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护士(转载已获授权)

不管是外周静脉留置针,还是 PORT、PICC、CVC,在使用期间都需要用敷料妥善固定导管。其中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固定时要暴露「穿刺点」,目的是方便评估穿刺点是否存在渗液、渗血、感染等情况。

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护士在固定导管时由于忽略了这个操作要点,导致出现并发症时未能被及时发现。


下面,我们列举三种静脉导管的敷料使用技巧,通过敷料裁剪,使穿刺点得以充分暴露,供大家参考。

No1. 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法

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时,要求用透明敷贴采取「无张力粘贴法」,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整个导管进行固定。


这其中还有很多细节和要求,见下图:


临床护士在操作时,有时也会忽略一些细节问题。 如下图中的留置针穿刺点就被遮住了:


这些问题在成人患者留置针固定时只要加以注意即可避免。而小儿患者由于好动不配合,留置针固定就成了一个难题。

为此,我们分享了留置针「开窗固定法」,方便观察穿刺点是否有红肿、渗液,也使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



具体操作方法可浏览下文:

No2. 无损伤针固定法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是一种植入皮下,可长时间留置在体内的深静脉输液装置,其主要由静脉导管系统和供穿刺的注射港座两部分组成,适用于长期输注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补充液体、长期应用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治疗、输血和血液标本的采集等 [1] 。

输液港在使用期间,需要通过无损伤针扎入港体才能静脉输液。同样,无损伤针扎入后,要用透明敷贴采取「无张力粘贴法」固定,必要时在蝶翼下垫上厚度及大小适合的无菌小方纱,确保贴合胸壁皮肤,延长管以胶布U型固定于同侧胸壁。


下图中无损伤针固定时,垫在蝶翼下的小方纱遮住了穿刺点,按照操作规范,需要 2 天更换一次敷料。既增加护理工作量,又增加了患者费用,同时增加感染的风险。


如果在裁剪小方纱时,用无菌剪刀剪出如下图的「V」字形缺口,就可以暴露穿刺点。


这样固定的无损伤针只需要每 7 天更换一次即可。


当然,无菌纱布也可以裁剪成长方形垫在蝶翼下,原则就是要暴露穿刺点,且纱布大小厚度合适即可。


No3. PICC 固定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静脉给药、营养支持等,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组织坏死或化学性静脉炎。PICC 需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导管,至少每 7 天更换一次敷料。

同样,PICC 在留置期间也可出现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当患者并发接触性皮炎时,可能需要更换低致敏性、透气性更好、舒适度更加的敷料替代普通的透明薄膜敷料。


笔者给下图中留置 PICC 后并发接触性皮炎的患者使用硅胶泡沫敷料固定导管,将薄型硅胶泡沫敷料用无菌剪刀剪出一个小圆孔,剪下的圆孔敷料垫在飞机翼下。


将圆孔对准穿刺点进行固定,外用固定留置针用的透明薄膜敷料封住圆孔。如此,如敷料无卷边、穿刺点无红肿渗液等现象,可 7 天更换一次敷料。


待患者再次入院评估时发现,该敷贴已超期使用 11 天。


向患者了解情况后,患者诉硅胶泡沫敷料固定后感到很舒适,敷贴未见卷边,穿刺点也无红肿,当地医院无这种敷料,故未去当地医院维护。


当然,敷料超期使用未更换不值得提倡。但从中可见,通过开窗法固定敷料,可便于穿刺点评估,对于特殊患者可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洪生,吕强,等. 中国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专家共识解读:输液港.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8,5(3).

有件事麻烦您:

微信规则有变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护视”公众号设为“星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