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语言更是如此。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地闲话》。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马桥话的前世今生》节选。

马桥文化是三四千年前太湖流域继良渚文化之后的考古遗址文化,具有典型的古越族特征。现代上海南郊马桥地区的居民至今仍有许多与史前相似的习俗。

马桥地区的独特方言分布于冈身地带及相邻地区,具有齐全的紧喉浊塞音声母系统,有侗台语族的特征。在10个侗台语族语种的上千条词目中找到了126个语音语义都与马桥话相近的词,比对字词之间存在着颇为规则的语音对应规律。这些字词都是语言中不易借变的成分,很可能是古越语的痕迹,在马桥话中占10%左右。与台湾原住民的3种语言比对也发现了50多个对应词汇,并有较固定的语音对应规律。

由此估计,侗台语族、古马桥话、原住民语言或许是三类都源出于原始台语的亲属语言。推想若然,马桥话之类特殊汉语吴方言就成了西部侗台语种和台湾原住民语种之间的桥梁,对之深入研究将有深刻意义,并可能对南方人群源流和东南汉语方言的成因有重大启发。

一、马桥悠久的人类定居史

马桥这个地名在考古学界是不陌生的。上海南郊马桥镇发掘的马桥文化遗址是覆盖于著名的良渚文化层之上的三四千年前的印纹陶文化遗址。马桥地区位于两江入海口自然冲积形成的堤坝——冈身地带之上,地势较高而无水患,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定居。良渚时期之前,约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在马桥也有分布。虽然研究者对三个时期的文化差异原因争论不休,对马桥文化是否良渚文化的退化继承,抑或是浙南闽北传入的外来文化观点不一①②,但是马桥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从未间断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良渚文化时期,马桥作为一个滨海的平民定居点,就与良渚中心的上层贵族有着文化习俗上的差异③。在良渚文化衰亡之后,马桥地区就不再受其影响,回复了平民的自然生活方式而形成马桥文化。一个十分惊人的现象是,在马桥地区,从良渚时期就存在的墓葬方式——棺木不挖坑埋葬,而是于野外构筑草屋安放的“干栏葬”,直到解放后推行火葬前,还丝毫未有改变。仅有少数外来移民家族才有土葬。

另外,马桥人的独特装束,身穿褶裙,腰束方巾,顶戴头帕的式样竟与贵州的布依族酷似。马桥地区的巫师Sezzo的未能破解的深奥咒语也使人觉得匪夷所思。这一切都暗示着马桥地区的居民有可能是在当地发展起来的,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土著人群,故至今还保留有许多汉文化传入前的土著文化传统。在第三届汉语语言学国际会议的主题报告中也说道:“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是,有人相信处于江浙地区距近四千多年以前的良渚文化的创造者,与今天的吴语使用者有着直接的承传关系。”④

二、马桥方言的特色及其分布

马桥的先民有着相当高的生活生产技术,当然是有独特的语言的。文字是传达和保存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由于书写在丝帛竹木上而随时光消逝腐烂无存了,但在陶器等物品上却遗留下了一鳞半爪。马桥发现的良渚时期的陶器上发现了8个“文字”,相连的亭林发现了2个⑤。这些已明显不是图画的符号必与遥远年代的马桥语言相关联。古代马桥语言的勾勒显然是件十分困难的工作,甚或说是无从下手的。或许只有从现代的马桥话的研究中我们才有可能窥豹于一斑。

虽然马桥话这一概念从未有人提出过,更不论作专门研究,但是包括马桥话在内的华亭方言的研究工作却已开展得相当深入了。钱乃荣曾对与马桥相邻的奉贤地区的方言作调查,发现当地方言有很齐全的缩气音系统,整个音系与布依语很像⑥。缩气音是侗台语族的发音特色。郑张尚方对缩气音在吴方言中的分布作过调查,发现浙南山越故地和上海南郊都有分布,并认定这是古越族语言的底层,但对上海的缩气音来源未能定论⑦。许宝华等画出了 缩气音在上海地区的分布范围⑧。无论如何,上海南郊方言与侗台语族有丝丝缕缕的相似迹象是研究者的共识。

参考文献

①黄宣佩.良渚文化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浙江学刊.100(5):13—14,1996.

②林华东.良渚方国与古史传说[J].浙江学刊.100(5):23—25,1996.

③William S-Y Wang(王士元).The Ancestry of Chines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J].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95(Mono8):9.

④汪遵国.良渚文化:东方文明之光[J].浙江学刊.100(5):12—13,1996.

⑤钱乃荣.奉贤东西乡的语言同言线[E].见:李振麟.语言研究集刊Ⅰ[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297—308.

⑥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10.

⑦郑张尚芳.浙南和上海方言中的紧喉浊塞音声母初探[E].见: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吴语研究室.吴语论丛[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232—237.

⑧许宝华,汤珍珠,陈忠敏.上海地区方言的分片[J].方言.1993(1):14—30.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地闲话》。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民艺乡俗”辑的组成部分,《本地闲话》就是我们本地语言学者长期研究和坚守的成果集。书中所选文章均在各类学术报刊上公开发表过。为了较为系统、完整地体现闵行地区方言的特性,对地域文化传承的影响和作用,我们把它分成“吴侬软语”“西南方言”“浦江谚语”“马桥土语”四个部分。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大致了解吴语方言的划分、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地位,以及闵行地区方言的特征、浦江谚语(沪谚)的文化价值、马桥土语的源流等。

2024年12月起,第二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李辉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 高二(6)班 李郑安琪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