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I硬科技创新大年。

“不卷参数卷应用”成AI行业共识。一边,硬件狂叠AI的buff,AI硬件爆发,手机、PC、家电、汽车、清洁、家居、耳机、相机、存储等行业争相妙用AI;另一边,AI深入改造软件,文小言、豆包等原生AI应用普及,搜索、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办公软件、电商被AI重构。

AI成了科技创新的“魔法棒”,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12月, “雷科技·年度”专题重磅上线,其中“聚焦2024”将系统梳理科技产业2024年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与人物,“瞭望2025”将“剧透”科技产业2025年值得期待的产品与技术,致敬创新、记录时代、启迪未来。

敬请订阅关注。


2024年,智能腕戴设备又迎来了全新的机遇,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地区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地区腕带设备市场的出货量达到了4576万台,同比增长20%。



(图片来源:IDC)

这一增长态势,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后,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纷纷购买能够监测健康数据的智能腕戴设备;另一方面得益于品牌不断加大投入,推出了一系列独特且高性价比的产品。趁着这个时间点,就让小雷为大家总结一下,2024年智能腕戴市场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呢?

健康是腕戴设备的第一需求

代表产品:HUAWEI WATCH D2

智能手表以完善的健康监测能力成为其独特的卖点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演变后,其从只能记录心率、睡眠时长、运动时长等简单数据进化到能够监测血氧浓度、睡眠质量甚至是血压数值。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

2024年,智能手表厂商们纷纷瞄准专业场景,将健康数据监测做得更细,甚至还抢起了专业运动手表的饭碗。最典型的莫过于今年发布的小米Watch S4 Sport,它与知名户外品牌颂拓达成了合作,在运动算法层面得到了颂拓的支持,也因此它拥有了一系列更为专业的数据记录方案,例如在滑雪、潜水、户外登山等极限运动场景时,均能记录下精准的数据。不少专业运动手表才「配」拥有的乳酸阈值测试功能也让小米Watch S4 Sport有了真正与专业手表掰掰手腕的实力。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华为则另辟蹊径,其最新推出的HUAWEI WATCH D2与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知名医院达成合作关系,让其拥有了更为精准的算法,大大提升单次血压测量或动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但一味地卷健康和运动监测,也会出现「左右互搏」的尴尬局面,例如今年9月发布的Apple Watch S10,它的一大亮点就是内置了深度计和水温传感器,支持在游泳或潜水时使用。但别忘了Apple Watch原本的定位其实是日常使用的中端产品,针对专业运动场景,Apple曾在2022年推出了售价更高的Ultra系列,如今它在Series系列上疯狂叠加更多运动功能,像是产品创新乏力下的无奈举措。



(图片来源:苹果官方)

不难看出,作为健康数据的重要入口,近年来,众多科技厂商都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联手医疗机构寻找医疗化的突破口,健康功能成了必争之地。

AI成了智能穿戴的新方向

代表产品:小米Watch S4 Sport

智能腕戴设备的芯片受限于体积,在算力上远不如智能手机,其在短时间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有限,这也是智能腕戴设备一直没能在功能性上取得巨大突破的关键。

但AI的出现似乎能够让智能腕戴设备实现弯道超车,用另一种方式去提升产品的实用性。简单举个例子,在AI的帮助下,智能腕戴设备的运动记录和心肺监测功能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例如根据用户运动状态实时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等,不但让用户更科学地进行锻炼,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运动时的风险。

AI还能够进一步降低上手门槛,毕竟智能手表的佩戴群体中有一部分是老年人和小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学会使用智能手表的各种功能并不现实。而AI的超强学习能力,就能根据用户日常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自动调用用户经常需要使用的功能,突出一些关键信息点。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

AI的加入还能提升语音助手的语言理解能力,让语音助手变得更「通人性」,也更容易上手。小米和华为已经带头将AI大模型融入到了自家的智能手表中,让智能手表不再是一块普通的智能手表,而是一位能戴在手腕上的贴心健康助理。

AI的加入,是厂商对于智能腕戴设备的重新思考,让它不再是年轻群体的「专属」,让更多年龄层的用户也能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是智能腕戴设备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续航不断提升,耐用才是硬道理

