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网上看到过一种言论,“中国崛起跟我月薪3000有啥关系?”

这话光一听,可能还觉得有点道理。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月薪3000只是能勉强能生活下去,什么“大国崛起”,离自己有多远呢?

但实际上,这样的言论纯粹是啥也不懂,不信接着往下看。



国弱则民哀

今天的月薪3000其实早在2010年,就有人表达出了类似的想法。台湾作家龙应台当时在北大的演讲上说“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

她的意思很简单,大国崛起再怎么雄心勃勃,最终要关注的还是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社会底层人民的尊严。她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强大意味着压迫弱势群体,或者忽视异见,那这样的崛起是不值得追求的。



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过理想主义。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屡遭屈辱,无力保护民众尊严的历史。在这段悲惨历史中,普通人民的生命、财产,甚至尊严没有任何一样可以得到保障。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人权和尊严是什么?

1840年,鸦片战争突然爆发,西方列强携带着现代化的武器与技术,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当时较为封闭且落后的清朝。面对猛烈的炮火,清朝的抵抗几乎是一触即溃。



当时的中国,连反抗的力量都难以集中。英国的舰队,以迅雷不及掩耳般的态势攻入中国沿海,在经过仅仅几个月的战斗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香港被割让给英国,赔款2000万银元(相当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年),这时的中国失去了土地和财富,中国人沦为了“阶下囚”。

这里的几乎每一块土地,每一寸领土,都被划定了外国租界,而这些租界内的中国人,有小民尊严吗?在上海的某些公园门口,外国商人和传教士曾挂出这样的告示:“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



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自己的同胞却被贬低到连狗都不如,在那个年代,中国人为了能在租界里生活,只能处处忍气吞声。

哪怕是“红头阿三”这类外国的低级官员,都有着比中国人更大的权力。在租界里面,印度籍的巡捕经常用极其恶劣的态度去欺负当地的华人,动不动就把他们打得满脸是伤。中国的民众只能在暴力和歧视的环境下,默默地承受这些屈辱。



19世纪末,大量的华工被逼迫着去往遥远的美国,参与那横贯大陆的铁路建设。美国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和清朝政府签署了协议,承接了数量众多的中国劳工来修筑横贯美国的铁路。

这些工人承受着高山、峡谷还有沙漠这样极端的环境,一直不停地劳作,不分白天黑夜。

你可以想象一下,空气稀薄的高原,严寒刺骨的冬天,他们如何在山峦之间用铁锤凿岩、架桥修路。

除了无情的自然条件,他们还要忍受来自美国社会的极度歧视和剥削。工作时,其他工人的薪资通常是华工的两倍,吃住条件更是优渥。



当时的美国社会,连普通的华人劳工都不被视为人类,华人常常被当作工具,甚至在《排华法案》的压迫下,成了众人眼中的“贱民”。

华工们用汗水和鲜血,修建了铁轨、隧道,架起了桥梁,铺设了一条条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交通命脉。然而他们的辛劳与付出,从未得到国应有的尊重。

甚至在那些为美国铺设生命线的华工身上,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纪实性文字,很多华工死于过度劳累、恶劣气候或工伤,却连一块标志性的墓碑都没有,他们的尸体往往被随意埋葬,成了历史上永远无法触摸的“沉默道钉”。



那个时候的中国,不仅无法保护他们,甚至连这些普通民众的基本生存保障都无力提供。如果是现在的中国,国人还可能遭受这样的待遇吗?

