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代表建筑,在这个建筑之上蕴含的是这个民族深层次的精神烙印。
这个建筑可能是流传已久的古建筑、也可能是近代具有代表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就像是美国的白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以及中国的故宫,这都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著名建筑,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这是现代中国的著名地标。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也和著名建筑有关,他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几座建筑之一。
因为这座建筑以及在这座建筑里开会的人十分重要,这就相应的将这座建筑衬托的非常庄严肃穆,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许多人可能只在电视上从央视转播中看到人民大会堂开党代会的场景,当然也有少数去北京旅游的人进人民大会堂参观过。
无论我们通过哪种方式了解到人民大会堂,大家一定会被它的庄严、肃穆、端庄大气所震撼。
因为人民大会堂的特殊性以及在一定时期内(每四年开大会)的极端重要性,一般人很难接触到它。
即使每天都有预约开放名额,但运气不好的话我们也很难抢到这个名额。
但如果说请你在人民大会堂吃着火锅唱着歌,你会怎么想?一部分人的直观反应是“大白天做白日梦”,但就现实来看你梦里边想象的这一幕在今天还真能够实现。
有些人会惊讶到:“人民大会堂竟然能够吃着火锅唱着歌?”先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婚礼,在大会堂举办的婚礼是不是传出去倍儿有面子?
婚礼本就是十分神圣、庄严、有纪念意义的人生大事之一,如果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婚礼那更是终生难忘。
因为中国人说到底也是讲究面子,人民大会堂举办婚礼能给足人们面子。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是各个明星在一些城市举办演唱会的时候,他们不是随便搭一个舞台就能行的,至少也是在这个地方的省体育馆、奥体公园、市体育馆这种标志性建筑举办。
我们的婚礼亦是如此,虽然现在乡镇还流行在自家门口露天而席,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专业承办婚礼的酒店举行结婚仪式。
尤其是一些著名旅游城市如三亚,他们就有承接婚宴的酒店和场地,只是这个价格肯定不一般。
当然除了在酒店举办婚礼之外,一些著名建筑也逐渐成为婚礼举办地。先不说人民大会堂,就是一些地方标志性建筑也开始逐渐承接这种商业活动,举个例子:郑州的黄河迎宾馆。
熟悉郑州黄河迎宾馆的人都知道,有一条废弃铁路直接通道迎宾馆院内。
因为每次毛主席乘坐火车南巡的时候都要途经郑州,他老人家在郑州下榻的地点就在黄河迎宾馆。
所以为了安全着想、为了节约时间铁轨就直接修到了黄河迎宾馆院内。现如今黄河迎宾馆虽然还会接待重要干部但级别已经没有那么高,所以它也开始承接各种婚宴、商业活动。
话说回来,为什么人民大会堂也开始承接这种演唱会、婚宴、大型会议等商业活动呢?
这中间有它自己的一个发展历程,每个社会现象背后都有深层次的物质动因。
1979年1月27日晚,邓颖超正式宣布:“人民大会堂将重新向各界群众开放。”这也是人民大会堂在动荡过后的再一次开放,无论男女老少又能再一次目睹这个大厅的风采。
但是随着大会堂的再次开放,一些运营、维护和人员费用也相应的水涨船高,到了1980年,人民大会堂每年的净支出已经达到数百万元,但是收入较之支出是九牛一毛。
以前人民大会堂收入渠道只有两个:入场5毛的门票以及在《江山如此多娇》绘画下的收费合影。
长此以往的入不敷出给人民大会堂运营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在1984年人民大会堂负责人秉持着上级的批示,以“自给自足”为口号开始尝试开放大礼堂从事商业接待的活动。
此时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开始逐渐向群众开放、宴会厅也可以申请就餐、议会厅在审批之后能够租借。在多种措施施行下,人民大会堂很快是实现了自给自足并且实现盈余。
1990年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综合服务开发中心”,进行专门的业务洽谈和对接,到了1991年,人民大会堂每年盈余达到了2000万元。在兼顾自身的同时,还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虽然每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商业活动数量多少、规模大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部分数据我们还是能借鉴参考的。
从1979年-2004年人民大会堂共接待游客5040万人次,每年承办的商业活动有3000多次,仅2003年人民大会堂的收入就是1979年的百倍还多。
现在人民大会堂还开房了国家级大厅和省级大厅,如果你想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婚宴等活动也可以随时预约。
目前一间省厅的费用每天在12万-15万左右,将之与场地的特殊性这个价格相对适中。
那么问题来了,有的人就好奇人民大会堂盈余最后到去哪了呢?
