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大女教授王承书没留一句话抛下了丈夫和孩子,自此失踪整整17年,当这家人再次见面的时候,王承书已然白发苍苍,孩子得知真相后也抱紧她掩面痛哭。

“妈,这么多年,你到底去哪了……”

面对孩子们的质问和不理解,王承书的心中满是酸楚,自从接到那项秘密任务之后,她这一走就是十几年的时间。

十几年来,她每天埋头实验和研究,要说对孩子和家庭没有一点想念,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便如此,她也没有透露一个字。

因为她清楚,自己在做的事情比一切的儿女私情都要重要,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看着家人们难过失望的眼神,她任由眼泪落下,她明白总有一天,他们会读懂自己沉默背后的苦衷。

其实王承书这个不能说出口的秘密关系到祖国的重大研究,为了做好保密工作,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要对全部内容守口如瓶,即便是家人也不能透露分毫。

自从决定加入这项伟大的事业,她便放下了自身的情感,一心只想为国家发展尽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正如她年少时期梦想的那样。

1912年,王承书出生在一个大户家庭中,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到家人影响,从小她就展现了自己强悍的学习能力,拥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十八岁那年,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燕京大学的保送资格,成为了全校最瞩目的存在,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那个时候能接受教育的女性很少,作为全班唯一一个女孩子,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以全系第一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

上世纪四十年代,立志在学术领域深造的王承书前往了美国留学,在异国他乡,这个黄色面孔的女性给了全世界不小的震撼。

她提出的理论得到了学界内著名学者的称赞和夸奖,至今仍被人沿用,甚至她的导师还大胆预测,她必将会成为未来的诺奖得主,学术界将会有她的一席之地。

然而,在个人成就和国家发展之间,她想也没想就选择了后者,从此之后学界内失去了一个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中国却多了一个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无名学者。

克服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之后,她当即对组织了做出承诺,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只要是国家需要的,再难也要做到。

这句话并非是虚言,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为了提升自身实力,秘密开始了对原子弹的研究,她接到邀请之后,第一时间参与了研究。

尽管之前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但是王承书还是义无反顾投入了研究当中,她放弃了原本更感兴趣的专业,从头学习,虚心求教,克服了重重困难。

每一次国家有需要,她都会挺身而出,无怨无悔,尽力奉献,三次“我愿意”就是这个伟大女性对祖国最深情的表白。

祖国日益繁荣,一天天得到了发展,而王承书却没时间回到家中照顾孩子们,只能默默忍受着思念的煎熬,加快了研究的脚步。

直到研究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核事业有了进一步突破,她才踏上了回家的路,能够看一眼许久没见的孩子们。

晚年的王承书和丈夫约定好,不为后代留一分钱,把全部积蓄都捐给国家,这一选择更加体现了二人对名利的淡泊,心中唯有火热的爱国之情。

王承书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却不求一丝回报。

甚至功成名就归来,出于保密需要,也没人知道她的名字,一直到她离世后,这些尘封三十多年的档案才被公之于众,家人们也终于理解了她的不告而别。

她不是不爱孩子们,她是太爱这个在重重困难中崛起的伟大民族!

资料来源:为新中国隐姓埋名30多年的女功臣,她的名字,不该被遗忘——河青新闻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