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此文着于“2024年4月4日”,“23:48”完稿。后续于今日,“2024年12月30日”,“15:03”。再度检查。)

迎新春,廉洁文化第一篇。

(文:方晓莉)

致敬:“@谈投资谈养生”文学博士在我文史方面给我的帮助。谢谢分享。



”。

(备注:图片来源于“阳光海岸魅力秦楼”搜狐号在网上的作品分享:《【御史故里】第五期 | 清代著名廉吏——秦国龙与他的侄儿秦纯的故事》,所以本人将其人此文予以参考之际,引用了这张“图”。感谢分享。)

谢谢分享。

题记:

历经三朝(康熙、雍正、乾隆)的日照系官员,秦国龙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得到三朝皇帝嘉奖,并被雍正赐予“大清第一清官”的牌匾?

在历史上,清官有包拯、海瑞、狄仁杰等,历来为世人称道,当然更有文天祥、岳飞、范仲淹等人,以诗词流传形式记载出了忠臣良将的另一番面貌,广为人知。

而做官做得好,又能够“自保”而终,尤其在乱世中,可以说是颇有一番本事的了,这类人首先在志向上“立身以正”,其次他们明白做人道理之余,也以高超的手腕,游走在各类官场人物当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为百姓谋福利,代表人物是冯道,其人在“五代十国时期”历经四朝十代君王,被称为“职业宰相”。

冯道有诗《偶作》云:“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从冯道的诗中可以看出,只要这个人固守“因缘法则”也是明白因果定律,持身以正,且有道德,那么即便在“虎狼林”一般的官场当中,也能得以立身。

他在这里教授了自己的处世哲学,从而呈现出了其人隐忍之外的气概,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道德力量。

那么,何谓虎狼林?……在后世当中,又有哪位清官,能够笑傲官场呢?……所谓虎狼林,无论乱世或者盛世当中的“险境”,一时当中,都可以说是“虎狼林”,某种程度上,人面对自己的“贪嗔罪恶”也是一种“虎狼林”,如果人不能舍掉自己不当的利欲之心,而以七情六欲蒙蔽自我,最终在贪婪当中自取灭亡,终归是枉然。

而在冯道之后,清朝时期一位名臣被雍正帝称为“大清第一清官”则是令人咋舌的了。

众所周知,清朝环境当中,由于本身属于异族入关而进行“封建统治”,其268年的“基业”当中,最后以“八国联军侵华”而加速灭亡,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场灾难……那么在清朝统治期间,而能够为当时帝王所称道而又的的确确做出“政绩”来,又能够以清名流传于世的官员,那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了。

“大清第一清官”是谁?雍正帝曾经赐过一块牌匾给日照系官员秦国龙。

那么这位秦国龙何许人也?……诸君一定好奇秦国龙为何能够得到这样一块牌匾,是特别擅长拍马屁,还是做出特别大的功绩而导致雍正不得不承认呢?……

如果你了解秦国龙的事迹,你会知道,这一切不是偶然。

秦国龙(1667年-1738年),山东省日照人。其人字卧子,想必你们想到了历史上著名的蜀相诸葛亮,也就是卧龙先生,其字未尝不有如此抱负也。

其人号冰谷,性格的确孤绝冷清,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心,这一点在后面官场当中,可以看出,对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之人,像这样,并不多见。

但是,人毕竟不可能仅凭名字或者“号”而代表的志向就能决定此人是当朝第一清官云云,那么,秦国龙到底是如何为雍正帝所看中,后面被赐予牌匾:“大清第一清官”呢?

首先,“雍正”是清朝皇帝胤禛(爱新觉罗氏)上位后的年号,但由于其人影响力比较强,后世对其人包括乾隆等人,一概以年号称之,事实上,胤禛在位时间不长(1723年-1735年),但“雍正”这个年号从胤禛上位后的1723年2月5日一直使用到清高宗即位后的1736年2月11日。

后世对胤禛的评价不高,各类“恶评”皆而有之,但你不得不承认,雍正其人固然有一些人所谓“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的风格……但在其“当权阶段”,其人的确以“雷厉风行”的“行事手段”而“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调”。

