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解放战争史,国军,作为一支表面上看起来现代化的军队,却屡屡被看起来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牵着鼻子走,并且被成建制地歼灭,而我们却根本没看到国军能够通过穿插迂回,成建制地消灭哪怕是解放军的一个营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达成歼灭战的要素包含:火力、机动、侦察、战术指挥等。这其中,机动是最最核心的因素。因为,你有再强的火力和战术指挥能力,没有强大的机动力,把适当的火力在指定时间内投送到关键地域,那所有的设想都是扯淡、白日梦。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国军的机动能力。

军队最快的行军速度取决于他的最小行军速度

这是一个典型的木桶理论。汽车轮子的速度再快,他也不能脱离大部队独自行动。我们总是说国军,尤其是精锐美械嫡系是一支机械化部队。这是不对的。在我看来,国军是一支连摩托化都没实现编成的重步兵。

所谓摩托化是指乘建制内轮胎车辆机动的,机械化是指乘建制内装甲履带车辆的。我们看国军的装备情况。



民国34年(1945)陆军军级编制表。虽然配置有骡马及汽车,但受辎重运输所累,步兵机动基本还是两条腿。

以新1、新6军,5军,整编11、74师等王牌部队为例,军(整编师)有汽车大队(或汽车营),兽力营,旅(师)有辎重营,团有辎重连,大体上来说,轻武器的弹药主要只能由士兵自己携带,重机枪,迫击炮的弹药则是由机枪连及迫击炮连内的弹药排或弹药班携带,兽力营有六七百匹马,专载师(军)部的物品,汽车大队或汽车营则主要装载炮兵弹药,旅(师)团两级的辎重部队也无装载弹药的设备,是所谓的人力输送部队,只能在火线上输送弹药。其余的非王牌部队情况就更差了,就其运输能力而言,并未实现摩托化。(傅作义的35军及若干所谓的快速纵队属于极个例,另当别论)

我们可以脑补下这样的画面,汽车轮子载着辎重和炮兵飞快向前奔跑,步兵则慢吞吞的在后面靠两条腿走路,物流队长再怎么样也不能这样明目张胆吧。



汽车再快也不能离开步兵单独行动,步兵的速度就是他的速度

所以说,国军的最快平均行军速度完全取决于他的最小行军速度单位的平均速度。大致上,国军的行军机动速度约为30公里/天。若是国军普遍能够达到像远征军时期新一军配近3000多辆车和1000多骡马的配备水平,才能算是车轮上的国军。



这才是长着腿的国军部队

美式火力,后勤极度依赖交通地形

陈毅元帅在总结作战经验时就对美械作出过如下的结论:“美械使火力增强,但火器复杂,干部无法掌握,不能灵活机动,消耗弹药甚多,缺少运输工具,供给不上。野战能力很弱。美械化害多利少,最多不过利害相等。”

这也从侧面说明,国军在作战时,必然不敢离开其交通运输线太远,远了,其补给能力就弱了。而他又没有解放军这样的动员组织能力,能够征发大量的民夫进行后勤保障,只能通过增加后勤人员,减少作战人员来保障后勤供应。那么,本来兵力就捉襟见肘,哪里还敢派出部队进行迂回穿插?!



甩开膀子急行军、强行军,这就是解放军的机动能力

解放军呢?有一位淮海战役中的解放战士曾经讲述过这样的细节:“加入解放军后,需要执行迂回穿插任务,上级要求我们轻装,扔掉一切负重,甚至是枪支弹药。到达目的地后,枪支弹药,乃至火炮都已经在当地准备好了。”

简直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侦查情报能力弱,被动等待,经常被解放军穿插分割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军作战有个鲜明的特点:国军往往集结于开阔地域,我军往往隐蔽于山地。解放军的根据地往往是广大的农村、山区,也就是说,解放军的主力往往是相较于国军是处于隐蔽情况的。而国军从大城市出来,背靠交通线,往往是在明处,在开阔的平原地带。以轻步兵为主的解放军往往可以在山区中隐蔽机动穿插,而不为敌人所知,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国军的后方。国军想穿插,想机动你都没地方去机动。



过于远离交通补给线,后勤就成了国军的硬伤。所以,国军机动依赖交通线,也大大限制了能够机动的范围。

组织度低是国军真的不敢机动穿插。

迂回穿插,往往需要隐蔽。这就要求部队要分散隐蔽迂回机动。对于国军这样的军队来说,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国军的士兵主要是由拉壮丁而组成的。这些士兵没有经过政治教育,没有信仰,没有组织原则,要么以当兵吃粮为目的,要么以升官发财为目的。结伴而行尚可互相鼓励,一旦分散成小股部队穿插迂回,脱离长官的约束,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半路离队返乡等等情况便会接踵而至到达目标地域后,也许连一半都没了。更别提穿插机动后往往要打硬仗恶仗,立时就会陷入一无空中支援,二无后勤补给,三无接应支援的三无状态。对此,国军将领应该是心中有数的,所以,这种赔本买卖还是不会去干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