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踞在国药架上的“国民神药”龙胆泻肝丸,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上火的良方。
然而在2003年的时候,新华社记者朱玉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这种神药的成分马兜铃酸,会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
这篇揭露真相的文章瞬间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动摇了人们对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固有印象。
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揭开“国药秘密”的朱玉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那些曾因服用龙胆泻肝丸而患上尿毒症的普通百姓,又承受了怎样的命运折磨?
从文科出生到新闻记者的朱玉
1963年,朱玉出生在北京的一户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杰出学者,父亲的学术造诣很高,所以在朱玉家,最不缺的就是书,家里的书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类书籍。
正是受到父亲的熏陶,年少的朱玉就对读书和学习情有独钟,她经常像“跟屁虫”一样跟在父亲身后,听父亲讲古今中外的故事,吸收父亲博学的知识。
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给她太多玩乐的时间,但她也没觉得学习有什么痛苦,反而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强的好学精神。
上高中后,朱玉品学兼优,成为语文老师的得意门生,1982年,朱玉高考时,国家开始重视科技发展,理科成了当时的热门。
朱玉毅然决然选择踏入了理科领域,希望通过科学知识改变祖国,然而第一次高考,朱玉因为太紧张而发挥失常,错失了北大的机会,不过这次失败并没有打击她,反而更坚定了改学文科、重新学习的决心。
一年艰苦复读后,朱玉参加第二次高考,考试结束后,朱玉填报志愿时却胆怯了,只敢填报北师大的专业。
父亲看她这样,鼓励她报考北大中文系,朱玉听听从父亲意见,鼓起勇气填上北大,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朱玉焦虑不安,生怕再次失利,庆幸的是,她如愿被北大录取,进入梦寐以求的中文系学习。
上大学后,朱玉虽说勤奋,但与其他同学相比成绩平平,常处于班级排名的末位,她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学习。
1986年毕业时,当年的大学生还都是统包分配的,其他同学都分配到了好单位,但朱玉分到了新华社,开始从事平凡的新闻写作工作。
第一次采访任务,朱玉被安排去北京人艺采访,她早早就到了约定地点,还特意查看了剧院演员资料,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但是那次采访中,朱玉只能站在一旁,听老记者提问,不过,这倒没有让朱玉感到低沉,她知道作为后辈,她能做的只有学习,久而久之,朱玉磨练出了独当一面的采访和写作能力。
当她的稿件登上《人民日报》等大报时,朱玉由衷地喜爱上了新闻这一职业,从一个普通的文科生,朱玉终于成长为出色的记者,这充分展现了她的天赋和潜力。
而她真正在新闻界大放光彩的还是在2002年的那次......
龙胆泻肝丸事件:一场挽救生命的抗争
2002年,朱玉参加了一次病人座谈会,主持人自称是一名重病患者,朱玉注意到主持人面色暗淡,穿着也比别人厚重,散会后,朱玉主动过去询问,主持人说自己得了尿毒症。
朱玉感到非常惊讶,主持人看上去很年轻,平日里又与医疗卫生领域接触较多,怎会患上这样的疾病?主持人简单说了句:“吃了龙胆泻肝丸。”
朱玉一听大吃一惊,都知道龙胆泻肝丸是传承近千年的名贵中药,就算近代西药传入中国,它的销量依然居高不下。
据说能治头晕目赤、耳鸣、胁痛等症状,最常用于治疗“上火”,这位主持人就是因为长期上火,吃了同事推荐的龙胆泻肝丸,结果不仅上火症状消失,还患上了尿毒症。
朱玉觉得如果真是这样,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的患者肯定不止一两个,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听到这样的事情都会一带而过,更不会记下来,但朱玉却记下来了,还要去调查出真相。
离开此次座谈会前,她让主持人准备详细资料,春节后,朱玉收到主持人来信,还有三人联名,均声称因服用龙胆泻肝丸患上尿毒症。
朱玉带着信去求教肾病专家,据专家介绍,这种尿毒症病人肾上细胞几乎全无,属于“马兜铃酸型肾病”,原来马兜铃酸属于致癌物质,而在2003年以前,龙胆泻肝丸的组成中含有马兜铃酸。
了解清楚来龙去脉后,朱玉决心揭露真相,2003年2月,她在新华社发表题为《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的调查报道,直接点明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由官方发布,内容涉及中医,这篇文章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很多医学专家站出来支持朱玉的报道,而这也统计出:仅2003年以前吃龙胆泻肝丸患上尿毒症的就有10万多人!
