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慈禧的贴身太监寇连材被押到菜市口行刑。



阳光下,斩首刀泛着冰冷的寒光,但这个小太监却毫无畏惧,理了理前额散落的头发,朝着皇宫方向施了一礼,说:“如此也无憾了!”

一个给慈禧梳头的小太监,又为何会被送上断头台呢?

这还得从他入宫前说起。

寇连材本是皇城脚下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为了让他将来有出息,父亲省吃俭用让他读了几年私塾。

也正是这短暂的几年读书生涯,给他日后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在他20岁那年,耿直的父亲因为田产问题与人打官司,非但输了官司,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家的田产,竟还在不久后一命呜呼了。

父亲去世后,寇连材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因为没有了田地,于是他决定“净身入宫”换取收入来养家糊口,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起初,他也只是个负责给慈禧太后梳头的小太监。

不料天意弄人,因为他乖巧伶俐,做事又认真踏实,竟意外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青睐,提拔他当了自己的贴身近侍,也算是心腹,当然待遇也是水涨船高。

但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宁静。

这天,慈禧突然安排他到光绪皇帝身边伺候,名为磁护,实则是让他去当耳目,把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回来报告给她。

也正在光绪身边的那段日子,让寇连材认识到了当时国家正遭受的屈辱和百姓的苦难。

光绪和那些改革者们的尝试,让这个小太监明白了慈禧为了一己私欲而出卖国家,甚至意图控制皇帝。



突然,他早年求学时埋下的那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危如累卵,列强虎视眈眈,可处在深宫大院里的慈禧竟还在歌舞升平。

这天,寇连材返回慈禧的寝宫,跪倒在慈禧的床前,紧攥着双手,如泣似诉,意图唤醒这位一意孤行的老佛爷。

不料换来的却是慈禧冰冷而狠厉的斥责:“你要造反吗?”

“奴才不敢,只是国家已危如累卵,还望老佛爷早做打算!” 声音虽小,却字字刺耳。

慈禧怒火中烧,但脸色却平静如水,看不出任何波澜。为了一个梳头的下人,她还不至于发火,只是很快寇连材被赶出了皇宫。

但接下来的寇连材却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口谏不成,就死谏!

寇连材沾着鲜血写下一封奏章,每一个字都蕴含着近乎绝望的心声和眼中的泪光。

1896年2月15日,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早晨,他又一次来到了慈禧的寝宫,带着那份沉甸甸的奏章。

请太后不要揽政权,归政于光绪;

请太后不要修圆明园,幽禁光绪;

请太后顾及民生凋敝,不要挪用军费建造豪华的颐和园;

请太后赎回台湾,不要割让领土;

请太后明辨是非,重用正直之士。

可以说每个字都像一颗出膛的炮弹,高速砸向慈禧心中那座,坚不可摧的权力高墙。

当慈禧读完这份饱含血和泪的奏章,她惊呆了。

眼前这人还是那个,自己曾报以厚望的小太监寇连材吗?

她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至极,五官也开始扭曲。接着就是汹涌的怒火喷涌而出:“把这个吃里扒外的寇连材给我抓起来!”

很快,寇连材就被五花大绑,慈禧还想从他的眼睛里找到一丝惧怕或者是一声求饶。

可是,她失望了,她看到的,只有坚定与决绝。1896年2月17日,寇连材被押送菜市口执行死刑。

但他无怨无悔,就像谭嗣同那首诗中所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