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栋 吴萌 本报记者王晓丹
法者,天下之仪也。立法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治的质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部署,并提出要‘提高立法质量’的具体部署。提高人大立法质量,人才队伍是关键。要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和雄厚师资力量,持续抓好立法培训,积极培养法治后备人才队伍。”11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永康在黑龙江省地方立法(备案审查)研究中心集中签约和授牌仪式上强调。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要求,“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组织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人员培训,常委会党组书记亲自审定培训方案,并在邀请专家授课、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有效提高全省立法工作者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自2014年起,除2020、2022两年受疫情影响外,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每年都举办立法培训班,形成我省立法工作人员“走进高校”学法的品牌项目。
通过培训,使来自全省立法战线的骨干力量得到系统培训,法治思维得到强化,法学理论素养得到提升,立法工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近年的立法工作实践,立法的规制功能越来越强,立法的社会效果越来越好,立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量身设置培训内容 增加培训效果
“我们强化思想认识,高站位看待培训学习。为使立法工作者掌握履行职权的‘真技能’,练就提高立法质量的‘真本领’,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双近表示,为办好立法培训班,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为组织者细致规划,准确把握立法工作特点规律,认真分析立法工作素质能力急需,坚持靶向发力,走进国内知名高校,依靠其师资力量,精心设置培训课程,着力增强培训实效,为立法工作者提供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
走进高校举办全省立法工作人员培训,已成为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学习品牌。
2014年,清华大学;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复旦大学;2017年,武汉大学;2018年,浙江大学;2019年,黑龙江大学;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些高等学府,先后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法学专业为特色优势,师资力量雄厚。
培训日期,从第一期的6天,到第二期的9天,再到2016年的10天;培训人数,由60人至80人,再增加到110人,今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培训人数更是增加到了145人;培训范围,从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委办室、各市(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工委),再到省直及“两院”机关、部分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员。
每次全省立法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围绕着全省中心工作和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设计,主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立法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等内容进行授课。专题内容涉及广泛,从国家大政方针、法学理论,到国家法律制度、立法实践,以及立法技术知识,有效提升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能力水平,促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培训效果,邀请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法学会的多年从事立法工作、参与多部重要法律和法规制定的专家型领导,以及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省委党校等高校的名师、教授、学科带头人讲授,针对培训需求提供精准靶向的高质量培训。
培训时,教学学习方式灵活,采取专题辅导、分组讨论、互动教学、大会交流及现场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培训人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立法培训班是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结合我们立法工作实际需求而变化。”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主任纪晓宁说,每次培训都是“及时雨”,做到理论与实践、听课与思考、学习与讨论等相结合,突出了实效性、专业性和互动性,保证了学习效果。
紧贴工作实际 确保学以致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新形势下开展立法培训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省立法工作者素质和能力,是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一直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本领,是每次立法培训的初衷和核心任务。今年,全省立法培训学习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培训安排的10堂课,有85%的课程内容是直接与立法工作有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时鹏远,是一位长期从事地方立法工作的立法专家,他采取专题辅导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现场答疑解惑,引起了培训人员共鸣。
“课程结合立法工作实例,为大家精准讲解了立法业务实务知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有的授课内容可以直接应用到立法实践中。”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喜珍表示,这样的立法培训学习机会太难得了,今后要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载体和亮丽品牌。
“我已连续三年参加立法培训。每次参加培训,我都在不同高校的校训中汲取到不竭的前进力量,增强了做好立法工作的信心。”省人大社会委综合处副处长司德宇表示,立法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必备的技能。通过培训学习,不仅解决了对立法体例结构不够合理、条文之间逻辑性不强、立法技术不够规范等问题,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吃透上位法精神和主要内容,有效掌握立法技术规范,更善于将党言党语转化为法言法语,为立法起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今后应多举办这类培训班,为我省法治建设培养更多法治人才。
“结合培训课程内容,组织开展研讨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训学习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立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加直接地分享获得的经验,有效将培训收获转化为立良法的实际举措。”七台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邓雅文对培训中研讨交流这种更具实用性的方式给予充分肯定。
“要有法治思维和法律专业素养,这是我们做好立法工作的前提。”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德雷律师事务所主任孙蕾在研讨交流时表示,要加强重点领域知识学习,结合立法工作重点开展学习研究,强化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做好学习转化的实效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为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立好法、立管用的法。
智慧在观点交锋中汇聚,共识在思想碰撞中形成。在研讨交流、互学互鉴中,大家看到了差距,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提振了工作信心,提高了能力素质。
严格培训管理 打造人大立法“铁军”
组织全省立法工作者走进高校,进行集中封闭培训学习,既是丰富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省人大常委会提升立法质量的重要内容。
立法首先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政治素质始终是对立法工作者第一位的要求。打造素质过硬的立法工作队伍,必须锤炼思想作风。
培训期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部署和要求,重点安排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立法工作者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立法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地方人大立法工作质量和水平。
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到培训学校的校训、校歌、立法心得体会,坚持从实际出发,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每天8时,培训课堂里准时响起诵读声。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培训时持之以恒开展“晨读”活动,已成为立法培训班的一大亮点。
“朗朗的诵读声,让培训教室里充满朝气和活力。一股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仿佛回到青春、回到久别的校园,因汲取知识力量而心中涌动着兴奋与鼓舞。”
“从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抽身,重返大学校园,专心致志地进行立法专业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明方向、理思路,通过交流讨论增强对培训精神的理解、课堂知识的掌握。每次培训都收获良多,倍感机遇难得。”
“特别珍惜这次到高校参加立法培训的机会,重温学生时代学习氛围,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推动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不少立法工作者谈起参加立法培训都是感触良多。
培训期间,学员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遵守培训纪律,不迟到、早退、旷课,像学生一样心无旁骛、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听讲,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结合实践学,积极参与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展现出立法工作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短暂的培训,是精神大餐,更是头脑风暴。培训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参加培训的立法工作者纷纷表示,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地域特色立法的思想、方法和举措,为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立好法、立管用的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