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在2024年的尾声,成都再次向青年致敬。
12月27日,“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成都举行,邀请来自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运动赛事、文化传承等领域的青年榜样,从他们为梦奔跑的故事出发,串联起成都2024年度向前奔跑、向上生长的城市发展脉络。在线上,这堂大思政课还吸引了超过150万人的共同参与。
“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大思政课网络主题活动举行。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这是一座城市对青年的致敬,也是一座城市以青年的视角对即将过去的充满精彩与活力的一年的一次自我总结。正如此次思政课的主题——“奔跑吧成都”所提炼的,2024年,成都正是在一路奔跑中,站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并继续刷新外界对“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的认知与想象。
01
产业更新,助力成都跑出新“速度”
对任何一座城市来讲,发展速度永远是绕不开的一个评价指标。2024年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34.2亿元,同比增长5.2%,比全国增速高出0.4个百分点。作为2022年就迈进“GDP两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般高基数上的增速,并不容易。
成都何以能持续加速奔跑?众所周知,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尤其是对成都这样的“大城”来说,在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之下,要不断实现城市发展的新突破,接续巩固竞争优势,就必须始终保持产业焕新、优化的能力,持续壮大城市的动力源
天府软件园。 图片来源:四川发布
着眼于此,2024年的成都有两个方面的标志性行动和成果。一是,营商环境建设亮出新大招。年初的成都“新春第一会”就再次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9月份以来,成都又创造性地在全市全面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要求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不断增强发展信心,着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成都“进万企”活动中,全市共走访服务企业5.32万户,线上线下联动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1.84万件,办结1.73万件,办结率94.17%。
关于该活动给企业带来的帮助,此次青春大讲堂的青年榜样之一——成都市经信局工作人员冯琳,讲述的一个故事就很有代表性:今年9月4日下午,成都天翔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网上发了一条求助留言。成都市经信局了解到,该公司主要生产研发环保处理设备,有几项新的环保科技专利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还具备了向全行业推广的条件,却迟迟找不到推广落地的渠道。当晚七点,成都市经信局的工作人员就和公司负责人做了电话沟通。第二天下午,调研团队就抵达了天翔环境,现场帮助企业精确梳理行业潜在客户。整个过程,不到24小时。
成都市经信局工作人员冯琳。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此外,成都还大力度优化和完善惠企政策体系。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今年11月,成都市推出的智能服务平台“蓉易享”共兑现惠企政策资金59.62亿元、惠及经营主体4.73万户次。
一揽子行动之下,2024年的成都,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头号工程”的地位进一步凸显。由此带来的发展助益也是立竿见影。红星新闻报道称,今年1—11月,成都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97个,总投资5471.41亿元。其中,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270个,总投资4468.78亿元,占比81.68%。全市“3+22+N”产业园区共引进项目339个,总投资达5189.88亿元。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工业稳则经济稳。2024年的成都,继续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持续把狠抓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发挥改革的先导突破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如着力优化重点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完善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机制,优化“5+N”产业生态建设机制,加强与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着力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建立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有效机制,鼓励面向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动消费终端、汽车、建材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促进“老树发新芽”;着力完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体制机制,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加快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产业集群……
在全方位的产业“攻坚”之下,今年成都的重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都有重大突破。如电子信息产业,今年仅新型显示产业相关项目就引进42个、总投资1100 亿元。并且,京东方、英特尔等一批链主企业在成都都有新的扩产、增资。
新兴产业方面,以时下备受瞩目的低空经济为例,成都今年也收获颇丰。如企业端,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项目落子成都;应用端,成都围绕“低空+交通”“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应急”等领域,已形成低空应用场景12个、开通航线67条;在政策端,成都获批全国首个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并成为全国首批开展eVTOL试点的六大城市之一。
2024年,成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成色获得新提升,在两个数据上得到直观印证。其一,截至今年11月,成都工业投资增速达到53.9%,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规模能级迈上新台阶;其二,前三季度,成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30.1%,较去年全年的28.9%提升了1.2个百分点。这说明,实力更强、结构更优的制造业体系,正在为成都注入更充足的动力能源。
但成都并不满足于此。就在今年10月,成都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在全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市级产业园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这实际上是进一步壮大城市的产业发展平台,其对应的发展红利有望随着行动的推进而得到更多释放,为成都的产业升级增添新的助推器。
拼经济,就是拼产业。谁的营商环境好,谁的产业结构能够与时俱进地优化,谁就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维持领先优势。2024年,成都在营商环境建设上的大招和产业升级上的攻坚,本质上也是在壮大自身在竞争中的护城河,助力城市不仅要跑得快,更要跑得远。
产业升级,创新是关键。2024年,成都的创新动能也有了新的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科技集群”百强榜中,成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3位,连续6年上升。
02
能级更大,推动成都站上新“高度”
对全国主要城市来讲,2024年有一件共同的“大事”,那就是迎来了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简称《规划》)的批复。其中,成都被赋予了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规划》确定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愿景为“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这份最新的也最权威的定位,标志着在全国的发展大局中,成都的“分量”进一步增强,整体城市能级跃上新台阶。随之对应的也是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城市能级终究是“拼”出来的,发展空间是“闯”出来的。2024年,成都在多方面的新突破,都让人对这座城市的发展“能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如在象征城市发展活力和枢纽能级的航空流量上,成都今年就迎来客货并举“双突破”。航空客流方面,截至11月28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8000万人次。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内地第3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城市。预计2024全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8700万人次。
