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二战开战第二年,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打出的战绩,确实让人大吃一惊:六月初被德国装甲部队突破马奇诺防线,六月底法国就投降。而当时法国军队数量庞大,位居欧洲之首,法国陆军拥有100多个师,常备军加上预备役总兵力接近300万。此外,法国海军的实力也很强大,拥有1艘航母,3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加上驱逐舰和潜艇共约170艘,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日本,超过了德国和意大利。然而德国发动闪击法国的“黄色方案”之后,短短六周法国就宣布投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点:二战前法国政坛长期混乱,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

俗话说“蛇无头不行”、“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法国自普法战争之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然而自1871年成立后,直到1940年6月向德国宣布投降,在这将近7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一直非常混乱,领导人更换频繁,三天两头换总理,70年时间居然换了87位总理,这法国换总理的速度,比起日本换首相还要快。在位时间短的居然只有一个星期,最长的也就三年左右,平均下来每8个月就要换一届政府。敢情这法国总理的位置,难道就是法国议员们变着法子,轮流去总理府蹭下午茶去了?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战争外患,以及强敌德国和奥匈帝国,法国当局总算是暂时抱团,但是一战结束后,法国政局依旧不稳,没有借此机会整合成一股绳,内部仍然争吵不休。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出现后,法国政局不稳,不仅不思进取,想出有效的方案对策解决危机,反而内部更加混乱,互相指责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周围邻居德国意大利,却趁着经济危机冒出了两个野心家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这两个狂徒反倒借机将自己的国家整合得非常一致。对比起来,法国并没有能够出现一个铁血总理来收拾局面,内部各派系也并不团结,亲德派和亲英美派还是互相争吵。

1932年6月,到1934年2月,这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法国更加离谱,居然换了六界政府,而在1933年元月30日当天,希特勒正式当选德国总理这天,法国当时居然没有应届政府,原来前任内阁改组后,新政府需要在元月31日就任,中间居然有几天的过渡期。在这样混乱的换届中,法国根本无法推行长远的战略规划——今天张三上台,用了一套政策,几个月后换成李四,又是另一套政策。因此,不仅法国内部派系林立,而且政策无长远规划,也不一致,那么在压制德国的问题上肯定难以施展强硬的立场,未来面对与德国的作战,所产生的消极态度也就埋下伏笔了。

第二点,法国经济衰退,远远被德国抛在后面

与英国、德国不同的是,法国在经济结构上,属于农业农业国,经济上也依托了金融领域,比如对俄国的高利贷,就令法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真正富国强兵的工业化,法国走得一直很慢,直到1926年,法国工业人口才超过农业人口,一战结束后,依托着短暂繁荣恢复,法国经济迅速恢复,然而1929-1933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法国经济也跟着全面崩盘,到1931年,法国的财政预算就已经出现了50亿法郎的赤字,到1933年,财政赤字飙升到了110亿法郎!

由于法国政府更迭频繁,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也很不力,因此法国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935年春,而其他国家的如美国、英国经济早在1932年就已经开始复苏。受经济危机影响,1937年,法国工业总产值拉垮到令人震惊,居然下降到不到德国的一半,次年下降到德国的37.2%。法国的工业产能几乎回到了1911年一战之前的水平。金融危机和工业衰退直接制约了法国的发展,为后来的溃败埋下了伏笔。



没钱怎么打仗?经济发达,国家有钱,军队建设才能持久,军事化发展才会更强,军队也才有战斗力,而经济富裕,需要工业化、农业化,高科技的创新,单纯依托农业发展,以及泡沫一样的金融行业,很容易被打回原形。而面对二战时,面貌焕然一新、如同虎狼一般的德国精锐陆军,法国军队面貌与德国对比,打不出胜仗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点、军事思想保守落后,高级将领态度消极

一战后,法国高级将领认为,因为法军死守阵地,令德国人始终无法突破,因此在最后的消耗中拖垮了德国,所以阵地战能够令法国取得胜利。有这样一句话:“一战的宠儿是碉堡阵地和步兵武器,两者结合使法军获胜”。在这一保守防御的思想指导下,法国军方采取被动防御战略,从1929年开始花费巨资,在德法边境构筑了一条著名的“马奇诺防线”。这项军事工程耗资2000亿法郎,耗时9年,但在二战中毫无作用,因为德国根本没有正面攻打,而是从阿登森林绕道进攻,从没有防线的区域绕过了这条防线。

