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海军的战争中,洋务派虽怀重振国威之宏志,然而清政府用于海上作战之军舰,多因偷工减料而质量欠佳,致军舰难以达至理想之参战标准。
黄海海战初期,日本军舰摧毁北洋海军指挥舰定远号之信号装置,指挥员丁汝昌亦受伤。混乱之际,整个舰队失却统一指挥,部分军舰为日本军舰击沉。
北洋水师于黄海海战中战败后,丁汝昌指挥舰队再度与日军作战,此即威海卫战役。然因清政府犹豫不决,迟迟未下进一步命令,丁汝昌只得在海上等待救援,最终为日军包围。
丁汝昌拒绝日本人之劝降,吞服鸦片自杀殉国。
按理而论,丁汝昌应被追认为英雄或烈士。但《清史稿》中对丁汝昌之评价却极为严苛。言甲午之战,海陆军尽覆,此乃莫大之耻辱。丁汝昌虽有罪,然能以死报国,尚知不可免责。
为何清政府会对丁汝昌作出如此评价?盖因战败总需替罪羊,李鸿章尚且不能幸免,何况丁汝昌。
很快,朝廷之惩罚措施下达,光绪皇帝认为丁汝昌应为战败负责,于是抄没其家产,致其子女生活悲惨。
更为过分者,丁汝昌之棺材被涂成黑色,入殓时身着黑色囚衣,棺材外还锁上三道铁链,不准下葬。
个人看来,清政府对丁汝昌如此愤恨,除令其背锅之外,尚有一原因在于慈禧太后对太平军之仇恨。
丁汝昌早期参加过太平军,与慈禧多少存有隔阂,况且那时光绪不过一傀儡,决定权皆在这位太后手中。
直至宣统二年,即 1910 年,丁汝昌方被平反昭雪,也就是说,丁汝昌自杀十五载后,尸骨方得以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