这一“基调”与其人“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无关联。

胤禛在1723年2月5日上位后,将年号改为“雍正”,其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前,首先要“认人”。

于是雍正元年,胤禛命令吏部对全国五品以上官员进行科道(政绩)考察,这一考察就发现秦国龙是全国第一名。

而秦国龙虽然出身在诸多官吏当然绝对不算最优,其人是康熙39年(1700年)中第三甲十二名进士,在清朝科举制度当中的“殿试”人员当中,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二甲和三甲若干人员,所以说这“三甲”是殿试人员当中最三等(也是最末等)的,何况排名并不是最高。

但秦国龙在之前所在官务(历任郧西县令、户部主事、云南御史、东城御史等官职,以及“历掌”陕西、山东、山西、浙江等道事)当中,是一个非常勤勉的人。

他做官并不是走过场,也不是“捞福利”,是一个“心有天下”之人。

譬如:

人事方面:

他虽然不针对人,但他在任陕西司主事的时候,发现大家公务“拖沓”,于是“建章立制”,按时督察,既然是规章制度,遵循也在常理之中了,无形当中,改善了当地的官容官貌。

税务方面:

其人涉及到“禄来仓稽查”之事,为了让账物相符,挑灯夜战,即便是“奸猾小吏”也没办法……

平乱方面:

其人任福建布政使之际,面对朱一贵反清后造成的人心浮躁问题,其人亲自站出来,予以安抚和教导,令民归顺。

水利方面:

其人任郧西县令当中,西部居民用水困难,为了排忧解难,他也不是针对百姓的做法而为难百姓,相反的,其人根据“灌溉面积”,将水分为三漕,让居民按序用水,同时有人监督,也避免了用水居民的争议与纠纷。

粮食方面:

对当时百姓而言,以“丁口”(人口)纳粮形成很大负担,于是其人提议采用“地亩”纳粮,这样没有地的人也就不必纳粮了。大大减少了民乱的危机,同时也防止了官吏从中迫民纳粮超出原有“额度”的行为。

“以小见大”而延及“福泽”到其他地方:

在秦国龙发现前面采用“摊丁入亩”的方法适用于郧西县、浙江省等地后(这是建立在他当御史今后,巡视诸省得出来的结果。),于是向康熙朝提出这项规定:

没有“盲目”推行在于他明白“决策”之实施要适应民情和地方特色;而他也认为,一个地方如果一个福祉可以得以推广,也需要得到领导那边的同意,但同样的,提出建议也会有相应代价,比如是否为上司不喜等等?……因此,任何一项决议,其中都包含着其人对百姓民生的关注……而能够坦然提出意见的他,无疑是因为“心有天下”这四个字,决定了他即便官职并不是特别高,却可以兢兢业业而作出每一次业绩努力的基础。

因不自弃,故而奋进。

秦国龙的勤勉善任,得到了康熙帝的多次召见。

而在雍正帝为朝期间,其人也得到了雍正帝的重视,并且非常喜爱。

而他也在雍正帝继位始,同时将“摊丁入亩”、“耗羡归公”这两种方法作为改革清朝国运的方法,第一次上奏。

“摊丁入亩”是对无地或者少地百姓从经济上的保护,减少这方面税收,而“耗羡归公”则针对官员通过税银无论是在“融银”过程中的损耗(“火耗”),或者是被鸟雀啄食掉的范围之外的税银予以征收“耗羡”费用从而“补足”前面“缺少”的银子过程当中而存在的贪污行为,以制定相应比例如百分之十到二十作为固定的“额外征收”税务标准,俗称“养廉银”而去防控以“耗羡”为名而产生的恶意税收。

由此,我们可知,在地方人事和具体做官方面,即便秦国龙不针对任何人,但其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心有天下”,故而可以将每个事情落到实处,从而为其人所在的每个朝代当中的帝王(实际上还包括后面的乾隆朝的“继任为官史”。)对其人赞誉有加。

其次,在秦国龙的事迹当中,有两件事特别为人点出。

一是秦国龙担任御史之时,雍正帝的“剑仙”(雍正组派的暗探队伍,每人携带一支“利剑”,督查贪官。)有正巡查到其人府上,发现秦国龙夫妇在为米粮“商议”,原来秦国龙第二天要去山西上任,其妻希望对方吃一顿饱饭再走,但他却说,天下诸多百姓不能果腹,正好督促自己不忘百姓与社稷。

