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一生,只做过两件让他晚年后悔不已的事:

第一,杀害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第二,投靠蒋介石。

合作伙伴

帮会势力的一大特点就是首鼠两端——哪边有利靠哪边。

大革命期间,工人武装起义如火如荼,中国共产党和工人纠察队日益壮大,作为处于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上海黑帮,在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的组织下,曾经不遗余力地向共产党靠拢。

1926年10月24日,上海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黄金荣等人派出了四卡车的人马,从法租界帮助工人队伍进攻徐家汇警察署。

而杜月笙作为当时黄金荣集团的代表,则再三向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表示愿意“保护工会”、欢迎共产党在法租界活动,如果有干部被捕,他们还会设法保释。

除此之外,杜月笙还一度向汪寿华暗示:北洋军阀与租界当局,都曾要求他们参与对抗中共的军事行动,但是都被他们拒绝了。



汪寿华

当时,革命也确实需要这些黑帮势力,最起码,能够让他们保持中立也是不错的结果。

而且在当时,汪寿华与杜月笙确实接触频繁,仅在1927年2月28日到月8日的9天里,两人之间的会晤就有八次之多。

彼此间的充分信任和合作,也使汪寿华在之后放松了警惕。

政治“豪赌”

当时的国内形势变化是如此急速,共产党人不仅看错了蒋介石,也看错了黄、杜等黑帮大亨的信用。

3月中旬,蒋介石先是派代表王柏龄、杨虎、陈群等人先后潜入上海,与黄金荣等秘密进行了接触和洽谈;在摸底之后,他又亲自来到了黄公馆。

在黄公馆,蒋介石亲口对黄金荣、杜月笙等人说道:“将来有些重要工作,还希望借重你们......”

具体蒋介石是如何许诺三人的,无从得知,但是,蒋介石此次黄公馆之行,确实让杜月笙押上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政治“豪赌”——在三大亨里,最为坚决地支持蒋介石的,就是杜月笙。



这样不能全怪杜月笙,作为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瘪三”出身的他来说,不会有什么过于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有的只是一些“敏锐”的洞察力和见风使舵的交际能力而已。

当时,三大亨一直以来仰仗和依靠的旧军阀,如卢永祥、张宗昌等人纷纷从民国的政治舞台上退下,国民党领导的北伐军节节胜利,急需寻找新的靠山的他们,选择了蒋介石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在那个情况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种行为。

毕竟,他们总归只是为利益而生存的黑帮。

对他们来说,相比之下,共产党还是显得有些年轻和势力薄弱了。

血腥的赌注

赌局已定,接下来,就要用行动向主子“邀功请赏”了。

4月5日,上海各大报纸都刊登了“中华共进会”筹备成立的消息——作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的打手和急先锋,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汪寿华。

11日晚上7点58分,汪寿华应杜月笙的邀请,来到杜公馆商量“事情”;此时的他,哪里知道前几天还甚是亲密的“杜老板”,早已经为他布下了杀局。

汪寿华穿过大厅,一进门,杀手们即蜂拥而上、控制了他;楼上的杜月笙听到声音,慌忙跑到楼梯口喊道:“不要坐在我家里啊!”

楼下,凶神恶煞一样的张啸林答应一声,立即指使杀手们将汪寿华挟持出去,活埋于枫林桥。



张啸林

秘密杀害汪寿华之后,“兴高采烈”的共进会成员黄金荣、张啸林、王柏龄、杨虎、杜月笙及陈群六人一同祭告天地、歃血为盟,密谋第二天的行动。

12日凌晨,全副武装的青、洪帮分子15000余人,在第26军的配合下,向上海总工会纠察队驻地发起了突然袭击......

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上演!

杜月笙以及他的手下,在此次政变中出力甚多。据当时上海市市长吴铁城说:“共产党秘密组织,因杜月笙的交游广、耳目多,不时得以破获。”

中共被害的早期领导人中,有很多都是出自杜月笙的“手笔”。

根据国民党方面统计,一年之内,共产党员仅高级干部在上海被捕的就有中央委员65人、省委95人;全国共有4505名党员被捕,上海位居第一位。

叫我杜先生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这是蒋介石给予表现“出色”的杜月笙的奖励。

虽然只是虚衔,但这对于杜月笙在上海的社会地位来说,却是一次很大的提升和帮助;之后,凭借着蒋介石给他的一系列虚衔的作用,他得以陆续担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公董局华董等职,这是当时华人在法租界的最高地位。

由此,杜月笙的人生又进入了一次质的飞跃——以前是从小瘪三到黑帮大亨,现在,则是成功进入到了社会上层。

此后,他经常在别人敬重地称他“杜老板”、“杜爷”的时候,郑重地提醒对方:“叫我杜先生!

从当下来看,杜月笙的“豪赌”确实抱对了大腿、收到了回报;但是,一直到晚年他才明白——对方一直以来,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用完即可丢弃的“夜壶”。

杜月笙在抗战时期,因为拒绝和日本人合作而受到威胁,不得已到了香港。

1945年,日本投降后,得知上海已经“安全”的杜月笙回到了家乡;鉴于自己一直以来对于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支持,此次回来的他志得意满,认为进入政局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更骨感!

接连发生的三件事,让杜月笙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地位。

第一件,是在参与上海市参议院议长的时候,被自己亲手扶持的弟子门生、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吴绍澍摆了一道,最终失望落选;

接下来,是与他一直关系密切的戴笠,于1946年3月因飞机失事意外死亡,使他失去了一条可以直通蒋介石的纽带;

最后,是在1948年,在由“太子”蒋经国领衔的的币制改革中,儿子杜维屏与官家万墨林被抓,昔日上海滩大亨的无限威风被一扫而光。



一连串的打击,让杜月笙感到心灰意冷,也让他彻底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在蒋介石那里,原来不过是一个夜壶般的存在!

统治当局为了当前利益过河拆桥,视青帮如敝履、如夜壶,用后即丢,这恐怕是晚年杜月笙的最深刻顿悟。

正因为做错了这两件事、明白了“夜壶”的道理,在上海解放前,杜月笙才既不敢留在上海,又不敢听从蒋介石的召唤,到台湾去。

留上海?后悔当年杀害汪寿华、替蒋介石卖命捕杀共产党人,怕共产党找他算账;再说,蒋介石也惧怕杜月笙的势力被共产党利用,不会容他。

去台湾?蒋介石不会再重用他,寄人篱下的生活如同软禁,他不能不防。

所以,斟酌再三,杜月笙最后只能选择逃到香港。

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黑帮大佬,只能无奈地接受终老香江的悲惨命运。

总的来说,杜月笙在混社会这方面游刃有余,但在政治上还是略显稚嫩了;不过,虽然他选择了错误的阵营,但是他始终有一个值得尊敬的地方——爱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