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部《我不是药神》,将“印度神药”带到了广大电影观众的面前。电影中印度仿制药的低廉价格和良好疗效,给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人忍不住为仿制药鸣不平,仿佛这就是救人性命的灵丹妙药。但是,为什么印度会成为仿制药的天堂?仿制药真的就是又便宜又好用吗?

一位美国记者凯瑟琳·埃班,通过对仿制药覆盖全球的产业链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调查,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颠覆想象的仿制药真实的世界。 在这个行业里,利润高于品质,资本是逐利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在复杂的制度和贪婪的人性交织下,仿制药能给病人带来的不仅是生的希望,也有危险和死亡的可能。利益撬动生命,不管多少人器官衰竭,多少人病情控制后死亡,他们看见的数字,是金钱后的数字。



1.印度:仿制药的天堂

众所周知,药物开发乃是一项旷日持久的进程,短则需三五年光阴,长则达十几年之久,并且失败的风险甚高。然而,当新药得以开发问世之后,却极易遭受仿制。所以,各国的《专利法》当中皆会为新药设定一个专利保护期限,凡研发成功之人,均可独家进行销售,借以此举推动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

然而,在此情形之中,存在一个例外,那就是印度。印度人口众多,经济滞后;一方面其对药物的需求颇为巨大,另一方面却无力购买,自身开发新药的能力亦显匮乏。所以,在 1970 年,印度毅然对《专利法》予以更改,规定专利仅保护一种化学分子的生产流程,然而并不保护这种化学分子本身。此为何意?换言之,只要印度的化学家们稍作改动药物的生产步骤,便能够合法地仿制所有的药物。

兰伯西公司就是印度最早做仿制药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且是第一个进军美国市场的印度药企。兰伯西已经获得了美国药监局十几项药物申请,在美国的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



2.仿制药的水有多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龙头企业,公司内部却存在各种问题,员工不合规操作,研发者数据造假,高管为了业绩唯利是图。一位兰伯西公司前员工,在目睹公司触目惊心的内幕后,选择暗中调查,试图曝光。

他发现,在兰伯西公司,不同地区的业务负责人,是直接听命于公司最高层的;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仿制药申请文件,而不用法务部门的同意。就连在美国和欧洲这样监管最严格的地区,提供过去的文档都有50%-60%的是作假的;至于拉丁美洲、东南亚和最穷的非洲地区,药物的品质更是依次降低。

出口如此,内销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想要通过印度药控局的审批,数据是真的还是假的没那么重要,重点在于有人脉。不难想象,明星企业兰伯西,背靠树大根深的辛格家族,在印度显然最不缺的就是人脉。

随着调查越来越深入,兰伯西公司造假链条逐渐呈现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员工们会偷工减料来节约成本;把药物送检的时候,修改检测参数更是家常便饭。或者,他们还会把原研药装进胶囊里,假装成公司生产的仿制药来进行检测,甚至直接伪造检测数据。

就拿兰伯西在巴西的业务来说,从2000年开始,一共有163种仿制药通过了审批。几乎每一种药的申请文件里,都有虚假的批次记录和压根不存在的稳定性数据;为了让这些伪造的记录更加逼真,他们还会把做好的文件放到桑拿房里蒸一蒸,好让它们看起来更旧一点。而那些真实的测试数据,里面也有很多水分。

大部分时候,公司都只对小批次生产出来的药进行了等效性测试,然后谎称这些药是大规模生产出来的药物。都是一样的药物,小批次和大规模有区别吗?有的。生产的规模越大,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就越难;要想让风险降到最低,必须确保工厂严格执行生产规范,而且对每个制药步骤都要进行实时的记录,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而兰伯西公司的做法,就相当于把一批没有经过检测的药物直接卖到了消费者的手上。

3. 调查的难度远比想象的更大

收集足够多的证据后,这位调查员冒着生命危险向美国药监局发了举报信。

美国药监局派人去实地取证了,也的确发现了一大堆问题,可是对于已经审批上市的药物,药监局起不了太大作用,顶多是勒令工厂改正问题,否则不会再批准它接下来的申请。甚至,兰伯西只要换一家工厂来申请,药监局也拿它没办法。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美国药监局对兰伯西公司的调查进入到了刑事的层面。2007年2月,调查员们对兰伯西公司在美国的总部展开了突击搜查,发现了一份秘密报告,获得了第一手的造假证据。

