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笔者近日重访广东省云浮市新兴镇的六祖故居和国恩寺。暌违数载,这个东方禅都又有了新的建设,包括六祖慧能广场,藏佛坑,三宝禅寺,竹院庵,禅城小镇,神仙谷,天露山,龙潭湖湿地公园,金台山智慧公园,树贤农场(港人李氏伉俪经营,十分难得)及禾泰农场。笔者徘徊于此,大隐于禅泉,畅游百里生态山水,感悟千年禅宗文化。到此禅宗圣域,因而有所开悟:云浮参禅后,世事似浮云。
六祖惠能最著名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短短20个字,真是经典。笔者认为,中国人民的信仰是中华文化儒释道的三合一,切合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正发展出一套道德价值信仰,服务于21世纪的东方文明体系,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对儒道佛三教(三家)信仰的理解:和文史哲三学有密切关系。由于逻辑思考方法不同,唯心和唯物有别,衍生出不同的理论和认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形成了东方独特的体系。信仰是国家民族的共同价值和理念,是人类共同认知的最大公约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说的就是人民有共同追求的目标。
致力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渴求,是极具包容性的全民信仰。回顾中国近代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儒道佛的信仰怀抱着互相参照吸纳、兼容并包的态度。
我们对中华传统优良文化海纳百川汇成江河的能力,汲取佛教精髓融汇到中国的文史哲体系之内,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已见端倪,至唐朝而大盛。其中唐代高僧六祖惠能是佛教禅宗南派的创始人,佛教史上被尊称为禅宗六祖。他是南传佛教的始祖,将佛教引导到中国广袤的南方区域,影响深远。六祖惠能(638至713,享年75岁)来自广东省的云浮新兴,是广东人的骄傲。
我们对儒道佛三学的融通互动,从北魏时期算起,迄今长达1638年的文化嬗递,越有清晰的认知,就越能够明白到为什么中华传统优良文化强调兼容并包,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成辉煌灿烂的文明互鉴,浑成一体。不同的文化应该共融互通,毋问东西,不辩优劣,无分先后,互相参照,彼此学习,与时俱进。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优异特质。
儒道佛是中华文化的三家一体,早已不是互相排斥的,不是各自唯我独尊的,更不是彼此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各具特色,在更高的层次,站在道德高地,利己利他,和平兼爱,友善和谐,命运共同。儒学的道德伦常,佛学的慈悲喜舍,道学的服膺天命,有其相通之处;求大同存小异,互相尊重,彼此相安无事,体现文化自信。这岂不是在文化层面上,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信仰的共同追求?儒家着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天人关系,佛家专注人与内心之间的因果关系。六祖惠能(16岁)听到金刚经里面的一句:"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顿悟,决定出家学佛。笔者不忝浅漏,认为佛家的学说正好填补儒家和道家某些方面的不足。
回头再说新兴的国恩寺。笔者近日到国恩寺参拜,有幸见到如禅法师。他早在1982年(19岁)到国恩寺拜鼎光法师为师出家为僧;1986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回到国恩寺工作。2004年起,他出任该寺方丈住持一直到今天。如禅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佛教协会会长。他在佛教界以爱国爱教的精神著称,积极引导信众与和谐社会互相适应,促进信众为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服务。他建立了住持负责制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积极参加慈善事业,强调与时俱进和自主创新。他对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有深入研究,曾任《六祖坛经》研究主编,积极参与六祖思想文化研究。
如禅法师的禅宗思想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打破执着,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正确的定位,离苦得乐。对于笔者请教他有关儒道佛三家互动融合的看法,如禅法师拈花微笑颔首,似是认同,更似鼓励。他认为国人在新时代的信仰应该有自主创新和积极入世的精神,服务于当代社会。本文关于文化自信的一得之见,愿与读者们分享;顺祝2025年平安喜乐,否极泰来,国泰民安,如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