这么多患者的医疗费用能压垮无数家庭,更不用说痛苦的透析过程,一个尿毒症患者每年的医疗和透析费用可以达到几十万元,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而这10万名患者中,许多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这对他们的家人也是雪上加霜。
原来在古方中,龙胆泻肝丸使用木通,后因需求增加,有人偷换成含马兜铃酸的廉价关木通,尽管配方已恢复,但数十万患者的病情无法挽回。
看到报道的部分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因,纷纷起诉知名药店,但均以失败告终,其中28位患者起诉存在了335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指责其龙胆泻肝丸所致的尿毒症,然而官司胜诉的希望渺茫。
虽然患者没得到赔偿,但朱玉的报道警醒了无数人,避免更多健康受损,她将龙胆泻肝丸与患者的疾病联系起来,推动药监部门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避免无数家庭步入绝路。
这场抗争没有白费,朱玉凭此斩获年度十大新闻奖,她以一名记者之名,挽救了许多陌生的生命,她的勇气和正义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今天,龙胆泻肝丸依然在药店出售,但它的故事提醒人们,传统不等于安全,任何药物都需要谨慎服用,切不可盲目相信传说。
我们要学会辨别诱惑,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不仅仅是朱玉的使命,也应该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她始终站在新闻报道的最前线,用笔杆子记录着一个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
朱玉的声音:从报纸到新媒体
这件事之后,她看到了作为新闻记者最闪光的点,从那之后,她又报道豆奶中毒事件,深入调查商家的生产流程,最终使數百名受害学生得到公道,面对悲惨现实,朱玉永远选择迎难而上。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朱玉第一时间请示领导,主动申请赴灾区采访,在遍地狼藉的废墟上,她见证了生与死的残酷博弈。
她还亲自采访了“最牛校长”叶志平,将他无私护校的高尚品格展现给世人,朱玉把灾区见闻化作一篇篇触动人心的报道文字,《天堂上的云朵》这篇报告文学,她甚至是流着泪写就的,多年后,一提到汶川,朱玉仍难掩当时的悲痛。
时过境迁,互联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朱玉也在积极拥抱新事物,通过新媒体传播她独特的声音。
2012年,她开始担任新华社音视频部副总监,带领团队拍摄多部视频作品。
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朱玉导演了一则宣传“一国两制”的创新MV,MV采用动画与人声结合的方式,同时使用粤语演唱,充分体现大时代的包容与开放。
2020年,朱玉奉调前往香港开展新闻工作,她还开通了个人微博,与网友分享在港生活见闻。
她不仅报道重大事件,有时也会分享一些生活琐事,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个全新的朱玉,2021年,她透露自己不小心受伤,文中还透露她儿女双全,女儿很贴心,儿子却显得冷静倔强,生活幸福美满。
朱玉与一位帅气的香港警察合影时,更像是一个会追星的少女,她用另一种开朗欢快的语气,诠释着这个多元丰富的世界。
2022年8月,朱玉结束香港工作回到内地,如今已耳顺之年的她,应该正在享受退休生活,我们似乎很久没有看到朱玉的新作品了,但她的故事会以另一种形式在这个时代继续传播。
相信她一定会带着行囊,和家人一起游历大好河山,用乐趣的心情感受生命的美好,我们也期待着,朱玉会在新时代给我们带来更多动人的声音。
龙胆泻肝丸事件虽已过去多年,但相关疑问至今难解,同仁堂虽换用“木通”代替“关木通”,然新配方功效仍不明。
公众是否该继续购买龙胆泻肝丸,药效是否达标,至今无法下定论,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调查,给公众一个明确答复。
在答案揭晓前,消费者在购买时须谨慎,且遵医嘱用药,龙胆泻肝丸之谜,期待早日揭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