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黄河怀有深厚的特殊情感。在他的诗词作品《沁园春·雪》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描绘就是磅礴壮阔的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

1952秋,毛主席利用中央批准他休息的时间,出京对山东、河南境内的黄河决口泛滥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进行了现场视察。

在视察河南时,于黄河大堤附近看到一名昔日的老战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道:“毕营长,别来无恙啊!”

毛主席与毕占云已有二十载未见,彼时毕占云已是河南军区副司令。

二十年前,他们在革命的征程中共同奋斗,如今在黄河之畔再次相遇,感慨万千。

毛主席紧紧握住毕占云的手,眼中满是关切与喜悦,那么毛主席和毕占云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呢?



放走共产党人

毕占云出生于1903年四川广安县的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生活艰难。

1922年,毕占云离乡来到成都参军,数年后出川入湘军。

在大革命时期,湘军加入北伐军,毕占云和他的部队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在军队中,他凭借自身努力,从普通士兵一步步晋升为排长、连长、营长。

在国民党军队中,他虽担任要职,但内心却倾向于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大肆围剿共产党人,他对国民党的这种行为极为不满。

毕占云营下的两个连长是武汉政治学校毕业的共产党员,他们在部队中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传播着共产党的革命真理,教士兵们唱《国际歌》和少年先锋队队歌。

毕占云虽有所察觉,但他心中对穷苦百姓有着深深的同情,对进步思想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他深知共产党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所以并没有对两位连长的活动进行干涉。

当上级要求毕占云实行“清党”,并密令他将这两位共产党员连长处决时,毕占云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一方面是上级的命令,违抗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是心中的正义和对共产党的认同。

最终,毕占云毅然选择了正义,他不愿意做对不起共产党的事情。

他找到两位连长,坦诚地说:

“共产党是好是坏,我心中有数。现在团部要进行‘清党’,我留不得你们了。”

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光洋放在他们手上,让他们各奔前程。

当晚,两位连长便悄悄离开了军营。

上级得知此事后,对毕占云私自放人的行为大为不满,多次进行追查。

但毕占云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巧妙地搪塞了过去。



不打红军的营长

1928年夏,毕占云随部队被派到湖南桂东地区参与“围剿”红军。

桂东位于井冈山南麓,红四军曾在此建立政权。

在这里,毕占云亲眼目睹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看到了“红军是解放穷人的队伍”“欢迎敌军士兵拖枪到红军里来”等宣传标语,也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给当地穷苦百姓带来的种种好处。

这片红色江山,充满着祥和与光明,穷人翻身做主,百姓安居乐业。

穷苦出身的毕占云对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越来越喜欢。

一次,毕占云部与朱德率领的红军在距桂东60里路的地方相遇,两军相距仅100多米。

毕占云看到红军队伍,想起他们为百姓做的好事,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红军是为了穷苦大众而战,与自己内心的正义不谋而合。

于是,他毅然下令不许开枪,有意为红军让路,最终红军得以安全离开。

从那以后,毕占云在与红军的多次交战中,都采取枪口向上的政策,成为国民党军中一名不打红军的营长。然而,他的这种行为却让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处境越来越糟糕。

国民党军队整编时,蒋介石为独揽军权,将非嫡系部队全部缩编。

毕占云的部队作为杂牌军,不仅由营变成了连,毕占云也由营长变成了连长。

毕占云看着自己的部队被如此对待,心中对国民党更加失望。

他知道,在国民党的统治下,自己和手下的士兵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而红军那边,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也更加坚定了他弃暗投明的决心。



弃暗投明

毕占云所部多为穷苦百姓,他们被抓入伍,并非蒋介石嫡系部队,在国民党军中难以得到重用。

当他们来到桂东地区,看到井冈山的革命之火熊熊燃烧,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当地百姓亲如一家,心中充满了向往。

红军在汤湖、左安一带俘虏了毕占云部的士兵后,不仅没有虐待他们,反而热情款待。

给他们提供好酒好菜,讲解红军纪律,让他们明白红军是为劳苦大众服务、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队伍。

这些俘虏被放回后,纷纷向毕占云讲述在红军中的所见所闻,他对红军的好感更深了。

此时,朱德和陈毅以四川老乡的身份给毕占云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和期望,欢迎他弃暗投明,加入红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尽一份力。

毕占云看到信后,心情十分激动。经过反复思考,认定只有投奔红军才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毕占云先派原营部副官化装成老百姓与红军联络。

陈毅热情接待了联络人,一起商定了毕占云部起义的有关事宜。

然而,毕占云与红军秘密往来的事被阎仲儒发现,遭到监视。为保证起义成功,毕占云决定立即起义。

1928年10月26日,毕占云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茨坪。

陈毅亲自来迎接,毕占云心中满是感慨。

朱德代表红四军正式宣布毕占云所部为红四军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陈毅安为党代表,陶云清为副营长。

毛泽东亲切地对毕占云说:

“现在回去是不可能了,就留下来在这里学习,都会打枪吗?”

毕占云表示自己和部下都是搞地方工作的。

毛泽东接着说:

“搞革命要懂得军事,我们以前就是不懂得军事,吃了很多苦。”

随后,毕占云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主席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专门提到毕占云,这一记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毕占云的起义行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毕占云成为国民党军队“率部起义第一人”

,这一壮举为后来大批国民党部队的起义、投诚树立了榜样。



屡立战功

1932年10月,在建黎泰战役中,毕占云率领第一九零团奋力冲杀,最先攻入城内。

1933年2月,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毕占云奉命率领第六十六师与兄弟部队一起向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师发起全线攻击,取得黄陂、登仙桥大捷。

长征以来,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毕占云负责遵义城的防务时,遇到了革命伴侣刘彩香。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们虽近在咫尺却只能匆匆别离。

后来在毛儿盖,他们在一间临时安置的空房间里举办了简单的婚礼,连喜糖都没有。

1932年,毛主席经历政治挫折,毕占云与毛主席被迫分开,但他们都在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1936年10月,西路军西渡黄河后,面对军阀马步芳的“马家军”。

双方力量悬殊,西路军粮食短缺、武器短缺。激战一个多月,西路军战斗力大大减弱。

1937年1月,军长董振堂等3000多将士在高台战役中壮烈牺牲。

毕占云率领干部团奋力冲杀,始终未让“马家军”踏进西路军总部一步。

3月,西路军兵分三路突围,毕占云率领的部队仅有1000人,持有枪支也仅仅100余支,几百发子弹和部分大刀。但他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历经千辛万苦返回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毕占云历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参谋处处长,冀东军区司令员,太岳军区参谋长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内战,毕占云又参加了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7年2月27日,毕占云在郑州逝世,享年73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