代表产品:OPPO Watch X

续航一直是不少用户不愿意购买智能腕戴设备的重要因素,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Apple Watch,其一天一充的特性让不少苹果用户都纷纷破防,再加上Apple Watch仅支持官方的无线充电器(无法像某些国产手表一样能通过手机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供电),一旦出远门忘记戴上手表充电器,哪怕功能再多也只是「废铁」一块。

非苹果厂商们的智能腕戴设备续航时间其实并不短,但大多数都是以牺牲功能性和流畅度换来的,毕竟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少了,功耗自然低。显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接受“用功能换续航”,也因此早期不少非苹果智能手表都被称为「大号手环」。

以OPPO为代表的厂商在今年推出了不少兼顾功能性和长续航的智能腕戴设备。



(图片来源:OPPO官方)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OPPO Watch X,它最大的优势是从代码底层开始优化,加入了一套更合理更省电的混动引擎方案,让手表在运行一些大型软件或需要监测各种数据时,调用手表内部的功耗更高但性能更强的大核心芯片来处理,而日常使用时则是全程调用小核心芯片来降低整机功耗。

这种应用两颗不同芯片让智能手表「因材施教」的做法可以说是当下最好的方案,也为智能腕戴设备的未来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

腕戴设备就是装饰品,高颜值不可或缺

代表产品:Apple Watch S10

虽说购买智能腕戴设备的大多数用户都是为了记录运动和健康数据,但也有一部分群体是单纯想做个装饰品,毕竟稍稍高端一些的机械表往往都需要大几千上万,而一千多两千块的智能手表就成了很好的替代品。

2024年也是不少智能腕戴设备「减肥成功」的一年。依旧以Apple Watch S10为例,其通过全新的设计ID将机身的厚度和重量都减少了10%,这个数据甚至能跟不少智能手环媲美,也让它佩戴在手上时不会显得太过臃肿,这也戳中了不少用户的痛点。



(图片来源:苹果官方)

而除了机身变得更轻薄外,厂商们还在配件方面玩出了新花样:各种材质的表带、联名表盘、高自定义化壁纸等一切可以让产品看起来更个性化的配置和功能层出不穷,甚至还有部分厂商想出了更换整个表圈的「骚操作」。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

在小雷看来,个性化和高颜值是推动智能腕戴设备进一步提升市场接受度的关键,年轻一代群体对于电子产品的外观要求极高,甚至会为了外观而舍弃性能和体验。这一点我们在近两年爆火的富士和理光相机上便能知晓,这也变相证明了,想要把一款产品做好,除了最基本的体验外,设计也是不可马虎的环节。

智能戒指沉淀已久,终于要爆发了?

代表产品:三星Galaxy Ring

除了我们认知中的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智能戒指也是智能腕戴设备之一,且有可能成为可穿戴市场中的下一个现象级产品——虽然智能戒指不是戴在手腕上,但是戴在手指上,因此勉强可以算腕戴,而其他可穿戴设备,比如AI眼镜、AI耳机、XR头显,则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

三星在今年七月就发布了自家首款智能戒指,它虽说没有显示屏也无法进行各种操作,但由于它在佩戴时与皮肤的紧贴程度要比智能手表/手环更高,以及传感器的不断微型化,智能戒指能够获取到比手腕上更可靠的数据,更精确、更快速地测量心率、血氧等健康指标。



(图片来源:三星官方)

对于那些只是想记录运动数据和进行健康监测的用户来说,小巧的体积和更长的续航让它在体验层面远远胜出传统智能腕戴设备。

除了三星外,荣耀、传音、小米等知名品牌也都在积极研发智能戒指相关技术,将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也会在明年给我们带来更多眼前一亮的新产品。

在去年魅族和雷鸟曾尝试将智能戒指作为XR设备的交互「关键」,应用智能戒指内部的各种传感器实现各种手势操作,但或许是受限于机能和成本,至今没有下文。

不过目前的智能戒指也存在传感器数量稀少、算法不成熟以及佩戴感一般的情况,相比起各方面都十分成熟的智能手表/手环,它仍有不少缺陷需要弥补。

2024年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既有新的技术突破,也有新的产品思路。整体来说,健康监测仍是第一方向,而新形态的智能指环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AI的加入则是让智能手表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一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