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叫俄罗斯“战斗民族”,那俄罗斯怎么叫我们?俩字听着很耳熟

咱们中国人说起俄罗斯,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大概就是“战斗民族”,这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强悍、彪悍、又强悍!

天不怕地不怕,好像伏特加兑雪碧就是他们日常饮料,没事还能撸个熊啥的。

这印象虽然有点刻板,但也确实反映出俄罗斯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氛围。

但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如此称呼俄罗斯的同时,俄罗斯人又是怎么称呼我们的呢?

估计很多人想不到,他们对中国的称呼其实就两个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还挺耳熟能详的。



一、为什么叫战斗民族

咱中国人说起俄罗斯,脱口而出的就是“战斗民族”,这词现在跟俄罗斯绑定了,就像提到巴西就会想到足球似的。

不过这可不是官方说法,是中国网友慢慢叫出来的,为啥俄罗斯会被这样称呼呢?

这跟他们的历史、文化,还有做事风格都脱不开关系。

要说俄罗斯的历史,那真是一部战争史。

早先的东斯拉夫人建基辅罗斯,后来抵抗蒙古入侵,再到跟欧洲列强掰手腕,还有苏联那会的卫国战争,那真是从没消停过。

俄罗斯人就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练就了一身硬骨头,那股韧劲都刻他们骨子里了。

再说俄罗斯的文化,那也是推崇勇敢和力量。

他们的书、电影、音乐,都有一股英雄气、爱国劲。

这些文化作品润物细无声地塑造了俄罗斯人的价值观,让他们觉得力量和战斗精神才是最牛的。



而且俄罗斯在国际上那做派,也加深了“战斗民族”的印象,沙皇俄国那会就这样,苏联那会也这样,到现在还是这样,反正就是强硬,不轻易服软。

西方国家施压制裁,俄罗斯也不带怕的,坚决对抗,坚决维护自家利益。

这硬气的态度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可不就更觉得他们是“战斗民族”了么。

所以说“战斗民族”这词虽然是咱网友叫出来的,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做事风格,也是咱中国人对俄罗斯精神的一种理解,觉得他们挺厉害的。

二、俄罗斯人怎么看?



咱们叫得热闹,那俄罗斯人自己咋想“战斗民族”这称呼呢?

其实他们对“战斗民族”一词看法也不一样,有的觉得挺贴切,有的觉得有点过了,还有的压根不在乎。

那些觉得贴切的,大多是比较传统的俄罗斯人,他们觉得战斗民族这词体现了俄罗斯人的勇敢、坚韧,是对本民族的赞美。

毕竟俄罗斯历史上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要是没点战斗精神,早玩完了,所以他们对这个称呼还挺自豪的。

但也有不少俄罗斯人觉得这称呼有点片面。

他们觉得俄罗斯文化丰富多彩,可不是只有打打杀杀,俄罗斯也有优美的文学、音乐、艺术,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

老盯着战斗这一个点,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觉得俄罗斯人都是五大三粗、头脑简单的莽夫。

还有一些俄罗斯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战斗民族”这称呼就比较无感,他们觉得,时代变了,老强调战斗精神有点不合时宜。

而且他们也希望世界能看到俄罗斯更多元的文化,而不是只有战斗民族这一个标签。

俄罗斯人对“战斗民族”这称呼有好感也有不满,还有无所谓的,不过随着交流的加深,相信大家也会认识到俄罗斯其他方面的特点。



三、俄罗斯人怎么称呼我们?

咱们中国人叫俄罗斯人“战斗民族”,但他们怎么称呼我们,你们绝对想不到,居然叫我们为“契丹”!

很多人不理解,契丹不是早完了吗?为什么还成了我们的名字?

