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依靠的是无数烈士的鲜血,跟伟大的领袖共同创造。



艰苦的抗战时期,有能够指挥的将领,有骁勇善战的将领,所有将领中,彭德怀的名字如雷贯耳,不止是人民军队的领导者和创建者,也是十大元帅之一,军中的威望特别高,抗美援朝这种重大的任务,是彭德怀带领参加,可见组织对他的信任。

彭德怀戎马一生,为国家倾尽了心血,也得到了应有的位置,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部长。作为国家级干部,拥有很高的话语权,在一些党的重大问题上,经常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唯一的缺点就是做人太过耿直经常说出去的话,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还很容易发脾气,让自己因此受到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彭德怀本人深知,自己的脾气不是很好,多次调侃道:自己是高山倒马桶,臭名远扬,这是军中广为人知的事情。所以,他在带领军队的时候,手底下的人都很害怕他的威严,这种耿直的性格,让他多次发言时不分场合,酿成了大错。

1959年7月,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当时,大家正在讨论“大跃进”等事情,中央领导们像平日座谈一样,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按照毛主席的思想去总结经验,同时纠正一些运动中的错误。没想到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彭德怀的一个举动,让毛主席感到很不满意。

当时,几乎所有问题都已经处理妥当,只是在纠正错误这一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彭德怀本身就是急性子,看到大家都没有讨论出来,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跟毛主席想要沟通又没有直接进的机会,只能够利用书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信中给出了“大跃进”的看法和建议,整个信件中彭德怀并没有言辞犀利,反而肯定了当前所做出来的成绩,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讲到了之前“左”倾错误的教训,希望能够有所改善。因为彭德怀是真的去农村进行过多次考察,发现过很多的问题。整封书信中都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希望可以进行改变。

这样的书信代表了彭德怀对人民的关怀,希望能够让百姓早一点过上更好的日子,如果能够快速的去找到问题并解决,确实可以让一些错误的行为及时得到制止。没想到毛主席看完以后,并没有发表任何的言论,只是把他的书信打印出来并发给了各位同志,书面上写上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

一时之间,彭德怀成为众矢之的,关于他所写的内容被无数人抨击,这场批判越来越严重的环境中,彭德怀并没有服软认错,反而强硬的表示:自己所说的没有任何的错误。就这样耿直的性格,直接让他错过了和毛主席共同商讨的机会,也为日后出现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如果仅看彭德怀所写的书信,确实没有问题,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百姓的难点上进行解决,可是当时的“大跃进”社会主义一次伟大的实践,如果能够成功,全国人民将会物质生活更上一层楼,谁都不敢在这个关键时期突然被泼冷水。所以,彭德怀即便说得有理有据,从他的信中看出了很多的问题,可这就是一种对大局的不负责任,这就是一种错误。

彭德怀强硬的态度并没有让中央放弃,在7月末的时候派出了叶剑英聂荣臻两位元帅,通过个人的名义去看望他,希望可以让彭德怀的口风进行转变,让他写下检讨和发言,这也算是给彭德怀一个台阶。

到了31日清晨,彭德怀的院子里出现了聂荣臻和叶剑英两位元帅,他们对彭德怀进行了多次劝告,没想到依然没有改变他心中所想,没有办法的叶帅激动的表示:主席现在健在你就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未来出现问题,谁还能把你管得住。说完激动的流下了泪水,足以看出他跟彭德怀之间的情谊,也是在暗示彭德怀不要做出太过分的事情。



毕竟彭德怀手里面有很多军队,这要放在古代,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大将军,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彭德怀听到以后当然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随即就写下了检讨书,而且还十分感谢两位元帅看望自己,并帮助他去检查自己的错误。

可惜的是,当时已经为时已晚,八中全会结束以后彭德怀逐渐退出了党的核心领导层成为边缘人物,后来的事迹也变得人尽皆知。

结语:

历史的发展没有对错,彭德怀对人民的关怀和期盼值得我们尊敬和感动,特殊时期的方针也不能轻易动摇。心系百姓的彭总能够委婉一点,情况或许会变得不一样,耿直的性格是骁勇善战的法宝,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变成利剑。不管怎样,彭总的英勇事迹和对人民的爱戴永远不会忘记,也会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