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最新的案例就是日产汽车。12月23日,日产宣布与本田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两者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如果加上潜在的三菱,将有可能诞生一个年产销800万辆、全球第三的新联盟。
01,日产被合并,与中国有关?
考虑到本田是强势的一方,日产相当于被合并了。彭博社认为,这个大动作与中国市场有关:“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合并的话,可能让这两个陷入逆境的日本品牌拥有可与中国品牌比亚迪较量的规模。”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早已解体,可能变成本田-日产-三菱联盟。
日产汽车前CEO卡洛斯·戈恩毫不客气指出,两家公司几乎没有互补的地方,没有协同效应,这是“并不务实的交易”,旨在应对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但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站在了胜利的一方”。
全球主要汽车集团销量此消彼长,依托中国市场,中国车企在全球份额不断提升。
行业还有一件大事被大家忽视了。现代汽车12月11日联合北京汽车共同向北京现代注资10.95亿美元,双方分别注资5.48亿美元。
注资完成后,北京现代的注册资本将增至40.74亿美元;这是继2022年3月共同注资约9.42亿美元后的又一次增资。
现代此举表明,尽管北京现代困难重重,但现代都必须保住其在中国继续运营。
现代目前位居全球第三,本田-日产-三菱联盟将是未来的第三大汽车集团,两者的举动都证明了一个道理,中国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中国市场又万万不能。
02,现代:中国市场越来越差,但全球表现越来越好?
对于现代而言,如果单从销量和收益的角度,中国市场可以放弃了。
2016年,在中国市场创出180万辆(占全球的36%)的新高后,现代汽车在跨国车企中率先开启了下跌模式,目前年销量下降至30万辆左右。
现代在华核心主力北京现代在2016年创出114万辆的纪录,随后掉头直下,在2023年掉至25万辆。
以北京现代为例,从2022年开始,税前净利润分别亏损47.66亿元、52.51亿元和25.76亿元(今年前9个月),累计亏损额超过125亿元。
按理说,中国的市场业绩那么不好,现代在全球的日子举步维艰吧!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现代在国际市场节节攀升,从全球第五升至第三。
2022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销量高达684.5万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同比还上涨了2.7%。2023年更是增长至730万辆;今年1-11月,销量增长至680万辆,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三的位置。
现代集团全球的利润也在不断飙升,2023年的净利润更是飙升至156亿美元(现代+起亚),与奔驰相当,增速还最快。
这似乎不是现代的独例,Stellantis、通用、福特也出现过类似现象:在中国市场销量节节败退,全球的收益却节节攀升。
当然,现代的策略也变化了,从“在中国、为中国”变成“在中国、为全球”,中国成为其全球出口基地。
北京现代董事长吴周涛表示:“北京现代必须去开拓国际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产业链的优势,不管是规模化、成本,还是品质等,都会释放出能量,帮助我们做好全球市场。”
以悦达起亚为例,今年1-11月,累计销量224,201辆,同比增长51.9%,但出口量是国内销量的两倍多;北京现代2024年出口量突破5万辆,增长了400%,约占1-11月总销量的1/3。
03,日产:在中国衰落,全球也不好过
与现代不太一样,日产伴随着在中国业务的下降,在全球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日产在华主力东风日产在2018年达到130万辆的巅峰,2022年下降至92.4万,今年前11个月进一步下跌至57.56万辆。
日产一度是在华排名第三的汽车巨头,风光无限。
2017年是日产的巅峰,全球销量约6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超150万辆,占比高达26%,在全球的利润也飙升至61.23亿美元。
随着中国市场的下降,日产也开启了逐渐下滑之路,无论销量还是利润。
今年上半财年(4-9月),日产全球销量为160万辆,同比下滑1.6%,其中中国市场降幅最大,下降5.4%。
经营业绩压力更大。其净利润仅192.23亿日元,同比下滑93.5%;营业利润率仅0.5%,而去年同期为5.6%,连高层都声称,日产只有12-14个月的生存期,最后不得不投靠于本田汽车。
但日产也没有就此放弃中国市场。东风日产表示,将投资超100亿元用于新能源车,到2026年将再推7款新车。
04,中国市场巨大,技术和产业链全球领先
事实上,即使是全球第一、第二的丰田、大众也在加大投资中国市场的力度。
因为中国是规模最大的新车市场,一年2500万辆的新车销量约占全球近30%,尤其是新能源车销量占据全球一半,更是以一己之力将比亚迪带入全球TOP5(今年第四季度)。
不仅如此,中国也是电动车技术和产业链的制高地,未来要留在牌桌上,必须得在中国拥有一席之地,以反哺全球市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和相关产业链,不管是从供应端还是消费端看,中国市场都拥有全球最短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戈恩和唐唯实(右)都承认,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
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前CEO唐唯实在辞职后接受采访称,目前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已经领先欧洲多年。
05,大众、丰田、BBA们加大中国市场投入力度
大众和丰田集团近几年在中国也遭遇巨大挑战,但两者没有退缩,反而加大了投入力度,对中国市场的定位从原来的产销地往研发和全球出口基地转变。
大众的步伐最为坚定,不仅花了八年时间在合肥打造了以大众安徽为基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将智电化决策中心转移到中国,在中国市场建立了电动化、智能化的“新狼堡”。
去年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也是大众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研发中心。
从投资金额来看,大众汽车围绕智电化在华投入至少超过700亿元。仅今年大众汽车公开的对华投资,就达到了25亿欧元(约合200亿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计划于今年年底投产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350亿元,配套产业园暨奥迪PPE配套项目总投资超过444亿元。
丰田是全球经营最稳健的汽车巨头,2023年在华销量约180万辆。
在2022年投入633.64 亿元人民币研发资金的基础上,丰田后续又成立了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投入6.89亿美元用于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研发布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雷克萨斯计划在上海设立独资工厂,并从2027年开始生产电动车,同时供应出口。
此外,奔驰于9月4日宣布中国市场加码140亿元的投入,将以转型的战略布局、先进的技术创新和最新重磅产品以最快速度在华落地:而早在今年4月,宝马集团已宣布增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沈阳工厂的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宝马集团还斥资100亿元人民币打造了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26年投产。(文|DA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