说起来还得从契丹的出现说起。

契丹最早在中国东北放牧,唐朝时契丹各部还是一团乱麻,后来逐渐抱团,成了一个厉害的部落联盟。

到了唐末,契丹出了个牛人,叫耶律阿保机,他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辽朝。

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觉得“辽”这名儿不够响亮,直接改成了“大辽”,算是正式宣告契丹帝国的成立。

这大辽的疆域正如其名,十分辽阔,东到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到河北的白沟河。这么大块地盘,在现在那也是响当当的大国。



辽朝后来被金国给灭了,但有些契丹贵族不甘心,就带着人马往西跑,跑到中亚那一块,又建了个西辽帝国。疆域包括现在中亚五国和部分俄罗斯的地盘,也算是继承了辽朝的衣钵。

西辽正好处在丝绸之路上,地理位置很重要,他们跟东边、西边的国家都做生意,文化交流也很多。

“契丹”这个名字,就随着贸易和文化交流,在中亚地区越来越响亮,很多人干脆就用“契丹”来指代整个中国,就好像现在很多外国人用“唐人街”指代华人社区一样。

西辽让“契丹”这个名字和繁荣的东方文明联系在了一起,遥远的俄罗斯也与西辽有所贸易。

他们不明白什么是中国,只知道东方有个叫做“契丹”的神秘大国。

如果只是西辽的影响,或许之后俄罗斯人与中原人打交道时,还能正确称呼中国,没想到还有另外两个家伙也搞错了名字,彻底把俄罗斯人带歪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开始四处征伐,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帝国,他们早年在中国北方生活,受辽国的影响,也管中国叫“契丹”。

等到蒙古人西征的时候,就把这称呼带到了其他地方,包括俄罗斯,那会还叫基辅罗斯,他们被蒙古人统治了二百多年,受蒙古人影响,“契丹”这称呼就在俄罗斯慢慢传开了。

此时西辽已经亡国了,老百姓对西辽记忆也变得模糊,只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个叫“契丹”的地方,富得流油,文明发达。

马可·波罗的游记也帮了大忙,他是意大利商人,在中国走了一遍后,写了本书叫《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在欧洲非常流行,很多人通过它了解到神秘的东方世界。

马可·波罗在书里也用“契丹”来指代中国,这就让更多欧洲人知道了“契丹”这个名字,并且把它和中国联系起来。

再后来俄罗斯挣脱蒙古枷锁,开始学习西欧的文化,马可·波罗的游记也传到了俄罗斯,他们拿起书来一看,原来书里就把中国叫“契丹”,看来他们的称呼没错!

虽然那会已经有其他称呼出现,但“契丹”这名字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改变了。

即便现在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契丹”和中国的发音怎么都不像,但在民间,“契丹”这称呼仍然是主流。

像一个老头多年的错误已经养成习惯,改不掉了,中国就成了契丹。

四、称呼上的文化碰撞

咱们管俄罗斯叫“战斗民族”,俄罗斯人管中国叫“契丹”,这两种称呼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有趣的碰撞和融合。

“战斗民族”这称呼,体现了咱们中国人对俄罗斯人强悍、坚韧的印象。

俄罗斯历史上经历了那么多战争,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确实需要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咱们用“战斗民族”来形容他们,也算是表达了一种敬佩之情。

而“契丹”这称呼,则反映了俄罗斯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在他们看来,“契丹”代表着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代表着丝绸之路上的繁荣和富庶,体现了历史上中俄两国之间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不过,随着两国交流越来越频繁,大家对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战斗民族”这标签,现在也慢慢开始变得多元化

中国人现在也开始欣赏俄罗斯的艺术、文学、音乐,不再只盯着他们强悍的那一面。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不再只停留在“契丹”这个略带历史色彩的称呼上。

等未来他们充分了解中国之后,或许也会出现类似“战斗民族”一样的称呼来形容我们。

从“战斗民族”到“契丹”,这两个称呼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历程。

随着两国交流的日益密切,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战斗民族”这个标签被赋予了更多元的含义,“契丹”这个称呼也不再是遥远的西辽,而逐渐与现代中国联系在一起。

未来中俄两国的交流必将更加紧密,在消除误解、增进理解的基础上,继续合作双赢,在求同存异中增进友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