在房梁上的“剑仙”得知后,将此事告之于雍正,雍正感叹之,命令剑仙连夜将米面等,“暗送”而济。

可见,其人除了心有天下之外,也心有百姓,因天下除了是帝王的天下之外,对封建官吏而言,其人更重视民生,因为民生是根本。

二是秦国龙广为人知的“按律而断”的故事。

山西巨富亢百万之子杀害婢女之后,逍遥法外,且其人作恶多端,为霸一方,但由于家财万贯,“财可通天”,故而“神通广大”,其人案子一般人不敢接,直到冤状递交到御前,此时雍正除了命秦国龙处理此案外,还予以“点拨”:“照利而断”。

亢百万在秦国龙到山西后,“软硬兼施”(包括绑架其家人,予以施压等。),并托“若干豪绅”予以求情外,又有百万行贿。但秦国龙花了半年多功夫,明察暗访,终于将案子查清。

刑前亢百万提出“三船生金”的交易,被拒绝!……又有当地豪绅因受亢百万财物后,“卧辙”而求情:皆被拒绝!

秦国龙说:“你可送我三船生金,可那屈死的百姓,当送何物!”最终,亢百万之子被“按律斩首”。

事后,雍正询问:“这次与‘活财神’打交道。发了一笔小财吧?以后不必给你送吃喝了。”秦国龙将事情一一告知。

雍正问:“好个清官!你不怕一辈子清官做绝吗?”

秦国龙跪答:“官绝人不绝!”

何谓“人不绝”,有两层含义:

第一,官绝,虽无官做,在官场之上,如果“徇私枉法”,迟早有一天,人也做不了!……既然如此,做个清官,即便“被撸”了“职位”,但人是保全了,所谓人不绝也!

第二,官绝,即便这个“官绝”,人也死了,因为做清官而得罪他人或者被“徇私枉法”之事而“冤死”,但对老百姓而言,这是多了一条生路。

因为对百姓而言,只有真正的好官,才能给他们出路,所谓人不绝弥:不让官员形象在百姓心中“磨灭”,这就是一种不绝的法门,即便身死,但他的意义是伟大的,也是恒远的。

只有国家当中的官员不畏艰难,不惧贪官,才能够将整个国家治理好,百姓才有希望在更好的环境当中生存,安居乐业!

这不绝之人,是所有百姓的未来。

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而秦国龙虽是一名颇为“现代精神”的人:他是第一个提出三代之外的旁系血亲可以结婚之人,但他也同样约束自己的亲戚和后代不成为贪官污吏当中一员而予以“警诫”。

河南林县逢至雨季,山洪爆发,迎亲之际,多有新娘或是“迎亲”、“送亲”者遇到山洪爆发而被冲走之事,得知此处“同姓不婚”之礼教影响颇深,所以林性男子往往需要到数百里外而寻异姓结亲。

为了防止又有类似事情在婚嫁迎娶当中因不便而丧命之事,秦贵龙以县衙而发布命令:从今往后,旁系三代之外的血亲可以进行通婚。

这可以看出其人现代精神之重视现实,而能够反抗固有的“封建”礼制,这是积极的一面。

而在秦氏祠堂,当时专门立碑石:“如有不肖子孙作恶,即跪在祖宗面前处死。”看起来貌若古板而严厉,甚至苛酷,但背后实乃秦国龙的良苦用心。

秦国龙曾有亲侄任“直隶乐亭知县”,其人任职期间,盗贼横行,民不聊生。

秦国龙巡察后,发现侄儿在对待盗贼一事上,过于“理想化”,其人用“仁爱之法”:以“鸡蛋黄”噎盗贼,又用“毛毡”扎盗贼。

秦国龙大怒,指出百姓当中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果做盗贼可以“食鸡蛋”、“睡毛毡”,谁不愿意做盗贼?……其人认为侄儿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导致其人只会读书作文,却不懂实际生活,故而将其免职:责令侄儿回去孝敬父母,好好读书。

