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依托12个中心警务站、297个社区警务室,联动7家综治、司法相关部门,吸纳3000余名微网格员、23个专业个人调解工作室,打造街头巷尾24小时不打烊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处置、全链条解决。

309个前哨站聚力

老病根“项目化”根治

退休教师杨敏今年56岁,作为一名微网格员,她一直有一块心病,在辖区里“无管理主体、无物业管理、无大修基金”的“三无”楼栋中普遍存在乱堆乱放的问题,邻里间总是纠纷不断、久调不决……

今年冬天,根据张家港市“精网微格+警网融合”工作机制,杨敏进驻购物公园警务工作站开展工作后,这一难题终于得到解决——由张家港市公安局牵头警务站、司法所、村(社区)组成工作专班、多向发力,先将“三无”老旧小区“打包”交由物业公司管理,在保洁、秩序维护、维修等方面资源共享,再通过搭建社区共治平台,推动居民自治,制订物业管理方案,最后由街道发放专项补助,为物业公司提供托底支撑。根据这套“打包合并、居民自治、政府托底”的“三步走”治理方案,警务站辖区17个微网格里“门前一平方米”堆放乱象和老旧小区改造问题都得到一并解决。


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加强与市矛调中心(工作站)、网格化联动中心的联动合作,为全市3000余名微网格员提供赋能支撑,以12个中心警务站和297个社区警务室为前沿阵地,构建融合高效联动“一张网”。据统计,依托该机制,全市范围内已有24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源头得到妥善治理。

“不仅如此,我们正在探索建立‘调解+公证+司法确认’一体化工作机制。”张家港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负责人万宣介绍,公安机关将联合法院、公证处、矛调中心等部门,在12个中心警务站设立公证办证联络点和司法确认点,以现场公证提高调解效率、以司法确认确保调解协议履行,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23家个人工作室入驻

烦心事“专业化”解决

在张家港市文化中心警务工作站内,有个以人民调解员常洪江命名的“老常调解工作室”。不久前,老常收到一封来自某部队的信,是小强入伍后给他写的报喜信。6年前,小强父亲因孩子多次逃学而求助于老常,小强父母因矛盾分居,加上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小强性格十分叛逆。

为缓和小强与父母的关系,帮助小强健康成长,老常先耐心劝导其父母,使其认识到自身教育错误,又与孩子促膝长谈,帮助孩子重返校园。在老常的持续关注关心下,小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顺利入伍,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如今像这样开在中心警务工作站、社区警务室内的“个人工作室”已经有23家,其中以倪永祥、常洪江、夏伯兴等为代表的人民调解员,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延伸着矛盾化解的触角。

张家港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陆斌介绍,全年无休的警务工作站、社区警务室为“治安楼道长”“法律明白人”等队伍提供了平台和支撑。社区民警前端走访“察民情、听民声、访民意”,收集汇总纠纷线索苗头隐患,各类调解力量在后端发挥各自特长定分止争,以专业化服务,真正做到把群众的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

1个信息化平台联动

大小事“数智化”办结

12月16日,家住张家港市南丰镇的市民李先生拨打110报警求助,称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时被他人碰倒受伤,双方因赔付费用问题产生纠纷。1分钟,该诉求就被流转至“接诉即办”平台,永联警务工作站民警牵头,网格员、驻站律师到现场高效处置,不到1小时就化解了矛盾。

在背后起到驱动支撑作用的,是不断升级的数字化“接诉即办”平台。今年以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南丰派出所以数字化改革赋能群众诉求处置,打造“一平台集成汇聚、一中心分流交办、全区域首问负责、全过程闭环管理”工作模式,已累计处置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4261件,办结率达99.75%。


以“避免‘小问题’升级引发‘大矛盾’”为宗旨,南丰派出所整合司法、网格、市监、城管等部门力量,组建了一支183人的联动处置队伍,制定了涉及邻里、家庭、劳资纠纷等18项矛盾纠纷处置清单,明确每一项矛盾纠纷的责任主体和处置流程。

“有了清单,平台就可以通过分级分类,实现定向派单、精准处置。”南丰派出所所长艾学涛介绍,由镇警网融合联动中心负责对照清单细则,对交办指令进行持续跟踪、督办、回访,确保工单全程有人盯、有人办、有人管。

不只是“接诉即办”,后塍派出所的“邻家阿塍”、锦丰派出所的“锦警守护”……一系列各具区域特色的“一网汇诉求,一键解难题”联动平台在张家港涌现,“居民小大事,统统一键解”的基层治理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文/苏景汇 吴宇星 王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