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列宁的遗体只剩下极少一部分。而为了维持遗体,俄罗斯每年都耗资超百万。换句话说,列宁遗体的保存耗资巨大,却保存不下什么。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国内传出了一种声音——要把列宁下葬,省下大笔经费的同时,让俄罗斯和共产主义彻底分手。



列宁与一个时代的落幕

列宁的晚年备受病痛折磨,而这一切的诱因要从1918年说起。

1918年夏,列宁至莫斯科米赫尔松工厂视察。这次视察中,他为了宣传思想还抛开警卫,特意到榴弹车间做了演讲。车间内的工人很快被他调动了情绪,一切都是预想的那样。可在列宁踏出工厂大门的那一刻,异变突生——有人朝列宁开了枪,而列宁中弹后当场倒地。

万幸的是,虽然伤势危急,但列宁被救了回来。而列宁体内的子弹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并没有被取出。自此后,列宁的身体大不如前,病痛如影随形。



1921年开始,列宁逐渐适应不了高强度的工作了,到1922年,他时常感到头部、右侧锁骨下方和右手的疼痛。但病痛并不能阻碍他的脚步,列宁依旧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光热——他完成了两件大事,推出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和反思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中弹留下的伤痛和工作上的疲惫终究是拖垮了列宁,1922年底列宁丧失了讲话的能力,后来情绪有所好转,但已无法清晰表达。至1923年2月,列宁右肢全部瘫痪。

可哪怕是这种境地,他也靠着顽强的毅力,用口述的形式完成了八篇被后世称之为“列宁遗嘱”的文章和书信,这是他人生最后阶段里对社会主义的思考,是他对自己为之燃烧了毕生精血的伟大理想和事业的最后表达。



1924年1月,列宁逝世——也是列宁时代的终结。

保存遗体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在列宁身体状况恶化时,苏联政治局的6个委员便为非正式的座谈。座谈会期间委员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有要通过防腐处理让列宁继续与苏联同在的,也有主张要直接下葬的。

前者认为列宁是当时苏联的精神象征,他至少应该被保存到人们的意识适应列宁已经不在了的现实。后者认为如果对列宁的遗体进行防腐,那就是在把遗体神灵化,这不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也不是列宁所愿的。



经过一系列的商讨,苏联党的领导层最终要保存列宁的遗体。这不仅仅是出于政治考量,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因为列宁在当时极受苏联人民爱戴,他死后有大量的要求保存列宁遗体的声明和呼吁书涌入中央。

从列宁逝世后,他的遗体一直有得到尽可能妥善的照顾。从二战的烽烟、苏联解体时的动荡再到俄罗斯的建立,人们都尽可能地爱护着列宁的遗体。李永全从一位主管列宁遗体的俄罗斯官员处获悉,列宁遗体的各部位保存情况不尽相同,但列宁遗体是完整的。



为了维持列宁的遗体,俄罗斯每年都要耗资百万美元。因此许多俄罗斯政治势力格外喜欢拿列宁的遗体出来说事,因为不管是否重新安葬,都会有人不满,所以当前政府总是讨不到好的。

但起码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俄罗斯不太可能把列宁遗体埋入地下。因为与共产主义彻底放手并不是俄罗斯的主要任务,民族和谐、和解才是。所以为了社会稳定,列宁的遗体不会动。

参考文献:

[1]李永全.围绕列宁遗体的传说与事实[J].俄罗斯学刊,2013(05):54-6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