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第四届公济血管外科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孟庆友邀请全国各地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旨在交流和展示血管病领域的新技术,以及推动多学科协作开展血管病临床诊治及科研进步创新。


2024年12月28日,第四届公济血管外科论坛在上海召开。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此次论坛专家通过专题报告、疑难病例手术展示、指南解读、热点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有专家指出,当前,血管外科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基层诊疗不规范、公众对于血管疾病认识不足,需要加强血管外科的科普宣教。另外,也有专家针对血管外科领域的创新技术展开热议,其中包括血管杂交手术等。

大众对血管疾病的认知普遍不足

中国第一位血管外科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在论坛中表示,中国血管外科经历了近四十年发展,当前仍然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根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的数据显示,在4510家开展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医院中,仅有27.3%设有血管外科。

符伟国进一步指出,当前,就血管外科发展而言,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基层诊疗也尚不规范。这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人才缺乏与培养不足、技术设备不足,以及基层医院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持续的医疗教育和学术支持等。

另一方面,符伟国认为,公众对血管外科医生的认知不足。一项在公共场所进行的非正式调查发现,仅有22%的人能够正确识别血管外科医生,大多数人误以为心脏科医生负责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同时,公众对于血管疾病的认识也不足,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地区≥35岁的自然人群中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6.6%(约4530万),其中只有1.9%的患者接受了血运重建,由于大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普遍不足,导致早期诊断和干预率较低。

在符伟国看来,一方面,中国血管外科要发展,需要深化医联体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完善专科诊疗规范和指南,明确各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开发形成互联网医师培训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在线培训,实施对口支援与帮扶,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血管外科的科普宣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血管疾病的认识,从而促进早期诊断和干预。


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孟庆友发言。

血管杂交手术让血管治疗更精准

在此次论坛中,诸多专家谈及血管外科领域的创新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孟庆友指出,当前,血管杂交手术让血管治疗更精准,尤其是在应对主动脉疾病的诊疗方面。

孟庆友称,此前,该院接诊了一例身体肥胖的患者,其有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在一次家庭聚餐时突发胸痛,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胸腹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弓畸形。“主动脉夹层是一类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如将主动脉视为一根有三层结构的水管,动脉夹层就是最内层破了,这一疾病常伴有胸背部疼痛。”孟庆友进一步表示,针对主动脉弓畸形,早期治疗以开放手术置换血管为主,还有一部分患者可以接受腔内手术,即支架植入治疗。而血管杂交手术则是既放支架又换血管,创伤比开放手术小,花费比微创手术少,融合了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的优势。

孟庆友进一步解释,当前,血管杂交手术主要适用于两类患者:一是病情严重,无法承受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二是病情错综复杂、难以通过单一的腔内治疗手段实现完全康复的血管病变患者。

此外,也有诸多专家谈及血管外科领域的创新技术。如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陆信武阐述了原位开窗重建内脏动脉分支技术在胸腹主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他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保留重要脏器血供、降低手术风险方面的独特优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小明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弓部开窗支架技术,解决了传统支架在弓部病变治疗中的局限性,该技术在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潜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谷涌泉围绕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介绍了最新的治疗策略与技术进展。他强调了血管内治疗在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患者康复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术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策略。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志炜则深入剖析了下肢动脉血栓机械减容的应用体会。他介绍,机械减容能够快速清除血栓,恢复下肢血流,是下肢动脉血栓治疗的有效手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