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

“呀哈比比,我是你们的好兄弟老王!”,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可能刷到国这位老王,老王出生在伊拉克,童年时期正是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年代。



在那场动乱中,年仅9岁的老王和家人被迫逃离家园。老王亲眼目睹了家园的摧毁、亲人失散、战友丧生。那时候的他,和许多战火中的孩子一样,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

他的家乡成为了断壁残垣,身边的街道和建筑被炸得满目疮痍,瓦砾间玩耍的孩子们,眼神中透露出的,不是天真无邪,而是与生俱来的成熟和忧虑。

在逃亡途中,老王目睹了战火的无情。他曾被子弹击中过,腰部的那个伤口到如今依然还在他的身体上留存着一道疤痕。



无数次,他躲在阴暗的角落,听着炸弹的爆炸声、飞机的轰鸣声,心脏几乎被恐惧压得喘不过气来。

随着战争的升级,老王和家人被迫逃亡到叙利亚,然而,在叙利亚,他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安宁。叙利亚内战爆发,使得老王一家再次成为了流亡者。

那些年,老王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炮火、空袭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老王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东西,甚至连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安全的住所都无法保证。



直至2014年,老王最终在叔叔的助力之下抵达了中国,开启了他的全新生活。进入中国之后老王的心境与生活环境产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中国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温暖——在这里,他不再担心空袭和炮火,不再担心子弹会突然从天而降,也不再担心有一天会被迫离开这个新家。

在这里老王改名为“王立轩”,意味着他的新生。老王在中国学会了中文,还学会了写汉字,他最擅长写的汉字是“爱”和“和平”。这三个字,不仅代表着他对中国的感激和热爱,也代表了他经历过战火后,对和平的渴望和珍惜。



老王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遭受着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这些都是国弱下的真实写照。

与之相比,国家崛起带来的小民尊严,在中国撤侨行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战,中国政府首次动用军事力量进行撤侨。

这次撤侨行动规模庞大,涉及数万名中国公民。在利比亚局势动荡、战火四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迅速部署了海陆空力量,组织了大规模的撤离行动。



中国军舰驶入利比亚海域,搭载撤侨人员,直达安全地区。中国不仅为撤侨人员提供了安全的撤离渠道,还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全程的医疗支持。

在其他国家的撤侨行动中,许多国家的公民却只能被迫自己寻找方式撤离,许多无家可归的民众都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在今年的黎巴嫩撤侨中,中国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什么叫中国人的安全感,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升级。战火蔓延至贝鲁特,连带着国际航班的航行路线也被迫改变。



几乎所有的国际航班都选择绕开这个地区,而黎巴嫩的贝鲁特国际机场,在以色列的强烈要求之下,停航了。

以色列政府甚至强硬宣布,一切通过贝鲁特国际机场的航班都将面临被击落的风险。

中国却毫不犹豫地派出了飞机,义无反顾地前往。不听命、不妥协,只为那些在战火中的中国公民,就是这么硬气。



美国也是同样态度鲜明,不过却是反向的。直接表示:“撤侨不是我们政府的责任。”“要么自己想办法回家,要么就地躲藏。”

你看,国民的尊严和安全感与国家的强大永远是紧密相连的状态。

中国崛起与月薪3000真的没关系吗?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还得不到充分满足。在那个时候,许多中国家庭生活贫困,尤其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温饱问题。



2006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这一标志性数字,也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彻底得到解决。

这时的中国很多家庭仍然买不起小轿车,三四线城市依然以摩托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普通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停留在生存阶段。

但是随着中国进一步崛起,中国的经济开始加速增长。在2006年到2020年间,中国人均GDP突破了10000美元,许多人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小康生活阶段。



小轿车开始普及,摩托车逐渐被淘汰。普通家庭不仅吃得更好,住得更舒适,甚至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消费方式享受一些原本只有中产阶层才能享受的福利。

放在今天,月薪3000确实不高,但你要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的月收入连300元都不到,那时中国的经济规模远不如现在,民众的生活质量也较低。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不再为生活费发愁,经济的增长给每个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支持,普通人的月薪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吗?又能享受到如今便利的生活条件吗?

从现在到未来,中国一直坚定不移的在向着国家强大,人民富足的道路上行走,国家崛起关乎每个人的命运。

信息来源:
央视网-《国家记忆》 2023 0615 美国筑路华工 远渡重洋
人民日报2024-10-07 12:28《“重生”在中国!伊拉克老王“10岁”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