航空货运方面,今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货邮吞吐量也迈上新台阶——突破100万吨。由此,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之后,中国内地第5个、中西部第1个航空货运迈入“百万吨级航空俱乐部”的城市。
铁路方面,成都东站作为西南地区最繁忙的枢纽车站,高峰时段每分钟开出13.5对旅客列车,日均旅客发送量超20.8万人次,仅次于广州南站、上海虹桥站、杭州东站位居全国第4位。
如果说航空、铁路的表现主要展现的是一座城市对外连接的活力和影响力,那么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完备程度和流量大小,则是城市内在活力和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24年,成都开通3条地铁新线,轨道交通总数增加到16条线路,总运营里程突破670公里,居全国第四。
《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成都城市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达34%,位列全国超大城市第二,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8分钟,中心城区近一半市民拥有“5公里内通勤”的幸福——是的,写成都,就不能不写“幸福”。2024年,成都作为幸福“常住地”的地位继续巩固。在不久前由新华社旗下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论坛上,成都再次上榜“最具幸福感城市”,至此,成都已连续16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成都人的幸福感来源很多。除了通勤便利指数,升腾的烟火气和宜居宜业的氛围更是最基础的支撑。如今年1—9月,成都举办各类音乐演出4133场,同比增长32.9%,吸引观众446.43万人次,同比增长89.9%。目前的成都,三分之一的市域面积规划为生态空间,着力塑造“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生态美境。“公园城市”正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走进每个成都人的生活。
幸福的标准,可能因人而异,但对一座城市来说,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可以说是评价城市幸福指数,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就在12月14日举行的2024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上,成都被评为2024“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和“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目前,成都全市人才总量超650万人,今年新引进青年人才52.9万人,入选国家、省、市重大人才计划专家7941人,孕育人才上市企业37家……
城市的发展依靠人,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人。持续提升的城市幸福感,已愈发成为成都重要的城市“软实力”,并不断强化着吸引八方人才和全球企业的“磁力”。同时,也正是因为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和企业的涌入,成都也才能被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高度、获得更大的发展能级。在这个角度,人、企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在成都变得具像化了。包括连续两年在岁末年终以特别的仪式向青年致敬,也都直接展示了一座城市对于“人”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内核。这本身也未尝不是成都式幸福的一种微观表达。
03
开放更广,让成都发出新“亮度”
一个加速奔跑、不断跃上新发展高度的成都,也在向世界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2024年,成都在对外开放上继续展现出越来越奔放的姿态,多个标志性事件让成都在全球的“能见度”进一步提升。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夜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圆满举办了为期186天的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累计吸引近千万人次前来参观,在展园总数、境外展园数量、协会和企业展园数量上均创历届B类世园会之最;举行了“汤尤杯”、澳网公开赛(亚太区外卡赛)、第十二届世界体育舞蹈大赛、2024年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等一系列国际性赛事,“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新名片擦得更亮了。
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为成都对外城市形象增加了新的展示维度。同时,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大背景下,这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活力。数据显示,1-11月,成都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4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8%。其中,入境外国游客(除港澳台地区)达101.1万人次,同比增长186%;同期,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94.2亿元,同比增长2.9%。
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成都,与世界的联系也变得更紧密。截至目前,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已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85条,航线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今年1~11月份,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566.5亿元,同比增长10.7%;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占比36%,各项综合运行指标保持第一方阵;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平均每天有2家外资企业来蓉投资;年底,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在成都举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引全球客商、企业来蓉的同时,也有更多的成都企业和“成都造”产品走向世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都支持引导1162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法国巴黎食品饮料展、迪拜消费电子及通信展、美国拉斯维加斯汽配展等114场国际展会活动,累计获得意向订单超35亿元;据估算,今年成都仅4家企业的创新药出海授权交易金额就超过200亿美元……
此次登上青春大讲堂的青年榜样李耀及其所创立的公司,正是成都企业和“成都造”产品“走出去”的一个典型代表:作为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的李耀,过去两年的飞行距离超过5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飞了近14圈。但这份奔跑,也换来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博恩思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进入了美国、德国、日本、阿联酋的医院,真正走向了世界。
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耀。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这样的“走出去”案例在成都越来越多,不仅意味着成都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也标志着成都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水平,已具备了开拓全球市场的能力。可以说,成都已经不止于“被看见”,也正在更主动地走出国门,更自信地展示自我、融入全球。
在地缘政治日趋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一座城市要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全球市场中拓宽发展空间、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更加考验开放的韧性、闯劲儿和智慧。2024年的成都,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发力中所取得的开放成绩,为新形势下的扩大开放提供了一种具有借鉴意义的示范。这或许也是成都展现开放担当的一种具体体现。
成都金融城双子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展没有捷径,进步没有坦途。持续推动产业更新、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接续扩大开放,都离不开持之以恒地坚持和“拼”。作为不沿江不沿海的内陆城市,成都在2024年所留下的“脚印”,让人再次看到了一座头部城市奋进拼搏的进取心和不断突破发展上限的行动魄力。以此为新起点,踏入新的一年,成都必将继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