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想汽车举办了一场连续3天的2024 AI Talk活动。李想本人连续进行了三天直播,主要是分享理想汽车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豪言要转型做人工智能企业的CEO。

在第二期的节目中,李想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他表示理想汽车保留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因为激光雷达可以在没有任何光线的情况下看到200米。这种场景是非常实用的,在中国晚上夜路开车,经常会碰到尾灯坏了的大货车,如果没有雷达,智驾会非常危险。



因为马斯克没怎么在中国开过车,所以特斯拉才会取消激光雷达,用纯视觉的方案。要不然以特斯拉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不会做这个决定。

在汽车圈,李想有“最懂马斯克的男人”的称号,大多数时候他对于特斯拉的剖析确实非常精准。但个人看来,这一次李想可能真的错了。即使马斯克天天在国内开车,也不会影响特斯拉的决定。



(1)中国企业的通病,“短板焦虑”

李想提到的这个问题,本质上算是中国企业的通病,那就是“短板焦虑”。

他识别了夜晚高速的采光问题,如果只依赖摄像头,确实存在风险。有激光雷达这样的“大杀器”在,确实可以规避一些问题,这也是大家一贯的解题方式。



最近上市了一大批国产新能源SUV,卖得好的有极氪7X、智界R7、阿维塔07,再往下还有智己LS6参数图片)、乐道L60、昊铂HT等。这些车的配置几乎是可以预期的,大功率的电机,大电量的电池包,高通的智能座舱芯片,最新的智驾系统。然后空间还大,后排腿部空间没有半米,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不管目标市场怎么样,也不管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这些元素都是标配。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对手用的都是200kW以上的电机,你用一个180kW的。先不管平常开车究竟够不够用,宣传上就落了下风。



同样的价格,如果对手都有激光雷达,就你没有。先不管这个激光雷达的用处有多大,一定会影响销量。

国内企业最怕的,就是“你有我没有”。



最典型的就是“刘海屏”,这是最早由iPhone X引入的设计。不仅外观丑,因为显示问题也非常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然而就算是这样的设计,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市场的主流,甚至如今依然有厂商在用。



难道这些企业全部都没有审美吗?或者说这些企业的专业工程师们,真的看不到问题所在吗?当然不是。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大家都一样,错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2)外企的自信,因消费者“包容”?

相较之下,外企就普遍自信多了。比如特斯拉早期经常被诟病做工差,尤其是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第一批Model 3,车壳拼接缝不均匀、内饰装饰板不光滑的问题更是非常突出。

但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这车之前进口卖40多万,如今才20多万,绝对算买到即赚到。试想如果国产二十多万的车做工这么糙,这件事绝对不那么容易过去。



还有内部的豪华营造问题,国内车企敢让特斯拉这样简陋的设计直接上车,然后卖二三十万吗?恐怕一定会被市场“教做人”。

再比如特斯拉的电机和电池,这么多年也几乎没有升级。甚至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神行电池早就大规模量产,特斯拉所用的电池依然是基础版本。国内这个级别的车敢这么干吗?一定是不敢的,很容易被消费者认为没有诚意。甚至像苹果手机这样的绝对行业头部产品,都快到2025年了,在续航和信号方面都有明显的硬伤。



这也是外企的优势所在,它们不用做到面面俱到。只要有那么一两处的亮点,其余的部分没到严重影响体验的地步(有的缺点甚至已经开始影响体验),那这款车就是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

而对于国产车来说,却是另外一个概念。为什么小米SU7成为今年最火的新能源轿车?

很大程度还是因为“面面俱到”。设计直接照搬了保时捷,加速性能、续航、做工用料、智驾这些方面也都是同级靠前的水准。再加上无敌的流量加持,这款车彻底火了。简单来说就是这款车大家都知道,印象不错,配置还这么高,那就“买它”。



理想L6的情况也差不多,凭借L9打下的口碑基础,理想一路下探,但配置依然维持了高水准。即使是入门版本,也是双电机,180km+纯电续航,高阶智驾,各类舒适性配置满配。

这两款车都与特斯拉的价位接近,但真对比配置,确实不可同日而语。真的是因为中国企业格外良心吗?个人倒觉得不尽然,资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最大限度赚取利润。之所以国产车如此高配,核心原因还是因为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买账。



(3)质变,会因量变而起

11月份,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是44576辆‌,预计全年这个销量会超过45万辆,再次成为中国市场年度销冠,毫无疑问会再次创下销量纪录。

明年1月,新款Model Y会上市,多少会有一些升级,并且FSD有可能会落地。



这个局面令很多人感到绝望,一款上市已经四年的车,依然能够大杀四方,雄踞销量榜首。说明在品牌力层面,特斯拉依然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等到它换上最新的配置,谁还能阻挡它的脚步?

其实类似的事,在其他行业也出现过。国人对国际大牌确实有着天生的信赖度,哪怕是那些明显被国内市场淘汰的品牌,依然有着很好的口碑。远一点的家电,迄今依然有很多人觉得松下、东芝、夏普是最好的家电,只是“买不到”了。近一点的手机、数码产品,很多人也还是觉得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品牌是“非战之罪”“产品并不差”。



有很好的口碑,也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为什么这些品牌还是消失了呢?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它们的产品优势越来越小,价格却依然很高,最终在国内产品一轮一轮的冲击中,从市场上消失了。

追求面面俱到的国内品牌确实“卷天卷地”,过着非常痛苦的生活。前阵子比亚迪让森萨塔降价10%闹得沸沸扬扬,就是这种特质的缩影。



国内企业,注定就要不断追求成本更低,配置更全。没有终点,只有等到市场上只剩下四五家企业的时候,才能稍微喘口气。饶是如此,还会有小米这样的企业破局,带动着格力、美的继续卷下去。

但另一方面,这种令整个体系异常痛苦的状态,也会成为最强的护城河。产品高度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甚至是极为苛刻的需求,同时价格在合理的范畴,品质不断提升,这会让选择国产车的人越来越多。简单点说,电车打不过你特斯拉,还打不过其他的合资“杂牌”电车吗?油车打不过丰田、大众,还打不过二三线的其他品牌吗?



这才是国产车最核心的竞争力,注定不被理解,注定很难享受溢价,但这种偏见让它们永远只能不断努力,也永远有一席之地。最终的质变,正是这种量变不断地累加。

特斯拉有激光雷达会更强吗?当然是会的,相信马斯克也不会否认这一点。但以现在的形势看,特斯拉绝对不会动加回雷达的心思,因为没必要。既然消费者不介意,既然Model Y都卖成全球销冠了,何必多此一举。这是特斯拉作为国际品牌,作为新时代高性能电车的开创者,天然具有的优势,羡慕不来。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自主品牌的宿命,就在所有维度卷到极致,让消费者挑不出毛病来,才能真正在市场上占据主导权,这也算是国内特有的氛围了。

但也有好处,家电也好,手机也罢,最终从这种“怪物房”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也再无对手,除了政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