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哺乳动物不一样,鱼类在产完卵后大多没有哺育幼崽的行为,但是鲑鱼不一样,它们养育小鱼的方式令人意想不到。

每年的4~6月份,成年鲑鱼开始从海洋向内陆淡水湖泊进发,一路上它们会遇到很多阻碍,只有强壮且得到上天眷顾的鲑鱼才能顺利回到它们的出生地,最远可以洄游上千公里。



这些鲑鱼在洄游过程中,体色从银灰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在淡水里格外显眼。一路上鲑鱼要翻过各种地形,很多鲑鱼体能消耗太大,翻越不了河狸搭建的栅栏或者是湍急的小溪。它们的尸体就被冲到了岸上,成为了狐狸和鸟类的食物。



在小溪上游,还有很多棕熊正在等着这群逆流而上的鲑鱼。它们张开大嘴,等着鲑鱼往嘴里跳,这群冬眠结束刚苏醒不久的棕熊,正是饿肚子的时候,等这场饕餮盛宴过后,它们圆滚滚的肚皮又会回来,这一切都是鲑鱼的功劳。



为什么鲑鱼要不惜一切代价回到出生地?

相比于海洋,出生地没有洋流,也没有各种食卵鱼类,这里是最佳的产卵地。小鱼从鱼卵里出来后会在淡水里长大,然后顺着溪水河流回到大西洋。这时它们的体型已经非常大了,能够与海里的鱼虾竞争。在大海里生活7年的时间,鲑鱼开始性成熟,也意味着它们的生命即将终结。



进入淡水湖泊以后,鲑鱼就不再觅食了,全程都靠自己在海里储存的能力。因为离开淡水已经7年时间,鲑鱼表皮细胞的渗透压已经不再适应淡水,在里面游了一段时间后,它们的表皮开始脱落,这是淡水里的寄生虫寻找宿主的绝佳时刻。

很多鲑鱼在游到产卵地时,体内只有少部分器官没有被寄生虫占据,只要脑子、卵巢和精囊完好,游到产卵地就是胜利。



为了游的更快,鲑鱼会充分利用淡水中的每一个氧气分子,体内的激素疯狂分泌,造出了比平时多几倍的血红蛋白,整个身体逐渐变得通红,而体内的脂肪就是它们前进的燃料,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弊端,捕食者很容易发现它们。



但是这对鲑鱼来说并不重要,反正都是快死的鱼了,能诞下自己的后代,延续自己的基因才是关键。

鲑鱼的记忆能力很强,它们可以记住自己孵化时的河流气味,利用嗅觉区分不同水域的味道,从而找到回家的路。



此外,鲑鱼还能感应到地球的磁场,利用磁场来导航。它们体内的磁铁矿微晶体会在导航系统中发挥作用,帮助它们确定方向。这与候鸟、鸽子辨别方向的方法很相似,这些能力共同确保了鲑鱼能够准确地返回产卵地。

到了产卵地后,雌鱼开始排卵。它们排卵的地方被叫做“红巢”,这时雄鱼也开始排精子,精卵在体外结合成受精卵,之后雄鱼和雌鱼就会死亡。这时它们的体内都是寄生虫,在宿主死后寄生虫也从鲑鱼的体内逃离,只留下一个快要腐烂的躯壳。



受精卵在2~3周内孵化,小鲑鱼苗是没有摄食能力的,通常就待在“红巢”周围。这时水中会有很多漂浮的碎屑,小鲑鱼就吃这个,这些碎屑会不断地从河底漂上来,可以让小鲑鱼度过几个月的时光。这段时间它们的身体开始疯长,一直长到可以自己觅食后才会离开“婴儿房”。



这些碎屑到底是什么?

还记得雄性鲑鱼和雌性鲑鱼繁殖后就死了吗?它们的尸体会沉到水里,慢慢腐烂,在腐烂的过程中有很多碎屑漂出来,而且吸引了很多水中的浮游生物,正是这些给小鲑鱼提供了食物。也就是说,鲑鱼的父母在用自己的遗体喂养小鲑鱼长大,小鲑鱼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



长大后的小鲑鱼会在淡水里生活一段时间,然后顺着溪流进入大海,7年之后又一个轮回开始了。

因为人类的活动,很多鲑鱼没能够回到大海,它们一辈子就待在淡水里,到了性成熟时体色也会改变,但是它们没有办法繁衍后代了。同样有很多鲑鱼因为洄游通道被堵,也回不到产卵地点了,它们可以翻过河狸的水坝,但是翻不过人类修建的钢筋混凝土大坝,翻不过去的鲑鱼也会成片的死在水坝前面。



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小鲑鱼吃父母尸体的这个习性,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轮回?大自然是没有人性的,也是超脱人性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