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网上流传的一段航拍视频?那是三峡大坝下游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鱼群漂浮着。无数的鲢鳙、凤尾鱼在水中“游动”,有的甚至接近两米长。



这样壮观的鱼群景象,让人不禁惊叹和好奇。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为什么会聚集在这里?它们会不会对其他鱼类造成威胁?它们能不能被捕捞?

这些问题,也许你也曾经想过。今天,我就来为你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让你了解三峡大坝下游的鱼群背后的故事。但在此之前,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三峡大坝是如何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生资源的吗?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位于长江中游,跨越湖北省和重庆市。它于1994年开始建设,2009年完工,2012年达到175米的设计水位。

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电、防洪、航运和调节水量。它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三峡大坝也给长江流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它改变了长江上下游的水文条件和水力特征,导致河道冲淤、水温变化、水质下降等问题。



其次,它阻断了长江中下游和支流之间的自然联系,影响了沿岸湿地、洲滩、河口等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再次,它干扰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洄游和繁殖规律,造成了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尽管三峡大坝给长江流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积极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为长江流域鱼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是由三峡大坝截蓄而成的人工湖泊。它位于长江上游,全长约600公里,面积约1084平方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之一。它的水深大、水位稳定、水质好、营养丰富,为长江流域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空间。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鱼类种类最多的河流之一。据统计,长江中至少有420种不同的鱼类,其中有大家熟悉的鲫鱼、鲤鱼,也有国家珍贵的中华鲟、长江白鲟等。



这些鱼类中,有一些是长江特有的,有一些是广泛分布的,有一些是杂食性的,有一些是肉食性的。它们在三峡水库中都能找到合适的生态位和生态角色。

看到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鱼,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些掠食性的“水老虎”是否会吃掉所有其他商业或稀有鱼类?它们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应该钓这些大鱼吗?



专家们明确回答了这些问题:鱼群的丰富是长江流域生态恢复的积极信号。不需要人为干预,不建议捕捞。鱼群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其他物种的减少或灭绝。

在自然界中,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鲢鳙、鳡鱼等掠食性鱼类,虽然会吃掉一些小型或同等大小的鱼类,但也会被其他更大或更强的鱼类或动物捕食。



例如,长江中还有一种比鳡鱼更大更凶猛的鱼类——白鲟。白鲟是长江中最大的淡水鱼,身长可达5米,体重可达500公斤。它们以鳡鱼、鲢鳙等为食,是长江中的“水王”。

除了白鲟外,长江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天敌,如豚、江豚、水獭等。这些动物都会对掠食性鱼类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捕捞大量的大鱼,并不利于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



捕捞大量的大鱼会破坏食物链的结构和稳定性,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崩溃。捕捞大量的大鱼会影响其种群的数量和质量,导致其基因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降低。因此,专家们建议,不要对三峡水库中的鱼群进行人为干预和捕捞,而要让它们自然发展和演化。

三峡大坝下游出现大批鱼群,百斤的大鱼到处都是,这是一个令人惊喜和欣慰的现象。它说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水生资源得到了改善和恢复。



它也说明三峡水库为长江流域鱼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环境。这些鱼群不需要我们去捕捞或干预,而需要我们去保护和尊重。让我们一起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而努力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