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要更好地凸显自身特有的“生命线”作用,就必须通过坚持守正创新来激发自身活力。
要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在把握思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工作方式方法之新。基于数字化、智能化、动态化的技术赋能更好地应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在对象、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叙事形式和说理方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形化人、以行育人,进而统筹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
晓之以理,用科学理论说服学生。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创新的前提在于“守正”,而“守正”的根本要义在于对科学理论的坚持,并以科学理论说服学生,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应有之义。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说服力,必须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在强化理论说服逻辑力量的同时在批判性上下功夫,用看得见的事实案例和数据分析回应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引导学生从“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对比中理解中国、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从“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的差距中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自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辨别谬误、认识真理,以自己作出的评价和判断印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动之以情,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之间的断裂。究其根源,就在于思政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主次颠倒,即将作为理论输出方的教育者当作主要方面,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作为客体的学生实现理论内外化的统一。这导致部分思政教育成为教育者的单向传播行为,而缺乏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关怀和情感引导,学生不能与教育者就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观念共鸣、思想共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主动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成长需求,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把思政教育同关心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并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通过讲座、报告会、微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现榜样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精神,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热情。这要求教育者“情怀要深”,对思政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以共情力推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用贴近实际和富有感染力的话语讲述教育对象“想听的”中国故事,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辅之以形,用视觉图像感化学生。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发生深刻变革,信息视觉化和知识具象化为推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样态提供了新路向。与抽象的文本叙事不同,图像以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的表现形式,使教育对象通过有意识地、能动地参与,自觉完成“感知—判断—推理”的认识深化过程,为教育对象营造出一种“理论由我自己得出”的感受,使之自觉将隐喻在图像背后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从思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图像叙事不仅是视觉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思政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图像叙事的育人价值,通过选取和塑造有“中国价值”的视觉图像,打破文字叙事的空间和意识形态限制,运用各类数智媒体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实现从“无意识”的理论灌输到“可视化”的意识形态传播的转变,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通过举办主题展览、文艺演出、影视赏析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接受思想的洗礼。通过在校园内设置宣传栏、文化墙等,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校风等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育之以行,用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坚持守正创新不仅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珍贵历史经验,更是推动思政教育持续创新发展的宝贵思想动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通过专业性的知识灌输与系统性的理论培育,实现以知促行、以知导行,推动学生理论认知与行为实践之间的发展贯通。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顺利开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知识体系与实践体验之间的割裂,思政教育工作者过于重视对受教育者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灌输培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活动对于受教育者的引导启发作用。这不仅导致了高校思政教育在理论传播和行为引导两方面取得成效的差异性,也阻断了受教育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实践的内在渠道,导致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出知行不一、知而不行等现实问题。在“大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要切实增进高校思政教育实效,就要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理论宣讲、专业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现实,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背后的实践逻辑,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高校思政教育既要因时而新,以新思维、新格局、新举措来推动实践育人的发展创新,又要因势而进,通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进受教育者真正将所知所学外化于行、固化于规,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作者李萌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广兴系该院执行院长,李尧堂系中共孟村回族自治县委巡察办巡察专员;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辅导员视觉文化育人路径研究”[23JDSZ3055]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31日 第09版
作者:李萌 张广兴 李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