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店大捷: 彭老总侧水侧敌,硬碰王牌、敢打硬仗,以弱胜强。

毛主席三天两夜未合眼,大捷后,主席要求:“来一碗红烧肉”。

沙家店大捷何以成为西北战场转折点?

1947年3月18日,胡宗南部占领了我军主动撤守的延安。

【实力悬殊】

此时的西北战场,敌我实力在全国最为悬殊。

西北我军,仅6个旅2.5万人;

而对陕甘宁边区进行重点进攻的胡宗南部,主力为中央军精锐嫡系,以及战斗力不俗的青马部队,兵力则超过23万人。

敌我兵力比是——9.2:1

火力武器方面,众所周知,西北我军是最艰苦的,轻重火力与蒋介石中央军嫡系相比,没有可比性。

敌我实力上,对比全国几个同样敌强我弱的战场:

中原突围前,我军6万对敌军30万,敌我兵力对比5:1;

苏中七战七捷时,我军3.3万对敌军12万,敌我兵力对比3.6:1。

西北战场,不但兵力、武器与敌人相差最为悬殊,而且西野还负担着保卫转战陕北的党中央、毛主席安全的重任,时时刻刻都不能随性而为,必须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切行动。

这样的前提下,看看毛主席、彭老总高超的指挥艺术——

在敌我实力悬殊、而且被围困在方圆百余里的侧水侧敌险境之中,面对胡宗南王牌整编36师,西野如何取得了毛主席赞不绝口的沙家店大捷?



彭德怀

【疑兵惑敌】

一向善于、敢于在逆境中,在艰苦环境中打硬仗的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西北野战兵团在撤离延安后的2个多月中,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灭敌人1.4万余人,初步扭转了不利局面。

至7月,调入晋绥两个纵队后,西北我军增至4万余人。

1947年7月28日,为配合陈谢兵团南渡黄河,吸引胡宗南部北上,根据中央指示,彭德怀率西野主力进攻榆林。

胡宗南急令由刘戡指挥8个旅为东路、以钟松整编第三十六师为西路,驰援榆林。

整编36师,是胡宗南集团的王牌部队,美械装备,战斗力相当强悍;中将师长钟松,黄埔二期毕业,被认为是国民党军内部最善战的一线指挥官之一;连彭老总都评价此人是“打不死的钟松”,作战狡猾、顽强。

钟松作战 “最喜欢擅自发挥”,正因为他喜欢临时改变行军路线、攻击时间与攻击点,令我军在胡宗南部强大的情报优势被大大抵消。

所以,整编36师,也和青马的马继援的整编第82师一起,成为了西北战场上我军最重视的敌军之一。

这次增援榆林,也正是因为钟松临时自主改变了行军路线,出长城、绕道避开我军主力的阻击阵地,快速接近了榆林。

鉴于榆林难以迅速攻克,且调敌北上的目的已经实现,8月12日黄昏,彭德怀决定撤围榆林,将我军大部隐蔽集结在榆林、米脂、佳县三县之间地区待机。

同时,派出小股部队携带电台伪装主力,作出在佳县附近准备渡过黄河的姿态。

根据地空侦察和电台测向所得情报,胡宗南认为西北野战军攻榆林不克,损失巨大,“仓皇逃窜”,势将东渡黄河。

他令董钊率整编第一军军部和整编第一师留守绥德、米脂,整编第29军军长刘堪率5个旅向佳县急进;令钟松的整编36师向镇川堡方向前进,压迫西野主力"于佳县附近黄河地障而歼灭之。"

8月14日,钟松率部进入榆林城,受到蒋介石嘉奖。

钟松志得意满,未及休整补充,就在第二天的8月15日,率师部、整123旅和整165旅匆忙南下,扬言要"一战结束陕北问题"。

【危急时刻】

8月16日,敌整编36师进抵镇川堡。

8月17日,钟松决定以前后两个梯队,经沙家店向乌龙堡东进;同日,刘戡率部继续向佳县逼近。

此时,陕北敌军20余万,西野仅4万余人。

而且中共中央机关编成的九支队800余人,和西野主力部队,都被挤压在佳县、米脂、榆林交界的狭小地区内。

北面是大沙漠、南面是敌人重兵,西面是无定河、东面是黄河。

南北不过五六十里、东西不过七八十里,部队无法迂回,给养又十分困难。

毛泽东面对这一侧水侧敌的险境十分忧虑,下决心打沙家店一仗前,彻夜未眠。

彭德怀既要担心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又要面对四面八方围上来的强敌,面对危急的战场形势,更是压力巨大。

