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但到了小米和蔚小理这里,画风就有点不一样了。

先是雷军盛情邀请李斌、李想、何小鹏参加小米Su 7发布会。接着,这四家企业又联手整了个大活。小米汽车官宣,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14000+ 蔚来充电桩、9000+小鹏充电桩,6000+理想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同时支持(理想为部分支持)小米汽车扫码充电。


这事,你可以说雷军人缘好,一呼百应;也可以说李斌、李想、何小鹏讲义气,在小米汽车还未完全成长起来时,就大力支持其发展。但有一点不可忽视——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第一次实质性合作,之前各大车企可没少打口水仗。那么,此次意义非凡的合作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行业进入洗牌期 需要抱团取暖

当前的时间节点,其实很是微妙。一方面行业龙头初步显现,比亚迪进入全球前十,吉利新能源汽车月销量突破10万辆;另一方面,极越汽车、高合汽车、威马汽车纷纷被曝出陷入经营困境。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洗牌期。

实际上,雷军、李斌、李想、何小鹏对行业进入洗牌期是有清晰的认知的。雷军早就说过:“未来世界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前五大品牌会占据80%的市场。”何小鹏也曾表示,未来10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将剩7家,年销百万是入场券。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蔚小理和小米是造车新势力中的代表。不过从销量上来看,蔚小理和小米中任何一家,都没有拿到何小鹏口中的入场券,即年销百万。4家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大的理想,也只是在今年11月实现了累积销量达到100万辆的成绩。

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蔚小理和小米还在为获得入场券苦苦挣扎时,已经有人拿到门票开始扬帆起航了。不提已经进入世界前十的比亚迪,今年11月,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已经达到了12.25万辆,做稳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老二的位置。

所以,在行业进入洗牌期,而自己又没有拿到入场券的情况下,造车新势力之间加强合作,避免无谓的内耗,就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瞄准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

缺口巨大 增量市场广阔

除了宏观层面的意义,此次小米与蔚小理的合作也有实际业务上的意义——不仅是方便小米汽车车主充电,还瞄准了更加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有两个特点,一是市场缺口巨大,二是增量市场广阔。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40%(乘用车市场超过50%),如果保持这一渗透率不变,未来10年我国将新增超过1.2亿台新能源汽车。

市场缺口方面,据“中国充电联盟”消息,截至 2024 年 11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1235.2 万台,同比上升 49.5%。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73.4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302.2万台,同比上升35.7%。

那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如何呢?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2472万辆。1235.2 万台充电桩对应2472万辆新能源汽车,平均2台汽车共享一个充电桩,而且现实情况有可能比这还要糟糕。因为1235.2 万台的充电桩数据是截至今年11月的,而247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数据是截至今年6月底的。而且,在1235.2 万台充电桩中,有大量私人充电桩,而这些充电桩大部分可能是不对外开放的。

增量市场方面。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同期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渗透率约为40%(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50%)。

如果保持40%的渗透率不变,以2023年全国汽车销售量为3009.4万辆为基准计算,未来10年,将会新增1.2亿台新能源汽车。这将催生更大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


目前,蔚来已经瞄准了这一市场。

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曾表示,蔚来在充换电业务是超前建设,之前业界关注的充换电站大都布局在城区或者高速,但蔚来需要更清晰的规划目标,真正打消用户的里程焦虑。
按照蔚来的计划,蔚来将于2025年6月30日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14个省级行政区实现“换电县县通”;到2025年12月31日,新增13个省级行政区换电县县通;2026年开始,将攻坚其余7个省级行政区,覆盖全国超2,800个县级行政区。

而且,如果此次合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说不定未来四者之间会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因为小米和蔚小理的业务有一定的互补性。小米除了造车还是我国领先的智能手机厂商。目前车机互联已是大势所趋,手机不仅可以做车钥匙,还可以实现在车内投屏使用手机导航、音乐、通话、远程监控与定位、远程调节车辆设置等。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小米手机就需要寻求汽车厂商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