在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秦国龙希望子侄有“治国安邦”之策,却不是盲目空想主义的“仁爱”,但即便将侄儿免职,却也知道侄儿本心不坏,故令其人孝敬父母当中可以读书写作。

在理想主义情结当中固守原则,但同时也应当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告诉大家,或者说告诉族人,应当如何为人?……而这一切,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明节后二日的一天,秦国龙作为云南道监察御史给老家日照们的子侄们的一封信,已经表明态度:《家训八则》。

(“立人品、敬亲长、睦族党、慎交游、忌轻薄、戒淫博、守耕读、务勤俭。”)

由此可见,在为人处世当中,如何当好官,以及如何勉励族人一事上,秦国龙内心始终有一杆秤,只有正直为人,又能处理好事情,他才会放心。

也无怪乎,其人嘱托族人,过年不供奉财神,修坟之时砖头高三寸,以“人性兴旺”而不必定求“功名”。

子孙渐离官场,后人再无做高官。

而在秦国龙告老还乡(此时59岁,因身患消渴症,被恩准退休)后“优游泉林”13年退休,享年:72岁。

但他在退休那一天,人们发现,他除了祖传家产外:房未增一间,地未“添”一分。这是何等的两袖清风?……

由此可见,秦国龙之现实主义精神在具备人文前提的时候,可以予以超越……而在风骨之上,则始终恪守自己原则而体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精神,骨子里的情怀,令人景仰。

回溯当初,秦国龙在雍正元年(1723年),其人能够以曾经殿试上并不算“出挑”的“第三甲十二名进士”(1700年)身份“入仕”,但能够得到全国政绩“考评”第一名的成绩,可以说,不凭借独有天资,却可以说是坚守人格而“心有天下”且“心有百姓”之后的一种“回报”了。

这同时也是他实力的证明,而后来他为官当中,既受到皇帝嘉奖(不但雍正予以夸奖,本在康熙六十大寿期间,其人父母与妻子皆被邀请参加寿宴,此时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同时也受到百姓好评,说明此人风格一贯一致,能够在各类人当中而避免“人事纠纷”而一心为民了。

正因为他一心为民,而关注他所要做的事情上,从而避免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便也显得独具一格了。

故:

秦国龙被雍正帝称为:“秦国龙,老诚人也,朕可保其业。”,的确名不虚传。

后记:

“婢女案”后,秦国龙因平反冤狱案有功,在政绩考核第一名后,从原先“特授”“福建按察使,诰授通议大夫,执掌刑狱”“升任”“福建布政使,例授通奉大夫”;

其人被朝廷擢升之际,“对上追封至曾祖父,四世职衔皆为从二品”,明白世事“盛衰有变”的他对后人告诫坟上以砖头高出三寸求“人丁兴旺”而不是“务求功名”可以看出,“宦海仕途”当中,其人对本心的追求,而力求子孙后代能更有风骨而对得起这一番造化啊!……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雍正”、“胤禛”、“胤禩”、“秦国龙”、“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词条;

2. 东营周刊,《清风送|大清第一清官秦国龙》;

3. 学习时报,《立志做“青天官”的秦国龙》;

4. 搜狐号“中部城市生活指南”,文《秦国龙:按律而断 》(文字:刘东阳;绘画:仲重逢);

5. 搜狐号“小苏体育吧”,《清廉威名天下闻,凛然正气荡乾坤 》(文:“江天冷月”);

6. 大众日报,《雍正为何赞叹这位日照人,“真不愧为当朝第一清官”!》;

7. “海曲统战”,《“大清第一清官”秦国龙》;

8. “361图书馆”号“海曲上人”藏文:《日照历史人物:七律•秦国龙》(诗:秦泗新);

9. “作业帮”提问“中国古代的一甲、二甲、三甲分别指什么?”及回答;

10. “浩然文史”,《雍正引以为傲的养廉银制度,靠提高官员工资止贪,真的有效果吗?》;

11. 搜狐号的“阳光海岸魅力秦楼”,《【御史故里】第五期 | 清代著名廉吏——秦国龙与他的侄儿秦纯的故事 》;

12. “简书号”“全麦五仁包”,《清朝第一清官秦国龙》;

13.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历史上的监察官|秦国龙:我在,清官就不绝》;

感谢以上信息等分享,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