法国的高级将领大多在一战中赫赫有名,比如指挥过凡尔登战役的贝当、魏刚等人,但这些人此时已经年老昏庸,早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军事思想也完全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批打过一战的老将军们,都是停留在“碉堡、铁丝网、重机枪、大炮、步兵”这种一战时的经典思维。而军事科技的进步,令坦克和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且坦克和飞机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法军中的一些将领也意识到了必须与时俱进的问题,比如戴高乐,但他的意见得不到高层的认可。1937年,德国大张旗鼓成立坦克师的时候,法军总司令甘末林还在扩充骑兵师。



法国的坦克,其实性能并不差,重型坦克B1坦克,其火力凶猛,装甲厚重,是德国当时的主战坦克3号、4号坦克比不上的,4号坦克与法国重型坦克对射,打不穿对方的正面装甲。德军出奇制胜绕过马奇诺防线进军的时候,遭遇到了法军重型坦克,结果装甲部队严重受阻,最后还是使用了88毫米高炮进行平射,才击毁了B1重型坦克。可见法国武器装备对比德国并不差,但是军事思想却保守落后,在法军看来,坦克是用来正面进攻或防守,因此装甲重,速度慢,活力猛,法国人把坦克当成了一种不易灵活移动的固体活动活力堡垒。而德国人正相反,德国装甲部队则认为,坦克的最大优势是灵活突击,不在于歼灭多少敌人,而在于侧面的迂回包抄,坦克应当发挥速度优势,快速冲垮突破敌人的防线,起到“大迂回大包抄”敌人大批步兵兵团的目的。



事实上,德军在绕道阿登地区之后,盟军兵力虽然也展开100个师,与德军兵力大致相等,但是战略部署完全被打乱,无法有效反击。使得德军装甲兵力轻松一路突破,几乎打到了英吉利海峡。

第四点、法国上层战斗意志差,逆境下不愿抵抗。

法国雷诺当局,在得知马奇诺防线被德军突破之后,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忙着给英国首相丘吉尔打电话,上来就哭喊:“我们打败了,防线被突破了!”,在他们看来,马奇诺防线一旦被突破,抵抗就已没有意义,而丝毫不是去想着如何组织兵力,调整部署进行反击。还有一些高层官员则干脆主张和德国人停战和谈,公然提出投降主义。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法国此时还可以组织起70个师,其中包括4个坦克师,面对德国100个师,10个坦克师,未尝没有一战之力。法国如果真的有抵抗到底的意愿,即便巴黎守不住,也可以将防线向法国西南方调整,收缩兵力,固守待援。然而,在法国高层看来,连马奇诺防线都守不住,那别处更加守不住了,在他们心中,也许只有坚固的堡垒铸就的钢铁防线才能带给他们安全感,一旦离开这种防线,这防守阵地的仗就没打了。



而法国雷诺政府也曾给丘吉尔打过电话要援兵:“希望英国政府派遣英国皇家空军到法国参战, 轰炸迟滞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丘吉尔没有答应,只是同意说“一年后派出远征军20-25个师到法国参战。”雷诺称这种话听起来简直像是一个在沙漠中快渴死的人,问别人要点水喝,得到的回答是“等着下雨吧!”外援得不到,加速了法国的崩溃。

结果就是,法国在实力不弱的情况下,被德国突破马奇诺防线不到一个月内,就干脆了当地宣布投降,其军队伤亡数万人,被俘100万人,这样的结果成为了全世界的笑柄,无怪乎网友们一提到此事就会说“今日乳法”,以及“只有女人和外国人才能带领法国大胜仗!”等等段子。

而对比我国的抗日战争,无数先烈前仆后继,面对装备精良、作战凶悍的日军,以惨重伤亡的战损比例,打出了一个个悲壮的战役、在上海、在南京、在台儿庄、在太原,在武汉、在长沙、在常德......一次一次的惨重伤亡,仍然没有令中国屈服,战争的最后却是侵略者令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因此,战争的胜败更需要意志和勇气,否则即便拥有钢铁防线和雄厚的兵力武器,也会如同二战时的法国一样败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