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红色藏品展陈馆、“一站式”综合办理窗口、1200平方米多功能活动空间……去年8月,拥有三大功能区域,面积达4526平方米的松江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谷阳北路30号)完成新址建设,其占地面积、服务质量均迈入全市前列。


运营一年多来,依托全新服务阵地,从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到建设红色文化“精神家园”,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以贴心、高效、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全区退役军人之家”。

“一站式”服务

实现返乡无忧

“战友们,欢迎回家!”伴随着工作人员的暖心问候,145名肩披绶带、胸佩红花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光荣返乡。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综合窗口,他们办理完成了包括退役报到、组织关系转接、经济补助等政务服务事项,每人业务办理过程用时不到5分钟。


作为退役军人返乡“首站”,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报到是服务中心为退役官兵们送上的首份“大礼”。今年退役季,中心特设军人退役综合办理窗口。在市一网通办“军人退役一件事”线上办理系统支持下,退役官兵可提前完成线上信息录入,线下窗口集中办理多项报到业务,只需跑一趟,便能完成所有相关手续。“线上+线下”的高效联动,实现了“一网办理、一站受理”的目标。


常态化关怀

解决急难愁盼

除了用心优化服务流程,在退役军人优先优待、尊崇关爱常态化工作机制的运作下,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抚帮困、权益维护等各项服务持续推进,切实解决了广大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


“中心帮我解决了大难题,真是太感谢了。”就在今年年初,退役军人小张将一面写有“帮扶解困办实事,真情服务暖人心”的红色锦旗送至中心,向工作人员表达真挚感谢。原来,由于退役后尚未建立医保账户,一场大型手术使小张自费7万余元,让小张和家人陷入困境。在审核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申请名单过程中,中心工作人员注意到了小张的特殊情况,主动对照相关适用政策为其争取到了最佳医疗补助方案。今年1月,总额达4.6万余元的医疗补助打入小张账户,解决了整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是离退役军人最近的‘家’。”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朱海清告诉记者。近年来,按照服务保障全覆盖“五有”要求,中心不断完善新时代军人入伍前、服役中、退役后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2024年中心累计受理大额医疗支出专项帮扶援助66件,开展五类人员专项帮扶107人。此外,广富林印象城、永丰仓城老街、泗泾镇双拥文化街等6个“拥军联盟”持续延伸拥军触角,为各属地退役军人输送服务保障。

两大展示馆

擦亮“红站”品牌


一级英模奖章、中国人民解放军臂章、陆军上校领章……步入位于中心1号楼3层的红色展陈馆,来自退役军人收藏家郭乃兴珍藏的800余件红色藏品分列8大展区,述说着红色历史的辉煌记忆。2层双拥展示馆中,竹编、剪纸、版画等各式非遗手作品与双拥文化有机融合,将多年来区双拥工作的发展历程一一呈现。


围绕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中心聚焦融合,谋求创新,持续擦亮“红站”品牌。2023年11月,“上海市百名市民收藏家”郭乃兴受聘名誉馆长,展馆累计引入各类红色藏品1.5万余件。与此同时,中心成立专业讲解员队伍,以史为言,生动讲述红色文化,致力打造集历史展览、教育培训、红色研学、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两大展示馆联动“打卡”,公众均可免费预约参观,自去年8月投入使用至今,累计服务人数近2500人。

6支服务队

打造“精神家园”

若将两大展示馆看作传播红色文化的一线阵地,活动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茸军之家”则被称为建设红色队伍的“精神家园”。


走进位于中心3号楼的“茸军之家”,声乐室、乒乓室、影音室、舞蹈室等10余个多功能活动空间长期免费开放,各类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此外,“茸军之家”书画沙龙、区退役军人书画展等多样文化活动推陈出新,辖区内诸多退役军人文化人才齐聚一堂。


筑牢红色阵地,离不开红色队伍的培养。基于场地支持与中心的大力培育,“老兵讲故事宣讲团”“老兵合唱团”“韶华女兵”等6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持续发展,团队成员以艺会友,各抒所长,同时播撒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


“老兵讲故事宣讲团”由16名退休老兵组成,自团队成立以来,成员走进区属多个街镇、高校、企业,累计开展990余场红色宣讲,受众达9万余人。作为松江区区域化党建红色品牌,“老兵讲故事”系列宣讲已拓展至全市8个区,成为许多单位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的重要选项。


“丰富的活动空间满足了退役军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拓宽了区双拥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宣传途径,实现了‘1+1>2’的志愿服务效果。”朱海清介绍道。从生活化、人文化、趣味化的服务内容,到参与式、互助式、自主式的服务方式,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正在完成从服务站点到“军人之家”的升级蜕变。

来源:上海松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