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的江湖里,本应是尊师重道、辈分有序,可杨议的种种行径却让人侧目。身为海青,他却总在“爱的同行”中迷失自我,肆意充大辈,这般作为实在与相声界的传统背道而驰。
杨议口口声声说自己有目标、有追求,还信誓旦旦地强调这一次拜师必须成功,言辞间仿佛带着无尽的委屈与不甘。细究起来,他将海清身份视为自己与父亲心底深深的痛,可这不该是他错乱行径的借口。无论是在庄重严肃的座谈会上,还是在鱼龙混杂的直播间里,他都按捺不住那颗想要“充大”的心,以大辈自居,夸夸其谈。就拿海河边上那二十多分钟的激情演讲来说,他在台上手舞足蹈、高谈阔论,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大辈艺术家”形象里,殊不知台下众人看在眼里,有的是疑惑,更多的是哂笑。
回顾他的成长之路,从小到大,身边的相声同行、那些所谓的朋友,甚至是天津本地跟着他瞎混的年轻后生,又有几人真正尊重过他?他的原配孟真女士曾一语中的,直言他是惹事后没有担当的主。确实如此,他在冒充大辈时,尽享那种指点江山、仿佛能左右相声乾坤的虚幻荣耀,好似一下子成了行业领军人物,可但凡行事过火、惹出麻烦,现实就会给他沉重一击。人家一旦反击,他便原形毕露,瞬间从趾高气昂变得灰头土脸,毫无还手之力,那股子嚣张气焰瞬间“拉闸泄气”,沦为众人眼中的笑话。
说到底,他如此执着于摆脱海清身份,无非是觊觎有师门撑腰的“好处”。有了师门,便能动辄搬出“我师父说的话,我师爷说的话”,仿佛这几句话就是免死金牌、尚方宝剑。要是师父、师爷再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那话语权可就更重了,旁人即便心中不服,也大多只能敢怒不敢言,默默憋着。杨议渴望的,正是这种让别人闭嘴,自己肆意挥洒、指点江山的“威风”。
而如今,他认定巴结好侯耀华是此生唯一的翻身之机,为达目的,不惜放下身段、用尽手段。只是他忘了,相声传承靠的是真本事、真德行,这般本末倒置,即便真入了师门,又怎能赢得同行发自内心的敬重,又何谈为相声艺术添彩呢?恐怕只会让相声江湖多些纷扰,徒增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