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术也。建院120年以来,以患者为中心,对医术精益求精,用平生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几代威海市立医院人未曾改变过的初心。
初心不改,进入新时代,市立医院人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人本文化为灵魂,着力打造精致医院,开始从诊断治疗为主向全周期健康管理、从规模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内涵提升、从设备投入等重资产积累向互联网﹢健康医疗等轻资产业态发展的模式转变,用生生之德的爱与信念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为患者精心治疗。
找寻诊治“最优解” “硬核”技术破难关
2019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启“精致医院”建设。
“精致医院的重要标志就是全面实施精准医学计划,让医学更加专业,技术更加精准。”威海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医学的核心在于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个性施策,即针对每名患者的疾病类型、基因组学等特征,实施不同的最佳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为了实现精准诊断,威海市立医院紧盯学科前沿建设了省内首家智慧实验室,成为威海卫生健康系统首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先后成为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中心区域分中心、国家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临床合作基地,建成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老年消化道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等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成为山东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和区域性精准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单位,在影像诊断等领域引进AI辅助技术,为精准诊断提供了坚实基础。
如果没有精准治疗,那精准诊断将毫无意义。近日,来自荣成的张女士到该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亮门诊求诊。经过询问,王亮得知,患者曾于外院拟行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栓塞术,但因腹主动及弓上血管迂曲,导管无法到位,最终被建议保守治疗。王亮团队综合评估后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通过杂交手术顺利解除了患者脑部的“不定时炸弹”。3天后,患者出院。
近年来,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已经完成多例疑难病例救治。能够在难度大、要求高的神经外科领域屡屡取得突破,得益于科室已建立起完善的脑血管病团队,尤其在处理复杂动脉瘤、拉栓取栓、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及静脉窦血栓等复杂脑血管病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手握“硬核”技术,才敢攻克疑难杂症。为此,威海市立医院不断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国家心脏康复中心等20余个国家级学术平台,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烧伤科、急诊科、临床护理、临床检验等数十个省、市级医药卫生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精品特色专科和临床研究中心,并先后与上海市肺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等结成专科联盟,每年开展填补全省、全市区域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
“学科越分越细有利于技术提高,但患者不会对照学科生病,要关注群众看病就医不便利的问题。”在深入调研中,威海市立医院党委一班人以换位思考的态度决定再改革、再发力。在各学科内部钻研持续进行的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合攻坚也在不断突破。在医院的统筹布局下,威海市立医院陆续构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1+N”多学科诊疗新模式,高效为患者找到诊疗“最优解”。
如今,乳腺医学中、儿童医学中心、眼科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中心、口腔医学中心等多个“1+N”多学科诊疗新模式次第落地,大部分常用诊疗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完成。
科研基地人才辈出。
“塔尖”人才齐聚院内 传帮带教薪火相传
人才是第一资源,精致医学的广泛应用同样离不开高端的人才队伍支撑。威海市立医院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以“科主任博士化,护士长硕士化”为目标,威海市立医院先后与山东大学、延边大学签订协议,并与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和交流,派送临床骨干到美国埃默里大学、肯塔基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高校进修学习,创新培养教育平台,广泛开展科研项目和基础研究试验对接,培养医学领域“塔尖”人才。
80后的“塔尖”人才苏超,已经从医17年,在所从事的胃肠外专业领域如鱼得水,在胃肠道肿瘤、疝、肛周、阑尾、代谢减重手术的外科治疗和研究方面也成果丰硕,并于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SCI论文1篇,参编国内医学论著5部,拥有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近10项。2017年,她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多伦多Shouldice医院学习交流。期间,她用心学习腹壁疝手术新技术,学成归来后为我市腹壁疝病人实施手术增加了新的选择。2018年,苏超又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科室首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外科专家。
医疗团队教学相长。
现在,像苏超这样的“博士医生”在威海市立医院越来越多。目前,威海市立医院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等高层次人才600余人,成为威海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聚集地。
同时,医院还积极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政策,相继聘请了樊代明、葛均波、于金明、吴以岭等院士和姜格宁、赵伟、景汇泉、张斌、张红雨等专家为客座教授兼博士后合作导师,成立“张海波院士创新工作室”,着力打造“智汇威海”医学高端智慧聚集地,为“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凝聚行业前端智慧。
不仅如此,威海市立医院还注重加强传帮带教,全面提升上档升级医教研能力。师带徒、传帮教,不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也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市立医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建设精致医院、实施精致医疗奠定了基础。
临床带教。
学科建设势头强劲 医疗研究成果丰硕
10月19日,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学术年会上,威海市立医院药剂科侯佳所作课题获得青年项目立项;10月14日至17日,第23次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召开,该院正畸科王晓雅博士牵头完成的临床研究成果入选壁报展示……回顾过去一年,威海市立医院在优势学科建设方面势头强劲。
“我们大力实施学科建设‘555工程’,将医疗技术提升作为患者权益最有效保障。”威海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已先后成为威海市首个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微创介入(肺癌方向)建设中心和创面修复学科能力建设培育单位、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会员单位、国家高级认知中心建设单位以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普建设工程项目”成员单位。目前,威海市立医院拥有国家级学科建设平台20余个,建成省级序列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10余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核心成员)9个、省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8个,市级序列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40余个。
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优势学科建设为动力,近几年来,威海市立医院在医疗和学术领域成果丰硕——创伤中心成功进行全球首例长时间离体大段骨移植保踝手术以及多例“浮膝损伤”“浮髋损伤”等高难度手术;肿瘤医学中心成功完成威海首例FFF精准放射治疗,肺癌临床团队原创性研究成果在《JAMA Network Open》在线发表……
秉持仁心不改,手持仁术钻研。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治病救人的医者们化身敢于创新的“发明家”,用新理念、新设备、新系统、新技术,探索精致医疗的无限可能,把医学创新的成果变为挽救患者的生机,实现医学技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以人文医院、精致医院诠释着“胞与情怀 至爱人生”的使命担当。
周广德 文 商承媛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