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一名参观者与艺术家党飞华的皮影作品《当窗》、艺术家王宁的作品《流光》合影。当窗理云鬓的皮影穆桂英,与身边的六角花窗相映成趣。 本次展览共邀请了十余位当代艺术家与老中青三代非遗传承人,以皮影和剪纸为灵感,通过绘画、雕塑、装置等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用作品在园林美术馆空间里隔空对话,借助传统建筑及园林景观,试图探索当代艺术与传统非遗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23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参观者在艺术家党飞华的作品《影动》前拍照留念。作品以中国经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情节为灵感,通过两面墙上的光影投射,用光影刻画了数个各具特色的神怪角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参观者在皮影作品《桃花马上》前留影。这件作品出自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汪海燕,作品的主体形象是穆桂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作品《皮影MBTI》。艺术家认为,皮影戏通过性格或人格标准来塑造和表现人物形象,与MBTI的性格分类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此作品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之间寻找共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参观者在作品《阿墙》前拍照留念。艺术家陈粉丸通过观察和收集太平墟建筑外墙皮剥落的痕迹,对应老房子与曾经居民的名字,将这些痕迹取名编号,以纸张雕刻的形式提取临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艺术家唐征维的作品《胸中之竹》。这是一件由木雕机械臂完成重复剪纸动作的动态装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参观者置身于艺术家崔小清的精细剪纸作品《看见》中。作品用五层环绕的宣纸构建出一个圆形空间,每一层都承载着独特的叙事与视觉意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作品《碳折叠NO.1》。艺术家唐征维用立体纸艺术对中国传统剪纸进行了创新,在视觉冲击中引发观众对生态、资本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思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观众在艺术家崔小清的剪纸染色作品《千字纹计划》前留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上,艺术家李寒轩的作品《影灯·对镜》。这件交互式装置作品融合了传统皮影、实体布景与动作捕捉技术,以经典皮影戏《穆桂英挂帅》为叙事舞台,打造出戎装披挂背后属于少女的英雄梦空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12月28日,北京南池子美术馆,庭院里的水景区域“游”来了六组火红的锦鲤群,这是艺术家崔小清的装置作品《游弋》,整体是以机械形态的剪纸纹样组成的抽象鱼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