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美丽重庆建设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必答题”。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总书记深情牵挂着巴山渝水,殷殷嘱托激励着山城儿女。
美丽重庆建设吹响“集结号”,出台实施《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以治水为重点迭代升级推进“九治”,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持续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扛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
“美丽计划”如何照进现实?12月23日起,上游新闻聚焦美丽重庆建设推出《“绿”动新重庆》系列报道,发掘有重庆辨识度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密码”,多维度展现新重庆建设中的美丽蜕变,奏响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最强音。
渝中区珊瑚公园。通讯员 王欢
“快看!江边有好多红嘴鸥哟!”
冬日重庆,暖阳如煦。来到江畔,众多鸟儿已成为这座山水之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用脚投票”,回归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再次将这里作为越冬的栖息地。
鸟儿为何“故地重游”?一言以蔽之——生态环境好。
作为一个最具标志性和辨识度的城市“中轴线”,“两江四岸”的颜值往往与大家对重庆的第一印象直接挂钩。近年来,伴随着重庆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两江四岸”品质提升工程有力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有创新,有传承
长江边的老公园“上新了”
12月19日,天气晴好。摄影爱好者老张带着自己的“长枪短炮”,来到渝中区珊瑚公园,将镜头对准了珊瑚坝江心岛上嬉戏觅食的红嘴鸥。伴随着快门声响起,一张张照片呈现在取景框中,老张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就是最近这几年,鸟儿都回来了。”老张说道。
其实,在候鸟回归的众多栖息地里,最能直观展现两江四岸生态向好的便是珊瑚公园。这个于1997年建成投用的老公园,曾因建成年代久远、设施老化等缘故,一度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鸟瞰珊瑚公园。通讯员 王欢
2020年,伴随着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珊瑚公园片区也迎来了焕新升级。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西至菜园坝大桥、东至东水门大桥,主要涉及珊瑚公园及滨江公园品质提升、滨水岸线打造和珊瑚坝的生态修复等内容。
“珊瑚公园是老重庆人的集体记忆。”负责人说,改造珊瑚公园的初衷,就是要让老城记忆焕发生机,为市民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滨水生态休闲空间。
基于这一理念,珊瑚公园的更新,既有大刀阔斧的创新,也有细致入微的传承。
比如,为了解决滨江岸线“到不了、停不下、留不住”的难题,当地打造4.23公里亲水步道,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滨江休闲场所。
考虑到沿线绿植生长易受汛期影响,当地通过分层蓄绿、垂直悬绿等形式解决植栽难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实现岸线全面减砼增绿。
项目还筛选保留了1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对破旧建筑迭代改造,展现重庆老码头历史、珊瑚坝抗战机场变迁、珊瑚公园“重庆直辖”记忆等重庆特有的文化“基因”,实现了“传统印记”与“时代特征”的有机融合。
江岸蝶变半岛秀,新绘巴渝“富春山”。“2.0版本”的珊瑚公园自2022年底“上线”以来,便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并吸引118种鸟类重新徙居,成功入选第一批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成为城市核心区滨水存量空间复兴的一次有益探索。
珊瑚公园岸畔,鸟儿重新徙居。通讯员 王欢
如今,通过全面推进“两江四岸”岸线项目治理提升工作,渝中区深入开展19.1公里水岸线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修复消落带74万平方米,打造了宜乐宜游的珊瑚坝生态湿地、黄沙溪滨江休闲带等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极大地提升了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的整体颜值。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提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串珠成链、集中成片,目前正一体推进“两江四岸”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一体成型”的能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风景线”,系统重塑山城江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
有净化,有美化
昔日“臭水沟”成美丽打卡地
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治源。
“走!去溉澜溪步道散散步!”在江北区万科御澜道小区,茶余饭后去溉澜溪的亲水步道,已经成为了居民王先生这两年的日常。居住在这条小河旁的他,亲眼见证了溉澜溪的蝶变。
整治后的溉澜溪。
溉澜溪是长江流域的一级支流,总长度10.7公里,于江北区北滨二路的溉澜溪广场段汇入长江。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的它,却因为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而变得不堪重负——环保设施缺失、生活污水乱排,导致河道水体长期富营养化,水葫芦大量繁殖,生态功能退化,水质呈劣Ⅴ类,成为流入长江的“黑臭水体”。
“以前站在阳台上,都能闻到臭味。”王先生说,溉澜溪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如同臭水沟一般。尤其是到了夏季,家里甚至不敢打开沿河一侧的窗户,可以说是谈“溪”色变。
只有沿途水清岸绿,才能保证入江口清水长流。
2019年-2022年,江北区启动溉澜溪“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按照“排口整治+环境修复”的系统治理模式“重塑”溉澜溪。
溉澜溪入江口。
江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溉澜溪沿线均为城市建成区,排水体系深埋、交错形势复杂,排污管网混接、漏接问题突出。只有“剪得断、理不乱”,才能彻底解决源头问题。
当地利用CCTV管道机器人、QV管道潜望镜等技术手段,查溯雨污管网错接和渗漏点位,对34处错接点进行改造,对漏损管道进行修复,新建3座一体化提升泵站,实现污水全部接入排污管道。
精准治岸,不仅要净化,也要有美化。
在入江口,当地建成每天可以处理4万吨水的地下式水质提升站,净水的同时还兼顾景观效果。此外,人行天桥、亲水步道等设施投用,成为了“一步一景”的滨水公共空间。
伴随着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再次在河畔响起,溉澜溪通过从源头到末端的整治,加上水质监测、人员巡检等工作开展,其入江口断面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流域实现从“黑臭水体”到“水清岸绿”的整体蜕变。
为推动全市域整体大美,目前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已累计建成61公里滨水公共空间,开放节点公共空间14个,有力盘活了桥下空间、闲置商业空间等滨江资源,通过丰富完善运动、儿童游乐等配套服务,为市民提供近水、亲水的高品质滨江公共空间。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