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存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讲述着三晋文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人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活的历史细节,

触摸到过往生活的人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

启动了“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三季。

从此刻起,

让我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第一期|魏郡太守墓志的秘密

第二期|这个赫赫高官,带着一口棺材做官12年!

第三期|向右!向右!隐秘的行进

第四期|一代枭雄李克用的十二时辰

第五期|失落的桃竹锦鸡

第六期|斛律家族被灭门,他为何成了唯一幸存者?

第七期|这座明代奇楼,装着一城风絮满楼烟云

第八期|这块碑上,刻满古河东辉煌,刻满鹤鸣和僧语



▲山西晚报2024年10月9日报道版面



主角:十六罗汉石造像

体态:通高36厘米;底座长21厘米、宽14厘米、高11厘米

出生时间:

出生地:朔州市朔城区马邑北路原北关预制厂

藏宝地:朔州市朔城区马邑博物馆



2013年8月,朔州市朔城区原预制厂院内发现窖藏,出土了金代青石雕十六尊者(罗汉)坐像。每尊造像背部均有墨书题记,弥足珍贵。

金代信奉佛教,禅宗、净土宗、密宗盛行。罗汉,古印度梵文音译“阿罗汉”的简称,泛指大、小乘佛教中的最高果位。罗汉信仰相伴弥勒信仰而生,它的形成和阿罗汉受佛陀教敕住世护法的事件紧密相关。罗汉之众,有二大罗汉、四大罗汉、六罗汉、九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中国的罗汉造像,大多仅限于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三种,其中只有十六罗汉明确有经典依据。





▲诺距罗尊者石雕像

朔州市朔城区原预制厂院内出土

唐高宗龙朔(661年-663年)年间,玄奘法师译成《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这是现存汉译佛典中最早专门介绍阿罗汉的资料。依照《法住记》所述,十六罗汉受佛陀的临终嘱咐,要他们护持正法,使不灭没,从而“与诸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

关于罗汉十六之数,有学者认为是东、南、西、北各四位组成。以十六罗汉为独立造型构图的罗汉群像创作大约始于唐末,盛行于五代。自玄奘译出《法住记》后,依据《宣和画谱》的记载,乾元(758年-760年)中吴道子的弟子卢楞伽画成多种十六罗汉像,王维作十六罗汉图竟有48幅之多。敦煌西千佛洞第16窟晚唐壁画中也出现了十六罗汉像。进入五代,十六罗汉图的绘者骤然增多,驰名者南唐有陶守立、王齐翰,前蜀有贯休、李升、张玄,吴越有王道求等。



▲卢楞伽 《六尊者像》第八嘎纳嘎拔喇尊者

五代画家里,尤以画僧贯休所作罗汉像最为知名,今天杭州碑林藏有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发现的贯休十六罗汉画像刻石。宋人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中记载了大量绘制十六罗汉的事例,其中有赵德奇曾在大圣慈寺竹溪院绘制“释迦十弟子并十六大罗汉”的记录,更有荆湖淮浙商贾入蜀,高价收购张玄、杜子环、杜敬安等人罗汉画作的叙述。根据该录所传递的信息,当时罗汉画作的价格之高令人咂舌,例如南唐画家王齐翰所画十六罗汉图,能够卖到“白金四百两”。宋太宗得到王齐翰画作后,给画的收藏者及相国寺僧又各赏“白金千两”。



▲贯休 十六罗汉像

日本宫内厅旧藏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在保德军(今山西保德)偶然发现佛经《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一卷,颇受影响,亲自为之作序,“使群魔三恶,不起于心;万法诸缘,同皈于善。”十六罗汉信仰及造像活动在宋时的兴盛,与范仲淹等文人士大夫的推动无不相关。

此后历代均有十六罗汉画作出现,例如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1972年剥出的明代十六罗汉壁画,此壁画为明时对内层元代壁画的重描,而元代壁画又源自更早年代所绘的最内层壁画。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的一百多幅明代右玉宝宁寺水陆画中,有8幅十六罗汉图。河北承德外八庙藏有清乾隆御笔题铭、著名宫廷画家丁观鹏绘制的十六罗汉玉版画。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哲蚌寺措钦大殿扩建时期,由曼塘派和钦孜派五位重要大师领衔,于拉康殿绘制十六罗汉壁画。

▲宝宁寺水陆画罗怙罗尊者 那迦犀尊者

山西博物院藏

宋代大量十六罗汉画作被流传到日本。如今,日本的法隆寺、高台寺、东海庵、圣众来迎寺等地均保存着来自中国的十六罗汉图,特别是宫内厅御物禅月十六罗汉图更被认为是贯休真迹。有学者从其中的“罗汉执塵图”里发现了魏晋六朝时的“名流雅器”塵尾的痕迹,而塵尾实物在华早已失传,仅在正仓院尚存数柄。



▲贯休 十六罗汉像

日本京都高台寺藏

罗汉画之昌盛,引来罗汉造像在五代两宋的兴起,成为罗汉信仰世俗化的见证。《大宋高僧传》有录,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在微子之墟住院……复塑慈氏、释迦二尊、十六罗汉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里记载,后周显德初年(954年),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向吴越国忠懿王请迁十六罗汉像往新寺。学者研究,五代两宋石刻罗汉按存例之疏密,大致分为浙江、川渝、陕北三个区域,而十六罗汉是这一时期巴蜀地区十分流行的题材。



▲榆林窟第39窟 主室北壁东侧 罗汉 回鹘

图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此外,十六罗汉像各地也有出现。后梁开平、乾化间(907年-913年),释智晖在洛阳塑列十六罗汉像;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河北河间行唐普照寺造十六罗汉像、政和八年(1118年)山西晋城青莲寺上寺造十六罗汉像;敦煌莫高窟沙州回鹘97窟、元代95窟及榆林窟沙州回鹘39窟存有十六罗汉像;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日本高僧成寻在他的入宋旅行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里记录了山西五台山集圣阁“上阶殿五髻文殊菩萨丈六像,十六罗汉,观自在”的情形。







▲山西晋城青莲寺罗汉像

图源:南山供秀

宋金时期,十六罗汉图像还独立出现在墓葬装饰之中,如陕西甘泉发现的金代墓葬。这一时期墓葬中绘有佛教人物形象特别是罗汉像的情况比较罕见。有的也见于墓外,洪迈《夷坚志》中记载,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有人获得武洞清石本十六罗汉像,于是派家僮安置到坟庵。

朔州市朔城区这批十六罗汉石造像窖藏,有可能来自佛寺。宋代以来,山西的佛教信仰氛围十分浓厚。金代统治下,越来越多的寺院被列入民间资本可以介入的寺院名额,上到地方豪贵,下至普通百姓,均获得了合法开设寺院的条件。宋辽金的纷争时势,使人们渴望远离杀戮世间,向往太平安乐,这样的背景下,十六罗汉信仰因其住世引导众生走向美好未来的象征而流行,也就十分自然。



文|唐晋

海报题字|柴然

图|山西省文物局 南山供秀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资料图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