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机场航站楼处于大面积精装修阶段。图为其中一条指廊。


厦门翔安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道面混凝土浇筑现场。


从高空俯瞰,翔安机场航站楼金属屋盖及玻璃幕墙均已基本完成。


26条东西走向的采光天窗带犹如龙舟船桨。

近期,厦门翔安机场建设好消息频传。厦门翔安机场主体工程受民航质监总站、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通报表扬,获得“行业优秀典范”“机场品质工程标杆”等充分肯定,并被民航质监总站确定为全国首批“民用机场品质工程创建工程”试点项目。

一份份荣誉的幕后,是市机场片区指挥部会同翔业集团锚定“2025年底基本建成、2026年3月校飞、2026年底通航”总体目标,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优先,推动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提效的不懈努力。

今年来,厦门翔安机场建设全力加速,机场主体、交通、通航、公建配套等项目齐头并进。为全面建设提速增效作出强有力支撑的是,市机场片区指挥部持续深化翔安机场“平安工程”这篇大文章。

组建专班 凝聚合力 共筑安保维稳防线

走进翔安机场,在核心区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翔安机场主航站楼,在长达3800米、宽45米的北一跑道,在亚太最大单体民航维修机库……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逢施工高峰期时,这里每日有上万名建设者、近十万车次往来,市机场片区指挥部安保部作为维护机场建设社会面安全稳定的“守门员”,毅然承担起平安工程的“第一哨”。

这是一支凝聚强大合力的队伍。自2019年以来,市机场片区指挥部联合厦门市公安局,从市局各职能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由翔安公安分局牵头负责的“平安工程”创建专班。“专班设立之初,就必须把服务机场建设、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理念贯穿安保工作全过程。”市机场片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翔安公安分局副局长林永胜说。

如何在车水马龙中构筑防线?林永胜说,专班充分发挥市局科通处、交警支队等挂职民警专业优势,搭建机场片区智能车管系统,实现网上指尖报备、系统快速审核,核心区检查站自动识别放行,保障施工车辆快速顺畅通行,实时监测所有登记车辆轨迹;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出一系列道路交通优化方案,实现核心区施工便道的路网回环。

针对上百家参建单位、工人临时性强、流动性大等特点,专班民警通过基础信息采集,建立施工从业人员实名认证,统一备案管理,实现对人员的底数清、情况明;专班与代建单位、施工单位探索创建“警企联动联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工人生活区打造“警企联动联调室”,高效解决工友间的矛盾纠纷与困难诉求,日常开展防骗、防盗、防事故等宣防工作;建立“警企岸线联动联巡”机制,牢牢守护机场核心区岸线安全。林永胜说,积极开展防范整治、矛盾化解、打击犯罪等工作,倾力打造更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面对面、手拉手地把安全理念落实到企业和建设者身后的“最后1米”。

现场管理数字化

工地长出了“眼睛、鼻子和耳朵”

“警告!请您佩戴好安全帽。”一阵急促的声音提醒在航站区三标段的施工现场突然响起,新进场的一名工人听到提醒立马系紧了安全帽下颌带。

看上去,他头上戴着的安全帽外观与普通安全帽并无二致,仅帽檐内侧加装了一枚小小的芯片。智能安全帽一旦启动,佩戴它的工人其个人信息、实时位置,以及安全帽前方的画面,便会在BIM5D集成管理平台的智慧工地系统上实时显现出来,后台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智能安全帽与工人进行通话。

“智能安全帽投入使用后,在施工安全巡检、质量验收等环节,有效提升了施工质量控制与人员安全管理效果。”三标段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智慧工地系统集成了人脸识别门禁、视频监控设备、视频AI识别终端、环境监测设备、塔吊防碰撞设备、高支模监测系统等,实现了现场管理智能化、数字化。形象地说,翔安机场的建设工地仿佛长出了“眼睛”“耳朵”“鼻子”。

“智慧工地,是BIM5D集成管理平台具体应用的其中一环。” 翔业集团旗下福建兆翔机场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葛红斌说,在市机场片区指挥部的指导下,翔业集团将厦门翔安机场打造成为国内首个采用BIM5D平台进行进度、 质量、投资管控及数字交付的大型机场工程。

BIM5D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比如,BIM +GIS模型开展数字化施工,能代替人员对施工机械进行实时监控,好比给施工机械装上一对“眼睛”,对碾压机、强夯等施工进行 24小时全过程监控,自动记录并展示全过程数据,如若发生漏碾、漏夯等,其部位一目了然,避免返工也便于及时补救。

葛红斌形象地比喻道,BIM5D集成管理平台好比是翔安机场工程的“中枢神经系统”,为翔安机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实现项目有效决策和精细化管理。这是翔业集团针对翔安机场工程体量大、专业多、交叉工程多、界面复杂、参建单位多的特点,积极实践工程建设数字化,突破当前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造价方面运用的瓶颈,通过BIM5D集成管理平台实现模型轻量化与模型支付,并与数字化施工、智慧工地管理、建设资料信息化管理深度融合,围绕工程质量与成本管控,探索出一个民航机场工程建设BIM全过程应用的新模式。

