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功绩颇高的皇帝之一,这些功绩使得他名垂千古,青史留名。在他统治时期,有位史官因撰写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史书,而成为如今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就是撰写了《史记》的司马迁可这两人之间却有着矛盾。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忍受了宫刑得屈辱,发奋写完《史记》的,而让他受宫刑的人正是汉武帝

汉武帝为什么要对司马迁处以宫刑呢?这个做法是不是过于残暴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了,君臣之间的矛盾皆因他起。



少年将军的陨落

匈奴在秦朝时就是一个祸害,秦始皇为了防御其攻击,还专门修建了长城。到了汉朝,匈奴对中原的侵扰依旧存在,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成为朝廷大事,且战绩斐然。

这就不得不归功于汉武帝时期的武将了,尤其是其中两颗耀眼的明星,卫青霍去病舅甥俩。特别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他可以说是武将的代表,至今仍然是不少心目中敬佩的少年将军。

如此耀眼的武将对于一个朝代来说自然是大幸,但对于同时期的将领来说怎么不是一种悲哀呢?有他们的卓越才能在前,其他将领的能力便被死死压制,根本显现不出来。

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飞将军”李广,他的能力并不差,但在卫青霍去病的对比下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这也是后人对其的唏嘘——“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不过汉武帝还是对李广颇为看重的,其中一点便体现在他对其孙子李陵的态度上。



出生于将门之家的李陵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大将军,他自幼饱读诗书,于军事一途颇有才能。

面对这个年轻的将门之后,汉武帝十分喜爱,在他的首次战争中,便交给他800骑兵,要知道上一个有此殊荣的人还是霍去病。由此就可看出汉武帝对其的看重。

然而霍去病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复制其传奇经历。

李陵意气风发,带领800骑兵勇闯匈奴,但他并没能碰到匈奴军队,并同其大战一场,反而是进行了“匈奴一轮游”,毫无功绩的返回。

但这并不妨碍汉武帝对其的欣赏,在汉武帝看来,李陵勇气可嘉,若经过历练,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将才。于是,汉武帝派遣李广利深入匈奴作战时,也把李陵派了出去,交给其5000兵马作为后勤。



汉武帝此举既是想锻炼李陵,也是对其的一种保护,毕竟他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可李陵却不满意,他不想做什么后勤人员,他想像霍去病一样冲在战场最前列,获得军功,一举成名。

因此,李陵极力向汉武帝请战,他愿意带领5000兵马深入匈奴腹地作战。

但汉武帝其实早有自己的部署,并不同意,但碍不住李陵得苦苦哀求,他只好表示没有足够的兵马可以对其进行援助。

想要如此打消李陵得想法,但李陵满心建功立业的豪情,根本不在乎其他。面对如此豪情壮志的李陵,汉武帝最终还是应下了,或许他也在期待下一个“霍去病”的出现。

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李陵和汉武帝一个巴掌。满怀信心的李陵带领5000兵马直面匈奴军队,没有他想像中的大战匈奴,反而被匈奴打得一个落花流水。



最终,李陵带领的这5000兵马几乎损伤殆尽,而李陵却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投降匈奴。此消息一经传回朝堂,满堂震惊,汉武帝更是怒不可遏。

求情引发的宫刑

汉武帝不是不能接受失败,而是不愿接受自己看重的将领投敌。

朝堂内的其他臣子也纷纷控诉李陵的叛国行为,皆上奏表示要严惩李陵,而就在这时候,一个“另类”出现了。

他就是司马迁,对于满堂讨伐李陵得声音,司马迁表示不屑。

在他看来,李陵虽然有过,但也有功,朝臣们对其罪名其实是夸大了。他先是赞扬了一番李陵的人品,然后表示对方绝不是叛国之人。



接着司马迁又从此次战争具体分析,在他看来,李陵虽然兵败,但他以5000兵马对战匈奴8万军马,实力悬殊,战败也情有可原,而且他还诛杀匈奴兵马一万有余。

当然,这个诛杀匈奴人数尚有质疑,就暂且不提。

就说李陵战败之事,司马迁说的有些道理,8万对5000,战败确实情有可原。但李陵这惨烈一战明明是可以避免的。

汉武帝原本有自己的作战策略,是李陵不听,非得我行我素,结果造成如此惨剧,他要负全责。

司马迁还表示,李陵战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李广利支援不到位。李广利可是汉武帝钦命的大将,其行为皆受汉武帝的指令,司马迁这一说法仿佛在责备汉武帝。



再者,司马迁又表示李陵的投降并不是其本意,他只是想曲线救国,先投降,再找机会回朝。但实际上,李广利等了许久,也没收到李陵逃跑的消息,还听说了李陵似乎为匈奴练兵的消息。

这自然引起了汉武帝的愤怒,本身汉武帝对李陵战败是不悦的,但他真正气愤的是他的投降行为。一个将领,可以战死沙场,但绝对不可投降叛国。

因此,司马迁为李陵的求情不仅没能降下汉武帝的怒火,反而令其迁怒了自己。于是,司马迁被下了大狱,判处死刑,这时他才彻底慌了。

那时候有两个方法可以免除死刑,一就是出一大笔钱,二就是宫刑。司马迁自然想选择前者,可他并不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财,且如今的他被别人避之不及,根本找不到人相助。

眼看着死刑日期越来越近,不甘心就这样死去的司马迁终于下定决心,用宫刑代替死亡。



要知道,古时候宫刑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就属于奇耻大辱了,更别提一个朝廷命官。此时司马迁的内心饱受折磨。

但也正是这份屈辱让他沉下心来编写《史记》,他想要通过此青史留名,如此才不枉费他遭受的这份屈辱。

倘若没有这份遭遇,司马迁是否还能如此出色的完成《史记》,我们不得而知。

但于李陵事件上,他的做法却是颇具争议,毕竟此后李陵有很多机会回朝,但他皆没有作出反应,这同被匈奴监禁多年却依旧不降的苏武对比实在是鲜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