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本将占领湖南作为进攻两广、滇黔进而威胁重庆的重要战略,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关键。
湖南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区,向前线输送了大量物资和兵源。
图|长沙抗战
湖南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钨砂重要产区。
钢铁是工业军用的要素,钨又是制造高钢的必要原料。抗战时期,湖南钨砂为抗日武器装备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在湖南,先后发生了六次大型会战。作战时间之久、战况之激烈、伤亡之惨重,在战争史上堪称罕见。
第一次是在长沙会战。此役不仅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还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
这次会战被当时舆论视为“划时期的重大事件”,铺天盖地地颂扬“大捷”。
湖南少数民族众多,但在抗日的大环境下,各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抗日。比如,回族爱国人士成立“回教救国会中国湖南分会”。
毛主席曾说过:“战争最深厚的根源在民众之中。”
湖南地处洞庭湖之南,在整个中国地理版图中处在“中南”位置,为南北交通必经对冲之地。
湘、资、沅、澧四水,松滋、虎渡、藕池、调弦四河注入洞庭湖。古代八百里洞庭浩浩荡荡,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
在孕育文明的同时,洞庭湖也成为阻隔湘人北上的天然屏障。
图|洞庭湖
湖南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要地,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天气风云变幻,阴晴不定。虽然是军事重地,并非是长期踞守。
比如,长沙四周地势平坦,略有丘陵,便于进攻而不利于防守。所以,古代军事鲜有在长沙专重者。古时长沙属于荆州,多用于统筹荆宜、湘西。
全面抗战后不久,日军派飞机来到长江中游一带骚扰。
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后,日军为拒绝武汉后援,派飞机轰炸岳阳。随后,日海军逼近湖湘。11月8日,日本军舰抵城陵矶要塞、在湘矶炮台附近,用飞机进行轰炸。
9日,城陵矶失守,蒋介石遂在长沙致电前方将领,痛斥守军从武汉撤退。
1939年4月1日,蒋介石致电薛岳,要他撤退至湘阴、平江一线。如果敌人进取长沙的动态暴露了,我军就要在长沙前方顶住。
薛岳随即指挥部队开始破坏岳阳至长沙的道路和通讯设施,以阻滞日军机械化部队。同年9月,日军进犯长沙的企图暴露,当时国军在“守”和“不守”之间徘徊。
白崇禧等人不主张坚守,薛岳则反之。
图|薛岳
薛岳指挥第一次长沙会战时,进行地形破坏所造成的优势主要在湘北战场。
不过,这里地形破坏并非全然成为优势。有时候,一场暴雨过后,原本不能通行的河道就可让军舰通行了。不管怎么样,第一次长沙会战取得了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依旧是日军战败。
1941年12月,日军先发制人,进攻湘北,中日双方再次拉开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集结30万兵力,以新墙河为第一道防线,汨罗江为第二道防线,长沙城外第三道防线则在捞刀河和浏阳河之间。
12月23日,日军向中国第二十军发起进攻。27日,日军强渡汨罗江,猛攻中国守军阵地。
1942年1月11日,日军向守军发起猛烈进攻,守军拼死阵地,并歼灭大量日军。
1月12日,日军在轰炸机的掩护下,追击部队跟踪到汨罗江南岸。15日,日军各部退过新墙河,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们甚至来不及把通报的尸体带走。
直到1月16日,中日两军恢复战前态势,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
这次会战,中国守军吸收了前两次的经验,在战场上占据主动权。
图|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次会战,日军毙伤5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约3万人。
此外,中国军队还俘虏日军139人,缴获步枪1130支、轻机枪115挺、山炮11门,还有无线电台9部。
1939年9月14日至1942年1月15日,日寇先后出动海陆空三军,还有化学兵种,共计40多万人。
除了第九战区的薛岳以外,还有罗卓英率领湖南军民进行英勇抵抗。
对于日本来说,如果能夺取长沙,不仅能够打通粤汉铁路,还能支援南洋的日军,与英美争霸太平洋。其次,他们还可以切断中国军队后方,直接威胁陪都重庆。
最重要的是,日本是岛国,资源有限。长沙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夺下湖南就可以实现“以战养战”的阴谋。
三次长沙会战,一共歼敌137900人。长沙成了日寇眼中“最难打”的城市,而他们在长沙非但没捞到好处,还留下了11万遗骸。
三次长沙会战不仅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更挫败了日寇企图吞灭中国的野心。日军“王牌”第3、6师被打得所剩无几,第40师几乎全军覆灭。
三次会战中,还涌现出一批爱国将领。
比如,胡春华、史思华,还有赖传湘、李翰卿、曹克人等国民党高中级爱国将领。
蒋介石曾经称赞:“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图|蒋介石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美国总统还给蒋介石发了一份贺电。与此同时,他还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罗斯福还以夫人的名义,邀请蒋介石夫妇访美。
此外,他还给薛岳赠了一枚美国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