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站三尺讲台,却同样传道授业;不握半截粉笔,却同样诲人不倦;他们千人千面,却同有一份教育初心——用体育帮助孩子实现全面成长。12月23日起,区体育局与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金牌教练”系列报道,展现区内优秀体育教练风采,致敬每一位闵行体育强区建设道路上的筑梦人。
沈军
2002年进入闵行区少体校,曾在1994年以584环打破男子18米全国射箭纪录并获得冠军,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1995年夺得亚洲射箭锦标赛金牌。1996年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获第十二名。2015—2017年,任上海市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射箭专家。
培育“神射手”
“苗苗们”的成长之路
提到射箭,你会想到哪些画面?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万丈?还是“百步穿杨,箭穿云霄”的壮阔场景?
其实,在成为英姿飒爽的“神射手”之前,一位运动员至少要花费1—2年的时间才能入门。射箭这件事,并没那么简单。沈军常常对他的学员说:“耐得住心性和寂寞的人,才适合射箭。”
1998年,沈军从市射箭队退役。2002年,随着闵行区少体校开始组建射箭队,沈军来到了闵行,成为了区内第一批射箭教练。20多年的教练生涯,沈军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育苗之路”。
平日里,沈军时常会走访闵行各学校,通过试训来寻找好苗子。考虑因素也比较直观:“一般看左手臂直不直,因为这决定了拉弓动作,我们还会看学员的身体素质和下肢稳定性。”
小学员们三年级左右就会跟着沈军开始基础训练,而这时,也是他们最活泼好动的时候。
沈军(左)
如何吸引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兴趣?沈军想出一个最简单的法子——把气球黏在纸上,让大家站在远处用橡皮筋去打,成效也很显著。“孩子们不觉得无聊,我们再加上一点简单的基础训练,大家都能坚持下来。”
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摸到弓箭了,“能打长距离比赛,和队友们相互较量”这样的想法让很多小学员动力十足。再通过半年或者一年的力量训练,孩子们动作架构逐步完善,就能参与初中组的比赛,站上更大的舞台。
流水不争先
争的是滔滔不绝
与其他运动相比,射箭是一个成才周期较长的项目,通常两年左右初步成型,八年才能定型。所以射箭运动员一般在20岁到25岁时,才会进入“技术成熟期”,动作构建趋于规范。
但这并不意味着,射箭运动员们的“花期”很短暂。在一次比赛中,沈军看见了一位60多岁的运动员上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学习射箭没有黄金年龄,有时候反而年长的运动员更有经验优势。”
沈军(左)与带训运动员
事实上,在射箭赛场上,除了技术水平,心态和经验一样能决定成败胜负。
“比赛时的心态很重要,可能佛系一点更容易出成绩,而不是硬拼。”沈军说,如今射箭场基本为露天,会遇到下雨刮风的天气,风一吹箭就会飘,所以需要运动员们的心理抗压能力非常强。
全国射箭冠军齐玉红
在比赛时,比起“军师”,沈军觉得自己更像“啦啦队”的角色,用言语鼓励运动员们。比如他曾经带训过的全国射箭冠军齐玉红,沈军知道她比较容易内耗,所以在比赛间隙反复为她加油,“在赛场时再说一些战术上的话没有意义,最重要的还是叮嘱和鼓劲,让他们坚定自我。”
射箭比赛已经走向
表演赛的性质
沈军经常告诉学员们,在最后一支箭射完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平心静气才能拿得稳、瞄得准、走得远。
静心,是训练中重要的一项。屏气、拉弓、瞄准、放箭……一遍又一遍重复动作,直到形成肌肉记忆,这是许多小学员们必须经历的过程。
如今,沈军共有10位学生,其中三位住校,他们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来跑操,早上训练40分钟,下午放课后训练两个多小时。沈军觉得,只要能坚持下去,对塑造孩子们挺拔的身型和养成坚毅沉稳的性格很有帮助。
沈军(左四)
从业多年,沈军也发现了射箭项目的变化。“先前的射箭比赛,选手们都闷头射箭,后面的观众也不能大声喧哗。但是近几年来射箭比赛已经走向表演赛的性质,更突出一种观赏性。”
此外,随着射箭运动被越来越多人喜爱,许多业余联赛中的选手虽然非专业出身,但能力水平都不容小觑,为教练组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
目前,闵行区内已建立一高中、四初中、三小学,共八个射箭基层训练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在这里学习射箭、爱上射箭,在张弛之间感受运动魅力。
记者:吴俊艳
供稿:区体育局
初审:林心怡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