既然在1991年人民大会堂的财政盈余就达到了2000万元,那这么多年来随着物价上涨、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生活,那人民大会堂的商业活动一定少不了,赚的钱也是越来越多。
那人民大会堂赚的钱最后都去哪了?这是大家不免要关注的问题。
1.弥补财政亏空
人民大会堂的商业活动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财政亏空。
从上文我们也能了解到,1979年人民大会堂重新向社会各界开放,开放就意味着人流、意味着需要我们投入成本进行维护。
这些成本包括人力及服务人员、安保人员、后勤人员等等,物力及水电支出、室内装潢、大厅翻新等等,财力及上述各个活动、人员的财政支出。
这些都是铁打的流水支出,但是彼时的人民大会堂收入并不高,这就使得财政亏空出出现。
而财政亏空太大也是后续人民大会堂开始承接商业活动的直接原因。因此现在人民大会堂每年的盈余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弥补亏空、支付员工薪水。
而且因为现在承接的活动多了,负责维护和运营的员工也越来越多、要发的工资自然越来越高。
2.场地的维护和升级
我们每个人还讲究“新年新气象”,人民大会堂的场地当然也要进行维护升级和改造。
因为人民大会堂特殊的性质使得它本身的维护和改造并没那么简单,大会堂内部要用到的材料是经过认真挑选、层层审核的,材料价格也因为材料本身的特殊性变得非常高。
除了每年对人民大会堂的翻新,日常的维护保养以及每次大会之前的全面检查这也必不可少。
这些都直接和人工费用挂钩,这个钱可不能指望国家出而是人民大会堂自己承担。
因为人民大会堂的业务承接、财政盈余等大权已经交给负责运营大会堂的机构,那这些钱自然是大会堂自己出。
3.用于支持社会福利
国有企业、国家直属部门每年有盈余的,除了弥补自己的亏空、留少许应急之外,剩下的都统一上交给国家用于社会福利建设。人民大会堂也不例外,他的盈余也要多少交一部分上去。
虽然中国有十四亿多人,人民大会堂即使盈利再多但也好似对社会福利杯水车薪。
但是苍蝇再小也是肉、况且我们历来强调积少成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民大会堂的盈余较之于社会福利事业也能够聚沙成塔、聚流成河。
以上就是人民大会堂财政盈余的主要流向,每年人民大会堂的财政也是要接受审计的,力争做到公开透明。
人民大会堂商业化也是一个典型代表,和郑州的黄河迎宾馆一样都是响应国家“自给自足”号召的产物。
那时候国家财政没有多余的钱来维护这些标志性建筑物,因此才有了他们自负盈亏进行商业化的开端。
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好的,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我们凭借着这些标志性建筑物的特殊价值,既实现了财政的亏空转盈余又实现了人民的期待和向往,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虽然现在的人民大会堂可以承接各种商业活动但仍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遵守。
首先国家要举办重要活动的时候,人民大会堂是不公开接待的。
其次,想要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活动,要提前申请并经历重重审核才有可能实现。
这个流程非常繁琐,因为人民大会堂的特殊性所以申请人要有这个耐心。
人民大会堂的商业化也是不少人没有想到的,自己供养自己、有余力还能够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这一点何乐而不为呢?这总比每年都需要国家填补亏空的好。
现在的人民大会堂每年都处于盈余状态,但是人民大会堂的收支是非常透明的。
从维护保养到翻新升级再到为社会福利做贡献,可以说人民大会堂也在尽己所能为社会主义社会做贡献。
那么你想不想到人民大会堂举办一场婚礼呢?
参考资料:
1. https://baike.sogou.com/m/v3129151.htm?ch=sogou.scenic.vr(搜狗百科:人民大会堂)
2. https://tv.cctv.com/2023/03/30/VIDE5DKkQar0CJJc1TD03iU9230330.shtml(央视国家记忆: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