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3年的6月份,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的监测人员在北京发现了一种已经极度濒危的鸟类。
而且彼时它的数量还不少,有26只!
这个数量的鸟儿能够同时出现,在北京市大兴区麦田被观测到还是第一次。
这种鸟儿在它之前很多个传统的栖息地都已经消失多年了,甚至有统计数据显示,在1999—2019年间,迁徙时中途经过秦皇岛鸟类环志站的数量已经下降了将近97.7%。
但谁能想到,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种鸟的数量还有几亿只呢!
«—【·从几亿只走向濒危·】—»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鸟儿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变成了极度濒危的动物呢?
这种鸟儿学名“黄胸鹀”,一些地方的老百姓会叫它“禾花雀”。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黄胸鹀是很多地方随处都能见到的鸟儿,不管是农田、草地、还是一些湿地、树林,甚至人类居住的地方都是它们曾经常见的落脚地。
而且就是因为农民们经常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发现它的身影,所以它才得了一个“禾花雀”的名字。
成年的黄胸鹀体长大概在13厘米到15厘米,体重也就在十几二十克左右。
平时黄胸鹀喜欢吃一些昆虫还有它们的幼虫,有的时候也会吃一些植物的种子还有果实。
它们喜欢的昆虫范围比较广,比如甲虫、蚂蚁、鳞翅目和螟蛾科的一些昆虫都是它们常见的“晚餐”。
迁徙的时候就不一定能吃上这么好的伙食了,所以黄胸鹀这个时候一般就会选择一些植物的种子,有的时候也会吃人们种植的稻谷还有高粱等农作物。
白天的时候它们会落在地上找东西吃,晚上的时候就在草丛里面休息。
它们一般情况下会在西伯利亚以及中国的东北进行繁殖,冬天的时候会在中国的南方以及东南亚的一些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
所以很多地方都觉得黄胸鹀是“害鸟”,在挺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它进行了大量的捕杀。
而且黄胸鹀在非繁殖季节的时候会成群结队生活,特别是在冬天迁徙的时候会组成一个成百上千只的大群。
这样的群体要是落在某个地方庄稼确实是扛不住它们的霍霍。
而且黄胸鹀的肉比较好吃,还有很多人认为它的肉比较滋补,所以很多地方都喜欢将黄胸鹀当成食物食用。
比如从清朝开始,广东相关的文献中就有将黄胸鹀作为食物吃掉的记录。
但那个时候人们对黄胸鹀的捕食数量并不算很大,所以暂时并没有威胁到黄胸鹀的种群。
但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食用黄胸鹀就成了一种流行风气,结果广东那边的黄胸鹀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本身卖得还算是比较便宜的黄胸鹀,由于数量一度减少,甚至涨价到20多块钱一只。
但实际上黄胸鹀的肉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定的功效,它的肉营养价值和鸽子肉其实是差不多的。
而且黄胸鹀属于候鸟,在迁徙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和其他很多鸟儿接触,这使得它们更有可能携带各种不同的病毒。
而且很多人在抓捕黄胸鹀的时候不一定会采取正常的手段,也不排除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使用毒饵抓捕黄胸鹀。
这样抓住的鸟儿要是被吃了,最终伤害的还是消费者自己。
在2004年之前,黄胸鹀的保护等级还是“无危”,到了2004年之后,黄胸鹀的保护等级就变成了“近危”。
然后到了2017年的时候就成为了“极度濒危”物种。
“近危”和“极度濒危”之间还有易危、濒危两个等级,这相当于仅仅花了10多年的时间,黄胸鹀的濒危等级就来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四级跳”。
2021年的时候,黄胸鹀在我国成为一级保护动物。
当年随处可见的黄胸鹀如今想要见到它一面,已经是难上加难了。
黄胸鹀的羽毛比较漂亮,特别是雄性的黄胸鹀到了繁殖季节之后就会变得更加鲜艳一些。
它的脑袋是黑色的,但是它胸前的羽毛却是黄色的,看上去配色靓丽又奢华。
所以很多人当时都喜欢将黄胸鹀抓住当作宠物养,所以造成黄胸鹀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不过除此之外,黄胸鹀比较喜欢的生活环境因为人类的活动遭到立刻一定的破坏,而且后来人们常常使用农药等化学制品管理农田,使得生活在这些地方的黄胸鹀更加呆不下去了。
就这样经过短短小几十年的时间,黄胸鹀终于在多方面原因的夹击下变成了一种罕见的“极度濒危物种”。
它是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记忆中的生物,但是如今却几乎消失,能观测到一个小种群都是比较奢侈的事。
人们意识到黄胸鹀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之后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黄胸鹀的数量目前已经出现了恢复的迹象。
相信通过人们的努力,黄胸鹀能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也希望人们能够尊重大自然,尊重这些小生灵。
参考:
每日经济新闻《揪心!只用13年,它们就被中国食客吃到濒临灭绝》20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