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利好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好,这里是谈古论今。

春节来了两个好消息,我特别兴奋:

一、除夕放假终于写进规定。

不用再为赶路耽误团圆饭,一家人可以好好团聚了。

二、烟花爆竹开始解禁。

这才对嘛,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

几个解禁的城市很有意思:

南海重镇佛山——年货市场又要热闹了,商贩吆喝声里,到处飘着爆竹味;

中原大地郑州——街巷里又热闹起来,街坊邻里说笑声中,传来阵阵鞭炮响。

东北城市鞍山——铁锅炖和鞭炮香混在一起,让人心羡。

这些地方带了个好头。

媒体特意选这些城市来报道,意思很明显:

让鞭炮声重回中国年!

这股年味正在全国蔓延,越来越多的城市跟着行动。

有感于此,谈谈三点认识:

一、这些年的年味淡了,就是因为缺了这烟火气

前天路过小区,我听见邻居家的孩子在数日子。

他掰着手指头,算过年要放多少鞭炮,小脸上满是期待。

那股兴奋劲,让我想起小时候:

大家都在门口放鞭炮,空气里满是年味。小伙伴们互相攀比,今年谁家的炮仗响。

如今,这熟悉的场景要回来了。

这,才是我们要的年味!

十年禁放史,数字最说明问题:

2017年,444个城市禁放烟花;2018年,一下子涨到803个。

广州深圳的禁令最严,连过年放个小鞭炮都不行。

十年走下来,结果很明显:

一刀切,只会让年味越来越淡。

三年疫情已经够憋屈了。

现在经济不景气,老百姓更需要一个红火年。

去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表态了:

“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根本就没有全面禁止的说法。

烟火气,才是咱们中国人过年最大的期盼。

二、政策转向并不偶然

这政策转向,来得非常及时——

它既顺应民心,也为传统年味开了一扇窗。

每年除夕夜的十二点,鞭炮声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声音不分贫富,不分地位,是所有人平等的、共同奔赴。

有人放大炮,有人放挂鞭,此起彼伏的声音就是最热闹的新年祝福。

这是人间最公平的声音,也是最纯正的年味。

有人说现在条件好了,不放炮也能过年。

这话听着有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前天下班路过胡同口,我看见张奶奶正给孙子讲她小时候放炮的故事。

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孩子听得眼睛发亮。

这场景让我忽然明白:

爆竹声不仅热闹,更藏着我们对来年的期盼。

三、放鞭炮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印记。

它不光是年味的标配,更是几千年的传统积淀。

每次听见鞭炮声,我就想起小时候和爷爷一起放炮的情景。

这响声里有传统文化的力量,正是这些传统,让我们记住自己是谁。

世界上有几百种过年方式,偏偏只有中国人讲究爆竹声中辞旧岁。

这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密码,是刻在骨子里的民族记忆。

好在春节已经成功申遗。

可泡菜、针灸、传统武术、元宵灯会都被别人抢了去。

听说韩国又打起了烟花爆竹的主意。

记得小时候,年味总是从大年三十的早上开始——

爸爸贴春联,妈妈蒸年糕,院子里飘着硝烟味。

大家都在准备除夕夜的团圆。

这份期待,这种幸福,就是最朴实的中国精神。

如今看见儿时的场景重现,心里就暖暖的。

这才是我们要守护的年味,这才是最该传承的文化。

守护传统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让传统在现代绽放新光彩。

该有的环保意识要有,该有的文明习惯要有,但年味也一定要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把过年的喜庆搞起来,把烟花放起来,把年味找回来!

这才是中国人该有的年,这才是最火红的春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