区域的大风、冻雨、暴雪等天气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为行车组织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此外,针对各类情况制定详细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支援队、场段除雪队、高架除雪队等专业队伍,配备了除冰铲、除雪风机等多种设备,开展多次专项演练,确保雨雪天气下地铁运营安全,乘客出行平安。

期待:下一条即将开通运营的地铁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云胜介绍,沈阳下一条即将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是1号线东延线。此外,3号线东段13座车站中,11座车站已经完成施工,预计明年可实现“洞通”“轨通”“电通”。在建的地铁6号线、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工程也都在全面建设过程中,明年总计将完成超过30座车站的施工建设。未来三年,沈阳每年都将有新线路开通,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两条线路将在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之前开通运营。(来源:辽沈晚报)

沈阳构建城市安全“智治”新模式

“蒲茸路一地可能出现燃气泄漏,具体位置已发送,请立刻派人查看!”“收到!马上去现场处置!”这是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发出的一条预警。接到预警后,沈阳市燃气集团立即派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处置,避免了一起燃气泄漏事故。

“目前,中心通过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已成功化解了156起各类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说。

作为全国18个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沈阳市先后制定了《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数据建库规范》《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预警和响应规范》等13个标准规范体系和1+17个监测预警工作运行机制,建成市、区、行业领域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形成行业、部门和区域融合联动的城市安全管控“一张网”。

今年,沈阳市创新开展“两平台一中心”融合运行模式,即数据互通的监测预警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业务一体化的监测预警指挥中心。中心坚持“一网统管”,建成管理对象、监测预警、事件事故、应急资源、应急力量、日常监管等专题库;通过物联感知平台,接入各类物联感知设备,通过视频融合平台,接入全市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重要场所等视频,24小时不间断对各类数据进行自动感知,对发现的异常信息及时跟踪分析研判,预警处置闭环管理。

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汇集感知数据82.1亿余条,接收报警信息339万余条,发布预警8391条为重点行业领域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提供精准服务。

此外,沈阳市还围绕城镇燃气、危化、交通运输、供排水、供热、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领域,推进全域覆盖感知网络建设。

综合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全面优化数字应急基础上,我们将锚定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探索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科技赋能路径,着力研发安全风险预报预警居民移动端,全力提升居民安全感指数。”(来源:辽沈晚报 )

沈阳市第二届冰雪和温泉文化节在沈北新区开幕

12月3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体育局、沈北新区政府主办,沈北新区委宣传部、沈北新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体育局)、沈阳清河半岛温泉度假酒店承办的沈阳市第二届冰雪和温泉文化节在沈北新区清河半岛温泉度假酒店户外戏雪区拉开序幕。

以冰雪为媒、用温泉会友,沈北新区冰雪和温泉资源得天独厚,本届冰雪和温泉文化节紧紧围绕沈阳市“冬日雪暖阳”活动主题,以怪坡国际滑雪场、沈阳七星童话冰雪世界、稻梦小镇冰雪嘉年华、清河半岛冰雪大世界、清河半岛温泉度假酒店、北汤温泉度假酒店等“四大冰雪”“两大温泉”资源为依托,集合吃住行游购娱多场景的打造,力求在文化性、群众性、艺术性、创新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本届冰雪和温泉文化节不仅延续了首届文化节既能戏冰玩雪又能泡温泉的一站式游玩体验,同时在首届服务基础上再次更新升级,雪人方阵、快乐雪圈、高速雪滑梯等新项目惊艳亮相,清河半岛主楼户外温泉泡池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级,倾情打造玫瑰冰花墙,“铁锅炖炖自己”等网红打卡点,和极具乐趣的冰雪乐园、仙气飘飘的冰川温泉泡池等全新项目,为游客朋友们提供全国独一无二的冰川温泉泡汤等新体验。