2008年7月,马里兰州的检察官对兰伯西公司出手了。这个消息让药监局的官员们感到鼓舞,因为他们的法定权限非常有限,必须和检察官配合,才能完成正式的调查和处罚。可是接下来,马里兰州的检察官好像除了把资料退回去,让药监局调查员反复修改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指导意见。而且,在处罚规模、处罚依据等等问题上,药监局和检察官也是意见不一致,来回地扯皮。

这一边,案件陷入了僵局,迟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另一边,总统的一纸法案让仿制药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美国药监局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2010年3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平价医疗法案》,想要解决美国医疗体系当中买医保贵、看病更贵的问题。要想医疗费用降下来,保证仿制药的供应尤为重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仿制药每年给美国政府节约了140亿美元的医保费用。而美国的仿制药从哪儿来呢?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印度进口而来。

这下,美国药监局不得不慎重考虑,到底要不要一边调查,一边批准兰伯西提出的新药申请。要是批准了,就相当于给一家问题企业开了绿灯;可要是不批准,他们就不得不承受来自政府和病人们的巨大压力,而且兰伯西可能也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罚款。

最后,2011年11月底,美国药监局还是批准了兰伯西公司的一项申请。而这款新药,仅仅预售了24个小时,就让兰伯西公司进账一亿美金。新药上市三周以后,兰伯西公司发布新闻稿,说愿意支付5亿美元进行和解。

5亿美元虽然多,却也远远没有达到惩罚的目的。至于兰伯西公司的高管们,没有一个人需要承担任何刑事责任。旷日持久的兰伯西案件到此终于结束,可是真正的胜利远远没有到来。

4.仿制药行业为什么这么乱?

首先,美国药监局在审批的时候,是根据公司交上来的实验数据,而不会亲自去做药效的测试。也就是说,审批机制在很大程度就依赖于“医药企业的道德水准”。道德水准高的,老老实实地把真实的实验数据交上去;道德水准低的,弄虚作假玩花样,药监局也很难发现。

仿制药已经成了印度的一张名片,药企背后都有印度政府在撑腰。美国政府又需要仿制药来把高昂的医疗费用给降下来,就算药监局的调查员真的发现有什么问题,也未必能真的把他们怎么样。

像之前曾经有一组调查员,在印度调查得太认真了,结果美国大使馆、国务院,甚至药监局内部,都觉得这么做不合适,就给叫停了。大使馆和国务院不想因为这个影响美印关系,还有美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而药监局内部则担心,如果暴露出太多问题,影响了仿制药的审批进度,不仅没法向国会交差,连部门的经费也会受影响。

不只是美国药监局,欧洲药品监管局也是压力山大。有一次,它怀疑印度一家公司有欺诈行为,宣布暂停销售这家公司检测过的700种药物。结果,印度政府出于报复,直接取消了和欧盟的贸易谈判。经济全球化了,政治可没有,印度药企的崛起,离不开印度政府的保驾护航,印度药企的欺诈横行,也离不开印度政府的纵容包庇。



讲了印度仿制药药企的问题,其实仿制药的江湖离我们也并不远。在仿制药产业链中,我国是很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国。而我国为了快速发展仿制药,留下了不少历史包袱。比如很多仿制药,在上市前没有要求做一致性评价。还有不少仿制药对标的不是原研药,而是另一种仿制药,结果是“越仿越不像”。本来仿制药就比不上原研药,你再照着仿制药来仿,药效不就更差了吗?

所以,在新一轮医改的过程中,我国就重点关注到了仿制药行业,要求仿制药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才能参加“带量采购”,才能进医保清单。这个要求,也是希望能通过一致性评价,把低水平的、效果不够的仿制药清理出局,促进我国的仿制药行业向高品质发展。

在仿制药占据越来越多市场份额的今天,仿制药行业要在血和泪的教训中,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动行业的前进。

特约撰稿人:Tracy,金融学和管理学的教育背景,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经历,热爱读书持续思考的独立撰稿人。
编辑:莉莉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