智能建造守护质量安全

“BIM+”技术全生命周期应用

站在外形如白鹭展翅的航站楼内,在用钢量高达1.1万吨的钢屋盖的笼罩下,仿佛置身于大片的“钢铁森林”。“中央区域以4根大直径开花柱为主要支撑,跨度长达72米,单根开花柱重达358.7吨。”伴着轰隆的机鸣和有序的敲打声,市机场片区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叶文语向记者解码“钢铁里的新质生产力”。

“4根开花柱与钢屋盖由4个铸钢节点连接,每个铸钢重约50吨,作为钢屋盖最核心的受力节点,受力最大,仅铸钢壁厚度就达1米,且末端为异形箱型截面,所以采用整体浇筑成型工艺。” 说起智能建造工艺,叶文语如数家珍。航站楼施工过程中,市机场片区指挥部会同市翔业集团等各参建单位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精确计算,攻克了钢构件一次浇筑成型、钢屋盖大面积提升吊装等顶级难题,有些难题在我国机场建设史上几乎尚无先例参考。

翔安机场对于BIM的深度应用是覆盖从前期的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到中期的施工组织阶段再到后期的运营维护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叶文语说,BIM后台会对完成验收后的工程数据自动归档并形成资料,而这些档案能够保障从机场最初的施工一直到机场运营过程当中的数据安全,提供决策参考。换言之,不管是开花柱等建筑构件还是各种机电设备,翔安机场整体在后期投用中如若遇到维护情况,都有可靠的数据信息可供参考。

叶文语反复强调,翔安机场工程安全是平安工程的前提,工程质量和耐久则是平安工程的关键,必须实现质量与安全“两手抓”。“两手抓”靠的是什么?——是以BIM+GIS技术深度应用为基础,创新构建了集规划设计统筹、目标工期管控和特殊工艺技术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三大智囊平台”,从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等对翔安机场建设方面全方位加强工程管控。

据介绍,规划设计统筹平台运用相关技术统筹协调规划设计间的矛盾冲突,确保最终规划设计正确无误;目标工期管控平台对各项工程进行了严格的时间管控和预警校正,确保各项工程按序时推进;特殊工艺技术咨询平台对重大疑难技术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并对重大技术争议进行分析研判,为各种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恪守底线、质量效率齐抓共管”,为达成这一目标,市机场片区指挥部会同市翔业集团等各参建单位创新实践应用“算、管、造、检、运”五大类型智能建造技术,依托“三大智囊平台”,重点领域全覆盖、整体流程全把控、关键节点全落实,片区上百个项目“一盘棋”统筹:市机场片区指挥部充分运用目标工期管控平台,全面梳理片区142项规划,完善形成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规划设计体系,深度应用BIM+GIS技术,解决了交叉界面19处设计冲突和249个结构碰撞问题,有效化解风险24条。

2025年既是翔安机场建设的攻坚年,也是攻艰年。叶文语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机场片区指挥部将会同翔业集团等参建单位,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保安全、抓质量、求突破,全力建设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和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四大工程”,奋力打造新时代中国民航机场建设的新样板、新标杆、新典范。

记者手记

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在翔安机场核心区的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如梭,各工种穿插施工,高峰期日均车流量接近10万车次,在这片土地上,每日上演着建设“百年工程”的“速度与激情”。

在飞行区场道工程的施工中,有一道末端的工序令人印象深刻——施工团队采用特制的机器和刀片,对扩缝后的跑道接缝处进行倒圆角施工,数秒间,在不足1厘米的接缝边,利落切出仅有6毫米的倒角。这般“在混凝土上绣花的功夫”,不仅关系到道面的美观、使用性能和寿命,更直接影响着通航后的机场安全,目的是防止飞行器的轮胎与接缝接触时应力过于集中,对飞行器的轮胎造成损坏导致事故发生。

从10万车次到6毫米倒角,从宏观到微观,从打防管控的“慎”到工程建设的“细”,皆是厦门翔安机场全面贯彻“四大工程”及“四型机场”建设要求的生动实践。

在推进平安工程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智能建造为安全创造更多先机。比如,将BIM模型应用于项目的设计、招标、施工、管理、运营等全生命周期,融合深化“BIM+GIS(地理信息技术)”,全时全域全垂面收集施工界面定位信息,进行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可视化解决技术难题。

建设翔安机场,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市机场片区指挥部的统筹带领之下,建设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在项目规划、工程建设、运营筹备、通航运行等方面一以贯之,全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期待:在迎接“白鹭展翅”通航启程的历史时刻,翔安机场必将交出“平安工程”人民满意的答卷。

(厦门日报记者 蔡绵绵 摄影 王协云 通讯员 元滢洁 喻柏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