好在如此狭小的一块地域中,这么多敌我部队猬集,敌人竟然对集结隐蔽数天的我军主力所在一无所知,这也是陕北根据地良好的群众基础打下的胜利前提。



沙家店战前形势——榆林佳县米脂三角地带:南北不过五六十里、东西不过七八十里

【侧水伏敌、硬碰王牌】

彭德怀通过前期的布设疑兵,隐蔽企图,已经使敌人误判了我主力所在。

善于打硬仗恶仗的彭总,决心破釜沉舟,利用地形,在局部形成绝对优势兵力,侧水伏敌,歼灭孤军冒进、骄横的敌军王牌——整编36师。

彭德怀指挥各部队,统一于8月18日7时前到达指定位置。战斗部署为:


西野主力第3三纵队(司令员许光达)并指挥绥德分区第4团、第6团以一部占领当川寺以北炮梁村一线高地,主力在当川寺西南隐蔽,牵制敌前梯队,阻击刘戡西进增援部队;

第1纵队(司令员张宗逊)集结在高柏山、老虎疙瘩地区。待3纵与敌前梯队接触时,主力绕至沙家店东南,侧击敌后梯队,并切断沙家店至镇川堡之退路。

第2纵队(司令员王震)并指挥教导旅隐蔽集结于沙家店之北寺沟、杜渠地区,新编第4旅集结在朱家寨、二郎山、中卯沟地区,为总预备队,向敌后梯队发起总攻。

18日上午10时许,在乌龙铺以南,敌36师前梯队123旅与西野三纵和绥德警四团、警六团交火。

西野第一、第二纵队和教导旅、新四旅,则在常高山附近与钟松的后梯队开始交火,钟松以为当面共军仅是小股阻击部队,并不以为意。

由于当日大雨如注,山洪暴发,钟松不退回沙家店。我军也暂停进攻。

8月19日,刘戡率主力进占了佳县。

钟松也开始发现自己在沙家店附近被我军主力包围,开始不断向胡宗南、刘戡发电告急求援。

胡宗南出动大批飞机支援,并严令刘戡率29军要奋力解救36师。

8月20日拂晓,西野一纵、二纵对沙家店附近的36师师部及165旅展开进攻。

西野教导旅和新编第四旅,将向西回援的整编第123旅包围在常高山附近。

刘戡整编29军的5个旅解围主力,则被西野三纵及绥德军分区警四团、警六团,坚决阻击在乌龙堡以南地带。

刘戡所部虽然努力前进,但直至沙家店战役结束,仍被挡在距沙家店15公里以外地区。

8月20日13时,彭德怀下令总攻。战至18时,敌军防线崩溃,大部被歼,仅师长钟松、165旅旅长李日基带一部趁夜暗大雾突围。



沙家店战役地图

【西北战场转折点】

沙家店大捷,西北野战军以伤亡1839人,歼灭了敌整编第36师及两个旅大部,毙伤和俘虏6000余人,俘虏整编123旅旅长刘子奇、旅参谋长罗秋佩等。缴获大批武器装备。

从1947年10月,《中央军委关于西北战场的情况和经验的通报》中,可以看到西北战场这一段的艰苦,以及取得沙家店大捷的艰苦背景:

“西北我军在彭副总司令指挥之下,全军共计四万余人。本年荒旱,近数月粮食极端困难。七个月作战,未补解放区新兵。补的都是俘虏,即俘即补。没有做过一次超过两星期的正式整训。然而我军战斗意志极坚强,士气极其高涨。七个月内击破了胡宗南的攻势,被我歼灭及受歼灭性打击之敌达十一个旅,加上敌人拖疲饿瘦,使我转入了反攻。望各首长研究这一经验。”

请大家注意,“补的都是俘虏”这一细节。

七个月中,以1对9.2,难免会有战损,但是却“未补解放区新兵”,“没有作过一次超过两星期的正式整训”,却能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什么?这个得再另起一篇,说一说西北野战军发起的,著名的“新式整军运动”。

总之,弱旅、人少、补充的新兵都是俘虏兵、实力悬殊,等等不利条件下,彭老总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创造了一个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沙家店战役进行之时,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就在距沙家店仅10公里处的梁家岔,一直守在电话机前指挥战役、关注进展,三天两夜都未合眼。

正是在此战开始时,毛泽东曾与彭德怀通电话,说出了:“我是毛泽东”。

这也是离开延安之后,他首次公开用回了原名,而未再使用“李德胜”的化名。

而且从此之后,毛主席也再也没有用过任何化名。

在得知大捷的消息后,毛泽东向卫士李银桥提出要求:

“给我搞一碗红烧肉好不好,要肥的”。

沙家店大捷后第三天,陈谢兵团8万大军南渡黄河、切断陇海铁路,直逼潼关,威胁西安。

胡宗南急令从陕北南撤8个旅,拱卫西安。

西野主力乘胜追击,转入了内线反攻。

沙家店大捷胜利三天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骑马来到西野指挥部驻地佳县前东原村,向指战员们祝贺战斗的胜利。

毛泽东称赞说:

“侧水侧敌,是兵家大忌,而我们的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就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西北战局至此发生了转折,西北野战军转入了战略反攻。”

并且用形象的话语,高度评价了沙家店战役的重大意义:

“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用我们湖南话来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