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年初的交替时刻,电影院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本应迎来一波观影热潮,为新的一年拉开序幕。然而,近年来不少观众发现,曾经热闹非凡的元旦档期,似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爆款电影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淡无奇的票房表现和观众的阵阵唏嘘。不禁让人发问:你多久没去电影院了?又是谁让元旦档没了爆款?


01

恐没有爆款的2025年元旦档

随着元旦的临近,电影市场的缓慢复苏在2024年之际显得愈发关键。如今的市场规模距离去年的547亿元大关跌落超过100亿元。观众的热情下降与多部影片票房未达预期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得不思索未来的方向。

从目前确定的六部作品来看,类型多样化:有《蛟龙行动》的动作悬疑、续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以及家庭喜剧《熊出没·重启未来》,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是重磅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可到终端市场上,消费者对这些大片又有多少期待呢?

尽管各大影片在宣传上不遗余力,从预告片发布、社交媒体互动到线下活动,全方位覆盖,试图点燃观众的观影热情,但似乎并未能激起太大的波澜。

《蛟龙行动》作为动作悬疑片的代表,本欲凭借其紧张刺激的剧情和惊险的动作场面吸引观众,但在同类题材频出、新鲜感逐渐消退的背景下,其吸引力显得略显乏力。观众对于动作片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该片在口碑和预期上均面临挑战。

续集电影方面,《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虽然坐拥前作积累的粉丝基础,但续集的口碑压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封神》系列,第一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剧情的推进和角色的深度挖掘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若第二部无法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恐难逃口碑下滑的命运。


《唐探1900》作为侦探喜剧系列的最新力作,试图将故事背景设定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以此吸引更多年龄层的观众。然而,随着近年来侦探题材电影的泛滥,观众对此类故事的审美疲劳逐渐显现,加之该片在宣传初期未能有效突出其独特卖点,导致市场关注度不高。

2025的元旦档电影票房,某种程度也是2024年电影行业的寒冬的延续。

02

未能走出寒冬的国内电影市场

“亏几个亿的大有人在”——道出了多少电影人在2024年的心酸。

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在多重挑战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尽管行业内不乏佳作,但整体票房和观影热情却出现了显著下滑。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2024年全年票房仅为414亿元,与2023年全年的549亿元相比,差距显著。这一数字背后,反映出观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电影市场面临的深刻挑战。在经济放缓、物价上涨的背景下,观众的娱乐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电影作为非刚需的娱乐项目,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


过去的一年里,观众的观影热情明显下降,特别是线下娱乐活动的消费频率整体降低,“去电影院看电影”的频率增速下降了9%。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指出,观众消费趋于理性,影院及网上观影的消费支出增速放缓,电影行业持续面临其他娱乐活动(特别是线上娱乐活动)的竞争。反而是观众线上“刷短视频”的频率持续上升,这种趋势不仅分流了电影观众,也影响了电影市场的整体表现。

而早在2024年电影总票房的颓势早在春节档就显露出来了。

猫眼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80.16亿元,总观影人次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档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但数据增长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春节档天数增加,中间还有一天情人节带来的节日效应加成。

曾经的“票房常胜将军”们,如宁浩、徐峥、乌尔善等,也未能避免票房与口碑的双重困境。电影质量未能满足年轻观众的期待,导致票房失望。尽管这些导演拥有强大的资源和话语权,但老一代导演和创作团队的思维方式与年轻人愈发疏离,市场的审美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除此之外,又是哪些原因让人们不愿走进电影院呢?

03

缺乏高质量影片是硬伤

高质量影片数量的不足也是导致电影市场寒冬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影片立项和制作进度放缓,即便是中小成本的电影,从剧本立项到拍摄制作完成,也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大制作影片更是需要三四年。因此,前几年疫情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在2024年才真正显现,导致市场上缺乏能够持续吸引观众的头部影片。

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期待逐渐降低,部分原因在于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平庸甚至烂俗的作品。


《好运来》《动物园里有什么?》等影片因改编失败、剧情混乱等问题遭到观众吐槽,《749局》等影片则因剧情生硬、特效粗糙等问题评分极低,进一步凸显了行业在创作上的不足,这种现象反映出制片方在创作上的随意与匆忙,未能充分把握市场和观众心理。

然而,在整体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也涌现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女性题材电影在2024年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的新亮点。贾玲、邵艺辉等女性电影创作者推出了诸如《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好东西》等一系列影片,这些作品深深触动了女性观众的心弦,激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斩获了不错的票房。此外,喜剧片在2024年的供给数量相比2023年明显提升,春节档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以及暑期档票房冠军《抓娃娃》等,都是今年的爆款喜剧片。

尽管如此,中国电影产业化程度不够深入,内容质量不稳定,导致生产和投资过程风险重重,也使其更容易受到政策调整、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的波及,使得整体市场表现波动极大。

04

从19.9元/人到49元/人的电影票价

缺乏高质量电影的同时,逐年上涨的电影票价,成为消费者不愿进入影院的另一个原因。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电影平均票价达到42.7元,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且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上涨。在一些大城市,电影票价甚至突破了百元大关,特殊影厅的票价更是高达数百元。这种票价的上涨不仅限于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的观众也感受到了票价的压力。

在北京,一家四口去看电影可能需要花需400多元,这使得许多选择化家观看电影或转向其他娱乐方式。早在2024年春节档期间,电影院就因为高票价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吐,许多观众因为价格问题取消了观影计划。


电影票价的上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一方面,随着电影制作成本的不断提高,包括演员薪酬、特效制作、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大幅增加,这使得电影公司不得不通过提高票价来弥补成本,确保盈利。另一方面,电影院的运营成本也在逐年上升,包括租金、设备维护、人员工资等,这些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此外,电影市场的竞争加剧也是导致票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为了吸引观众,电影院和电影公司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宣传和营销,这些费用同样需要通过提高票价来回收。

然而,电影票价的不断上涨,却对消费者的观影热情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对于许多普通消费者来说,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电影票价,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小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票价更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电影资源,而且价格相对便宜,甚至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这种便捷、经济的观影方式,无疑对电影院的高票价形成了有力的冲击。

涨价,没人看,不涨价,收不回成本,或许,电影院又走回了多年前的老路,还有多少人记得团购网站上29.9元两张电影票还带爆米花、可乐的日子?或许,电影行业真的需要再2025年好好反思下了。


微信订阅

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电脑报》

邮发代号:77-19

单价:8元,年价:400元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

爆料联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