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53年,林徽因在工作证上的一张留影,49岁的林徽因脸庞憔悴,消瘦见骨。

谁能想到,昔日的民国第一女神,今日竟容颜凋零如斯。

而谈及林徽因,人们想到的更多是她被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争相追求的情感往事。

但是其实,情感不过是林徽因一生中的边角料,林徽因真正呕心沥血,付诸一生努力的,是她的事业。

林徽因在东北的工作足迹



林徽因在东北大学办公照片

1928年,林徽因从美国毕业归来后,便接受了东北大学的工作邀请。成为当时该校仅有的两位建筑系教授之一。

在此期间,林徽因除了正常授课,还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设计作品。



这是1928年,林徽因设计的吉林西站,放之于今日,也是最具文艺气息的火车站。

比起如今千篇一律的豪华火车站,更让人倍感温馨。



林徽因设计的东北大学校徽

这是1929年,林徽因设计的东北大学校徽。采用了“八卦”、“甲骨文”等中华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如今的东北大学校徽

比起如今这枚简约的校徽设计,林徽因设计的校徽更凸显的内容丰富。

据说,1930年,当时的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倾慕于林徽因的才华横溢,有心想要将林徽因收为自己的家庭教师。

但是,尽管彼时少帅权势滔天,林徽因却不想与之过多纠葛,加上当时林徽因肺病发作,便于当年离开了东北大学。

呕心沥血保护古迹

1931年之后,林徽因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

此后花费十余年,她风餐露宿地奔走于十几个省之间,测绘与保护古建筑。



这是林徽因在测绘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场景。

在此之前,日本建筑学者曾狂妄叫嚣,“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的木结构古寺,要观看真正的唐代古寺,还得到他们日本”。

这让林徽因非常不忿,心中憋了一口气。于是,林徽因在古迹的测绘中,尤为重视唐代以前的古建筑存在的线索。

终于,在1937年,林徽因在五台山的深林之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

当时,林徽因忍不住双眼含着泪水,向着寺中唯一的一名老僧鞠躬。

而佛光寺,在这深山中静待了千余年,终于也等来了林徽因。



在风餐露宿中,林徽因虽然让千百座古迹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她自己却常年受冷风侵袭,肺病也愈加严重得不可逆转。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在此期间的1933年,同乡女作家冰心,还颇费心机地撰写了一篇《太太的客厅》的文章。

以此来嘲讽林徽因犹如一名不知亡国恨的“交际花”

然而,当林徽因本人收到好友寄来的《客厅》的报纸时,她正好是在野外,手里拿着古迹测绘稿检查,一边吃着残羹冷炙。

对于寄来的这篇《客厅》,她甚至于不屑回应。

病魔煎熬中依然硕果累累



到了1949年,林徽因的肺病已经到了晚期,医生甚至给她下了仅有半年生命的通知。

所以,这一年,当得知女儿梁再冰要去参军入伍时,林徽因大张旗鼓地为女儿送行,并拍下了照片。

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有限的余生,是否还有机会见到女儿。

而林徽因,最终靠着自己的意志,扛到了1955年4月。

在此期间,林徽因设计出好多足以震烁古今的作品。



这是林徽因在1949年后设计的八宝山公墓。她依据山势而设计,将整个公墓设设计得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以慰烈士们的英灵。



这是林徽因在50年代初,参与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林徽因的主要设计工作在于须弥座的纹路设计。她将原来的木棉花花纹,改成了我国自有的牡丹、荷花、菊花的花纹。对祖国的深情,尽在细节处流淌。



1953年,生命快到尽头的林徽因,依旧在为保护古建筑而奔走。

当得知市里打算拆掉古城墙时,林徽因奔走呼告,和吴晗据理力争。

尽管林徽因为此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没能将诸多古建筑保存下来。

去世后墓碑铭文的肯定

1955年4月1日,熬着肺病工作的林徽因,终究还是长逝了。



去世后,林徽因被安葬了她自己设计的八宝山公墓。

墓碑上篆刻的“建筑师林徽因”,是对她一生功绩最直接的肯定。



虽然生前和去世后,都曾有一些因嫉妒而抹黑林徽因的言语。

但这些都无法遮掩得住林徽因的光芒,她终究还是当之无愧的“民国第一才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