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25年,预计将以超过558万辆的出口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专家告诉卫星通讯社,尽管未来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汽车行业仍将继续凭借强大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实现进一步增长。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成功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德国。到2022年,中国全年汽车出口达311万辆,进一步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中国全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而据华创证券近期预计,到2025年,中国组装汽车的海外出货量有望超过558万辆,同比增长14%,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今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已结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关税。关税将于10月31日起正式生效。欧盟披露了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的最终关税水平。其中,将对已经配合抽样调查的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0%、18.8%和35.3%的关税;另外,将对配合欧盟调查但尚未被抽样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加征20.7%的关税;对其他不配合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加征35.3%的关税;在提出充分理由要求单独审查后,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将被加征7.8%的关税。


关于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磋商最新进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于11月7日介绍称,欧方技术团队已于11月2日抵京。目前,双方正在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密集就价格承诺方案具体内容进行磋商。

据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对欧盟的汽车出口占总出口的28.4%。尽管面临关税挑战,但中国汽车制造商正通过创新和灵活应对,不断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卫星通讯社,目前的核心是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力争通过外交渠道,改善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相关政策。这样可以确保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状态。

他强调:“对于欧盟来说,这也是一个利好的选择,因为中欧之间的合作若因矛盾过于激化,对双方都会造成伤害。”

此外,Canalys高级分析师Alvin Liu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欧盟关税的增加将对中国纯电动汽车的需求造成一定冲击,但欧盟依然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重要市场。为了吸引欧洲客户,中国车企正在加大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例如,上汽集团推出了MG3和MG ZS车型的混合动力版本,试图在欧洲市场挑战日本品牌的主导地位。

崔东树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出口的机遇大于风险。机遇在于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而风险主要来自海外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凭借创新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中国汽车行业将在全球市场实现超强的增长。

他说:“中国的产业门类齐全,竞争力强。尽管未来可能会面临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政策,中国汽车行业的增长依然是可以预期并有所保证的。海外的其他国家很难建立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也很难形成对中国汽车的竞争压力。此外,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巨大的竞争,但这也造就了中国企业产品竞争力强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