文化节期间,沈北新区还为广大游客朋友精心筹备了沈阳市第二届雪地足球村超联赛、七星海世界隆冬赶海节、“亲情冰雪 养生汤泉”主题活动、稻田特色趣味冰雪赛事、沈北雪上那达慕等数十项精彩纷呈的文体旅活动。同时还将举办东北民俗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全方位展现本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魅力,在这个温暖的冬天,沈北新区将以创新的场景体验,精心的服务保障,真心的情感投入为广大游客朋友们打造一个“十全十美”的冬季之旅。(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为游客营造舒适城市环境

2024年12月31日上午,记者在青年大街文安路路口的人行地下通道看到,为方便行人在冬季上下,地下通道的楼梯已铺设好了防滑地毯,扶手处也套上了绒布。

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沈阳迎来了走亲访友、旅游消费的高峰期。市城管执法局从细节入手扎实做好市政设施维护工作,将便民惠民举措融入日常城管执法工作实践,让游客在沈旅游更舒心、更安心。青年大街文安路路口的人行地下通道,每个楼梯的连接处都安装了加固装置,防止地毯打滑。同时,金属扶手穿上了鲜艳的“红色绒衣”。住在万鑫酒店的四川游客王女士对这一设计赞不绝口:“扶手软软的,摸上去特别舒适,沈阳真的太贴心了!如果图案能换成带有花棉袄风格的设计,就更具东北特色了。”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沈阳已组织全市开展道桥病害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通过修缮破损部位、清理冰柱等措施,全面提升道桥品质;在限高架上增设了反光贴、强光爆闪灯、点式灯带等标识,增强警示效果,确保行车安全,方便外地游客自驾;组织各区市政部门储备充足沥青冷料,组建应急抢修队伍,每日落实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全力保障道路桥梁设施的完好与畅通。(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发布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沈阳产业目前最急需紧缺什么样的人才?2024年12月31日,记者从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由该局开展编制的《2024年沈阳市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正式对外发布。

为落实“兴沈英才计划”要求,推进政策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编制《2024年沈阳市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工作,通过线下调研和线上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调研沈阳市重点产业链支柱企业及重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需求(含急需紧缺)、人才招引与流失、人才培养、人才政策与服务评价等情况,力争做到摸清企业人才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为打好打赢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本次问卷调研了近千家企业,其中有效问卷共782份,调研范围覆盖全市各区、县(市)及开发区。从企业所处产业集群看,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内企业共提交问卷693份,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食品企业提交问卷数量最多,分别为144份、117份、72份、72份,四者合计占全部比达到51.8%。根据企业问卷及访谈反馈,沈阳市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内样本企业的人才规模超过21万人,其中,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人才储备最为丰富,上述四个产业人才加总约占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内企业人才规模的70%。

根据企业问卷反馈,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内样本企业计划招聘总数约21007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其中集成电路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计划招聘人数占员工总数比最高,约20%;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航空航天企业计划招聘人数占员工总数比最低,约3%。从计划招聘人才类型来看,应届毕业生约占4成。

一般来说,紧缺人才是指一定区域及时间内,用人单位迫切需要但仍存在需求缺口的人才。《目录》涉及的紧缺人才主要指沈阳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迫切需要但目前仍有需求缺口的人才,包括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以及职业技能三类。

沈阳市振兴突破的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近年来,沈阳市始终把发展壮大工业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持续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21条重点产业链和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集聚上下游关联企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协同构建产业生态圈。

根据《目录》,沈阳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51个,专业技术类主要需要车辆工程、机械类专业;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58个,专业技术类主要需要计算机、机械、物理等相关专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38个,专业技术类大多需计算机类、安全工程类相关专业;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29个,专业技术类主要需要机械、工程、材料等理工科专业;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34个,技术研发类、技能实用类主要需要计算机、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食品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27个,专业技术类主要需要食品科学、化学等专业;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47个,技术研发类、技能实用类主要需要医学、药学、计算机、电子等专业;新能源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20个,专业技术类大多需要机械工程、电气相关专业;新材料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28个,专业技术类主要需要化学工程、材料等专业;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急需紧缺岗位16个,专业技术类主要需要环境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

具体详情可登录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https://rsj.shenyang.gov.cn)进一步了解。(来源:沈阳日报)

责任编辑:李佳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