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化思想领域第一次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诸子百家相继出现,都试图用自己的价值体系解释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在各种名师大家中,用今天的视角来看,墨家似乎是最“正确”的一个。它的思想体系中的“兼爱”“非攻”等核心价值观都比较接近如今的主流思想。那为什么这样一个“先进”的学派,在战国后的一千多年里就几乎彻底沉寂了呢?



草根出身的大思想家

讲到墨家,自然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墨子了。墨子的出身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尽管祖上阔绰过,但在他这一代已经只是一介布衣,而他本人最开始也只是个普通的手工业者。

尽管落魄,墨子的贵族血统还是让他能够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因此墨子在年轻的时候不仅从事基本的劳动,也阅读了不少的儒学著作,理论和实践知识都有不少的积累。事实上,这也是他相对于当时的其他知识分子所具备的一种优势。



后来,为了探求更多的知识,掌握治国安民之道,墨子开始四处游学。一开始,他求学于当时最有名的儒家,但在学了一段时间后,他感到儒家的思想虽然大道理不少而且看起来也很正确,但不少都严重脱离实际,是普通大众很难达到的。于是,墨子便萌生了脱离儒家的思想体系,自己再创造一个新的学说的想法。

后来,墨子凭借着自己多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成熟思维逻辑,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创立了墨家学派。他在各地讲学,传播自己的理论,很快便吸引了一大批人来做他的徒弟。这些人以手工业者和一些社会底层人士为主,对墨家这种扎根于基层的学派更加认同。就这样,墨家的势力逐渐做大,形成了一门能够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显学”。



扎根于基层的理论体系

墨家的思想与儒家有不少的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非常强调“仁义”。然而,儒家的仁义一般有亲疏之别,更加强调亲人、朋友和君臣之间的仁义。而墨家的核心思想中则有“兼爱”这一条,就是要求人们要对世间众生都有平等的爱,要让仁义融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墨家的“仁义”思想还有另一个要点,那就是“非攻”。大家都知道,战争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典型“人祸”之一,绝大多数的平民老百姓都是极其厌恶战争的。墨家也反对战争,也提倡和平,但并不是像很多儒生那样凭空喊口号。他们反对的是统治者为了一己私欲发动的侵略战争,但并不反对“正义的战争”。毕竟,当敌人已经将你抢得一无所有,甚至还想要你的命时,你除了拿起武器反抗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呢?



可以说,对于“仁义”的不同理解,是墨家与儒家的本质不同之一。作为草根出身的哲学家,墨子非常清楚儒家那套高大上的道德标准并不适用于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仁义道德要想广泛传播,必须要让社会的最基层都广泛认同才行,而墨子的一生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全社会的仁义之道。

除了思想,墨家在科技方面也有着相当高的造诣。作为一名可以媲美鲁班的能工巧匠,墨子生来就对宇宙中物质规律充满了兴趣。



墨子或许是历史记载中中国最早研究“力”这个物理概念的人了。他明确地指出物体的力和它的重量无关,而且也推测了类似于“力产生加速度”的理论。这在当时的世界是相当领先的。

而墨子最有名的科学发现,便是小孔成像了。他不仅发现了这一现象,还正确地总结出光直线传播的规律,其思维逻辑的缜密可见一斑。



在怪力乱神方面,出于时代的局限性,墨家并没有否定鬼神的存在,却用了一些朴素的唯物观点去解释它。他们“兼爱”了那些逝去的灵魂,认为他们会在死后对特定的人进行报答或报复。通过这一点,墨家劝谏活着的人做好自己,不要害人。总的来说,虽然墨家相信鬼神,但并不迷信“天命”,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与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其说墨家已经具有了不少当代价值观的影子,不如说它和当代价值观一样,反映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朴素是非善恶观。那么,这样一个朝气蓬勃,似乎从思想界到科学界都可以引领时代的学派,怎么就在战国后迅速没落,以至于后来的一千多年里几乎销声匿迹了呢?

过度理想化的“苦行僧”

有这样一个段子,说是一个农民夸口说,如果未来自己有钱了,只要国家有困难,自己就愿意捐一个亿出来。但当别人问起他愿不愿意捐一头牛时,他马上拒绝了,因为他家里真有一头牛。

同样的,墨家的理论虽然很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但真的要践行起来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人对墨家的态度都是“给予除了实际帮助外的一切支持”。

与其他学派相对松散的组织体系不同,墨家是一个相当严密的军事化组织。从墨子开始,历代墨家的领导人一律称为“钜子”。钜子在组织中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威,所有的墨家子弟都必须严格服从钜子的领导。而墨家内部又有一套自己的严格法规,凡有违背者轻则逐出墨门,重则死罪难逃,哪怕是钜子的儿子都不是例外。



为了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墨家内部也非常讲究“统一性”。他们不仅要求组织成员都统一按照墨家的指导思想来做事,其终极目标也是实现全天下思想的统一。这种观点的主要成因是对当时儒家内部派别林立的不满,但讽刺的是,在墨子去世后,墨家内部也迅速分裂,陷入了派系之争。

而墨家最难以为普通人所接受的,则是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比起喜欢高谈阔论的儒家,墨家更加重视社会实践。这使得绝大多数的墨家子弟都是一边从事工农业的劳动,一边钻研学术知识,这样一天下来,基本上也没什么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了。而墨家又厉行勤俭节约,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很多人都难以忍受日复一日的又穷又枯燥,还要时刻提防着触犯国法和“墨法”的生活。



在乱世,还有不少生活艰苦但又满怀理想的人愿意加入墨家这个大家庭。而到了治世,跟着吃肉的地主老爷都有汤喝,又有几个人愿意为了遥远的大同理想而吃糠呢?

普通的劳动人民不愿意追随墨家,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王公贵族们更是如此。即使像勾践这样能吃苦的,也只不过是为了日后的好日子奋斗罢了。这样一来,墨家也注定难以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最终在战国时期势力逐渐衰弱下去。

或许是因为令行禁止的管理方式,墨家在以法为尊秦国一直备受推崇,以至于在始皇帝焚书坑儒时墨家受到的迫害都相对较轻。但一到“独尊儒术”的西汉,墨家作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立即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最终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销声匿迹了。



结语

诸子百家中,墨家可以说是少有的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学派,但遗憾的是,它并没有回到人民群众中去,甚至可以说,它的消亡正是人民群众的一种选择。过于追求远大的理想,而几乎完全忽视了人的七情六欲,使得绝大多数人最终对其敬而远之。任何先进的理念,任何正确的理论,都是需要由人来执行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觉悟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理想,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将理想落到实处。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